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进化史10:资产配置股债比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7喜欢:20

1 前言

从2018年开始,我的投资就注重股债配比,这也是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学习到的最实用技能之一。

2 第十阶段:资产配置股债比

2.1 从价值投资圣经《聪明的投资者》中学到的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不管怎么赞誉都不为过。我也是从该书中开始悟得价值投资的思路。

该书的经典内容很多,并且很多内容都是为普通投资者设计和考虑的。

我觉得对于我最有价值的是几点:

(1)格雷厄姆建议普通投资者股债比在75:25~25:75之间变动。

这个思路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明白了投资是一个资产配置组合,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一键满仓、一键清仓的游戏。

通过一定的股债配比进行投资,长期而言投资效率和收益完全不比满仓投资差,同时还能够降低组合的波动,帮助投资者把握好自己的持股心态。

(2)格雷厄姆建议股票盈利收益率应该是无风险收益率的2倍以上,否则就没有投资价值。

这个思路让我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股神们做的并不是股票投资,而是资产比价,他们总是让自己持有性价比更高的资产。

要预测股票是否能涨、何时能涨是很困难的,但要比较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率高低、风险敞口、波动率等,就比较直观和容易了。

(3)投资股票就是投资股票背后的公司。

这个概念我很早以前就有了,因此我投资时比较注重企业基本面,但直到看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并学习到博格公式后,才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2.2 风险溢价

基于格雷厄姆的思路,我就去计算和思考风险溢价指标。

“韭圈儿”APP和小程序里有FED风险溢价指标,如上两图。

左图是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即用万得全A的市盈率倒数除以无风险收益率。

市盈率P/E的倒数是盈利收益率E/P,即投资者花了P的价格买入的股票,一年的净利润E占了成本P的比例。10倍PE则盈利收益率为10%,20倍PE则盈利收益率为5%,以此类推。

而无风险收益率则常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盈利收益率E/P除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如上两图,以2023-9-28收盘的数据为例,万得全A市盈率PE=17.33,而对应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6675%,因此

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1/17.33/2.6675%=2.16。

右图是FED风险溢价差值指标,即用万得全A的市盈率倒数减去无风险收益率。

FED风险溢价差值指标=1/17.33-2.6675%=3.1%。

到底是用比值还是用差值指标,这个因人而异,毕竟指标只是一个量化的数字,投资者主要是通过指标参考,来确定当前是低估还是高估。

不过,考虑到格老原书中的思路,应该还是比值指标更适用一些。

因此,我在《低风险投资的十八般兵器(2023)-5沥泉枪(策略指数)篇》中,按照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分档来指导对应的股债配置比,如下表。

以2023-9-28收盘数据为例,2.16倍的比值指标,对应股债配置比为7:3。

2.3 大类资产配比

确定了广义的股债配置比之后,投资者需要把对应的投资品种填入到股、债之中。

(1)权益类资产

在此的“股”,是一种泛指,不一定是股票投资,因此称之为权益类资产更为合适。

我的权益类资产也是在变化的,如上图(银行股基于高股息策略,单独列出):

在2019年时,权益类资产中最多的是股票和指数基金。

到2020年牛市时,指数基金越来越多;而主动基金也由于大幅上涨,占比已经与股票差不多了。

从2021年9月开始,基于高ROE策略的股票占比越来越高,到2022年5月股票资产已经超过指数基金,成为权益类资产中最大的份额,而曾经的王者主动基金由于最近2年多的业绩不佳,比重越来越低,甚至都不如银行股的份额。

到当下,股票和指数基金是我份额最大的两类权益类资产。

*注:图中的占比是指该类资产在总资产(包括权益类和债类)中的占比。

因此,权益类资产具体是投股票、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这个取决于投资者自己的选择,这三种投资标的各有特点,需要投资者自行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品种。

(2)债类资产

同样地,在此的“债”,也是一种泛指,不一定就是债券或债券基金。

如上图,我的债类资产也是在变化的。

2019年初时,比重最高的是P2P,在2019年3月时占到所有资产(权益类和债类)的33%,而后随着P2P的落幕,我逐渐把陆金所的资金慢慢移到可转债和权益类资产上。

2019年5月开始,我大幅加大了可转债的投资,并把可转债作为一种替代纯债的债类资产配置工具,到2021年5月,可转债占到所有资产的近50%,即使到当下,仍占到所有资产的30%,是我债类资产中比重最大的品种。

纯债基金在2020年5月时一度达到总资产的15%以上,而随着债券利率的逐步走低,纯债基金的配置价值越来越小,目前已经从我的资产配置中消失了。

当下,我的债类资产中只有两类:可转债、货基银行+。

(3)大类资产配比

上图是2019年3月以来我的大类资产配比。

2021年9月之前,权益类和债类资产配比基本在50%中轴线附近波动,变化不是很大。

而从2021年9月之后,随着股市的逐步下跌,我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最近两个月权益类资产占比已经达到70%。

如果后续股市继续下跌,按照万得全A风险溢价比值指标,我会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比重。

2.4 权益类投资策略配比

确定了权益类资产的整体比重后,我还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策略进行分配。

基于博格公式,我认可的权益类资产(股票、指数基金)投资策略包括高股息策略、高净资产增长率策略、高盈利增长率策略、低估值策略。

其中,把握最大的是高股息策略,更适用于熊市;其次为高净资产增长率策略,具备长期攻守兼备的特点。

因此,针对当下的市场,我主要投资的是高净资产增长率策略。

如上表,是我截止到2023-9-28的各策略投资占比。

其中,高净资产增长率策略(即高ROE)占比最高,达到44%,主要是业绩优秀的白马股、央视50等白马指数基金;

其次为高成长策略(如恒生科技、中概30、创成长新能源和光伏的股票等),占比21%;

第三类为低估值策略(如证券、地产、保险等指数或基金),占比17%

第四为高股息策略,主要是高股息银行股,占比11.6%

困境反转和其它占比极低,“困境反转”主要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其它”主要是很早以前没什么体系时买的股票。

2.5 分散投资与集中投资

分散投资与集中投资,是投资者自我选择的一个策略。

优秀的价值投资成功者,都是集中投资的典范,如巴菲特、费雪等。

但我更倾向于分散投资,因为我是一名普通投资者。

就象格老《聪明投资者》里说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买入30只左右的股票是合适的。

我自认没有精研个股的能力,因此只能以类似指数化的方式去投资个股。

如果三五年后能够慢慢具备该能力,也许会把股票数量从30只左右逐渐减少到10只左右,或许到那时,我的投资收益率还能有所提升。

2.6 我的投资逻辑

通过最近5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觉得投资逻辑梳理得越来越清晰,并整理了以下这个投资逻辑流程图。

【理论一】股票投资长期回报最高

这是杰里米·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结论。

基于此结论,我坚定认为应该以权益类投资为主。

【理论二】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的第81节(“巴菲特的市场指标”显示:购买股票正逢其时)中,股神巴菲特提到:

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股市的看法:“股市短期的运作像是一个投票机,而它长期的表现则像一个称重器。”

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一语道破了股市上涨的奥秘。

基于此理论,我坚定认为长期投资是我能赚钱的基础。

【理论三】股债比在75:25~25:75之间变动

根据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我坚定认为应该在股债之间做大类资产配置。

【理论四】股票盈利收益率应是无风险收益率的2倍以上

根据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我坚定以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作为衡量股债权重的标准。

【理论五】博格公式与赚钱四因素

基于博格公式,我理解了能够从市场上赚到四部分钱:估值提升的钱、股息分红的钱、净资产增长的钱、净利润增长的钱。

并由此衍生出四种投资策略,即低估值策略、高股息策略、高净资产增长策略、高盈利增长策略。

【理论六】高ROE且净资产快速增长的股票是长期投资高回报的保证

我对于高ROE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公式推导,以及长期收益率数据的验证,得到这一认知,应该优先投资于“高ROE+净资产快速增长”的股票。

因此,基于上述六个理论,我最终确定了自己当下的投资体系:

(1)以大类资产配置为基础,以FED风险溢价比值指标为导航。

(2)每个权益类资产都有对应明确的投资策略,包括低估值策略、高股息策略、高净资产增长策略、高盈利增长策略。

(3)债类资产以可转债投资为主,也有适用于转债的投资策略。

(4)只赚取认知范围内的投资收益。

(5)不具备精研个股的能力,因此需要分散化投资,指数化投资。

3 小结

2023年10月初,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现在刚好是站在一轮波澜壮阔的长牛起点。

经历了从2003年以来的20年股票投资,就象王国维先生所言,我的投资行为也历经了几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最初在美股的以小博大高预期,2006~2007年A股牛市的频繁换股听消息,都属于此。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慢慢地,在经过2008~2013年熊市的打新定投主动基、2014~2015牛市的破发股票有收益、2015~2018的期限错配P2P、2017~2019的市值恒定分级B、2019~2021的权益轮动看周期、杠杆转债获厚利,逐渐对投资越来越感兴趣,也愿意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进去,把投资当作自己主业退休后的第二职业。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重境界还未达到,不过在明确了投资体系后,投资心态也逐渐转变,从主动投资更多地变成被动投资,从高换手率变成极低换手率,投资耐心也越来越强,佛系持有,不争朝夕之长短,并以“投资收益率+绝对收益额+最大回撤”来综合评估自己的投资行为。

2021下半年以来的价值投资ROE、资产配置股债比都属于这一阶段。

也许三五年后,会有更多新的投资感悟与投资体系,也许已经具备精研个股的能力;当然也有可能,到时候蓦然回首,会发现“伊人仍在灯火阑珊处。”

全部讨论

2023-11-21 12:48

老师,投资医疗医药是哪种策略?

2023-10-03 11:51

老师,四种策略各选一个指数基金的话,分别是哪几个?

2023-10-09 12:07

独上高楼,灯火阑珊,望尽天涯路。感谢贵老师无私分享。

2023-10-03 10:37

2023-10-03 07:51

老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