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6回复:150喜欢:38
今天刚读完 大衰退时代, 辜曹明 的观点很有意思。
首先他把经济象限分为4块,
其中第三 第四象限是借款人缺失的情况,一般发生在泡沫破灭,公司及家庭资产负债表受到损害后,即使贷款利率再低,大家都不贷款了,这样,最终借款人缺失,导致货币循环持续萎缩,就算放再多的水,也进入不了实体经济,这样,就会造成螺旋式通货紧缩和gdp下降。
而日本1990年后正是进入这种情况,这时候,只有政府作为最后借款人进场,才能打破这种螺旋下滑的局面,而90年代,日本国债的飙升,正是日本政府作为最后借款人的一个小小的代价,但避免了日本像29年美国gdp缩水40%的命运, 实际上不考虑汇率,日本的实际gdp基本没有下滑,而且还在小幅增长。
而08年美国,欧洲不同的命运也是他们各自决策者对危机不同处理所导致的
因此,在经济陷入了 经济象限3 4 时,唯一的正确解就是政府大力进场,否则必然后果严重。
有意思的是,分析危机的另一本书 美国大萧条得到了另外一个结论, 他认为美国29年大萧条持续那么长,本质是美国政府瞎折腾,否则让经济自由发挥,2年就自然到底,自然回升了。
而 达里奥的 债务危机 讲到29 和08危机时,却强调放水不能停,不能担心债务和通胀,要一放到底,不能中途而废。重点强调拯救贷款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辜朝明这个台独坏种,成天妄图把中国当下和日本失落、美国大萧条联系起来,竟然被国内各种机构、券商、学校请来做演讲。真的离了大谱。
日本失落20年的起点,1995年,其人均GDP已达美国1.5倍,德国2倍。当下中国只有美国的约15.5%。怎么比呢?
他的观点,错在只看负债端,不看资产端。人们不再买房不是因为借款太多,而是房价无法再涨了,不再买股也是同样的原因,因为没有了投资增长的空间。
国家可以干预,对外扩张,破坏别人的产能、打开市场。国家也可以不干预,让企业自由创新,创造经济里没有的新产业,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当然,泼天富贵来的时候,两个可能同时遇到,30-40年代美国就遇到了。
最后,感谢博主分享。博主龙年发财

02-18 10:05

我说点自己的看法。辜朝明的观点肯定是很深刻的,这个不是一般的绷馈论。他讲的是一个简单事实,人口老龄化之后,负债主体在萎缩。也就是,m2需要有人承接债务,才可以转化为m0m1.但是,药方不适合我们。我们有一手好牌。只要轻徭薄税,放弃土地财政,少做一些梦,人口自然会优化,局面不至于走向日本。如果还是用土地利出一孔,最终的局面会是北熊。

讲经济、金融类历史的书籍,本质上还是要了解作者他本身笃信什么样的经济理念。比如楼主提到的美国大萧条那本书,如果正是罗斯巴德写的那本,那他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里面最激进的人物。本身奥派就崇尚市场经济,他又是奥派里最激进的,甚至连有限政府都不要,声称要取消政府的家伙。他当然就会认为是美国政府瞎折腾,甚至延长了大萧条的时间,这并不奇怪 而野村的辜朝明前些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观点确实在之前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中没有太见过,但却对大家很有启发。

02-18 09:17

骨子里不认同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搞好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规则和法治

都是感冒,一副同样的药方,我吃病好了,你吃病越来越厉害。这药方有用吗?
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道理,不同的国际环境,发展阶段,人口结构,杠杆比率,政治基础,文化背景。一副药方打天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多数人比较日本1990以后的三十年,就是因为日本在上述方面是和我们最接近的国家。但这个最接近事实上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比如政治基础,国际环境,发展阶段这些。但它确实是最接近的,没有之一。
日本化可能是我们的天花板。等待2040年80后开始退休的时候,我们的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6亿以上,全社会老龄化突破40%,那时候只有天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留给房地产的时间不多了。$招商银行(SH600036)$ $万科A(SZ000002)$ $东方财富(SZ300059)$

02-16 21:05

也一直困惑,是罗斯巴德对,还是辜朝敏对

奥派这种非主流只能听听,不过雪球的奥派拥趸真是多。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个伪命题,其实就是通缩。不借钱是因为借了不划算。要是借百分之一利率的贷款,能保证有百分之四的收益,谁不愿意借?投什么什么赔,当然没人借款。

02-17 08:47

没有政府贷款,哪里来那么多问题呢?失业,衰退,通货膨胀,都是政府“兜底”充当银行借贷人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