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规则决定了资产价格的方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1=2是因为有规则,人给它定义了“+”的意义,金融世界也一样。当我们规定一个铜钱可以作为交换物,我们就不用通过携带产品直接交换,价值交换本身就有了时间差。当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物品,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等价物去充当货币,由此,更贵的金属:白银、黄金被开发出来作为交换等价物,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铜、银、金本身就有使用价值,作为等价物衡量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由于黄金、白银、青铜都不方便携带,GJ又发明了纸币,纸币相当于对应在G库里的黄金、白银等,纸币是国家的债务,发行出来是要兑换成黄金的,但是,可以看出,黄金的价格越来越高,这说明了啥?说明了以前等价纸币换黄金的承诺不在了。

        二战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一美元能够交换一定克数的黄金,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不再承诺可换黄金,至此,货币的锚彻底在地球上消失。 当货币数量与黄金等实物脱钩,这也是个必然现象,因为人类创造的财富在不断增长,货币已经不够用来作为市场交换等价物,但是,以何标准作为货币数量的基准呢?接着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印钱。消失的货币锚、纸币、电子记账使得货币有了货币乘数,流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可以多次在系统中循环达到比基础货币多得多的数量,这导致货币贬值,80年代至今,资产价格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增长,几乎每十年增长3-5倍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产者获得了资产增值、财富增长,无产者等待的是自身劳动力的贬值。

        谁能印钱?央行,央行印钱就是央行的负债,在美国,美联储为私人机构,这就区别了货币作为负债与国债作为负债的重复性。如果不是这样,财政B发行国债,央行在二级市场可以购买国债,那么,债与债的交换就有点奇怪,好在美联储是私营机构不代表国家,这个逻辑还说得通。美联储的钱就是负债,这个负债有点意思,用什么还?不用还,美元以前还黄金,现在不认了,那还还个啥?

        如果钱不用还,国债用钱买,那这是个啥?啥也不是!所以,那些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就是为了把当下的现象总结为一个貌似合理的理论。事实上,金融、货币已经成为GJ管理的游戏,没有货币发行锚的过程使得存钱致富不如存资产致富。上世纪80年代以来,股市、房市、大综商品上涨数倍不等。

        因此,全球下一个几十年将会面临的处境如下:

        经济增速减缓

      GJ管理者貌似只需在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就可以调动社会资源,不断印钱就是扩表的过程。那么,让民众不断干活,再给他们印钱换来消费品的循环能维持多久呢?再说一个经济现象,上世纪某国,由于民众手里的钱必须去追高疯涨的必需品资产,以及储蓄率不断下降,导致了生育率下降,进而导致接盘资产的人不足,经济进入长期下行通道。整个社会生产力归根结底还是靠劳动力,没人,说啥都是假的,没有新的年轻血液进入劳动力市场,那就没有接盘不动产的力量,经济将进入恶性循环。

        贫富差距扩大

        科技时代,经济将进入机器替代人力的周期,科技垄断不可阻挡,垄断巨头上缴巨额税收,相当数量的无就业劳动力将依赖转移支付生存,贫富悬殊将进一步不可逆拉大。垄断巨头持有大量货币资产,GJ必须依靠稀释资产减弱寡头影响力,这将导致无产者生活更为艰难,人类将在货币不断超发的道路上没有终点。

       资产价格此消彼长

       美国20%资产是房产,我国70%是房产,资产占比不合理,很大原因是我国股市PE只有15,远低于当下美股40的市盈率,当然,没有房产税限制的房产泡沫也是主因。当开征房产税,资产将会流入股市,因此,未来10年,我国股市市盈率将会升至30倍以上,股市资产的估值修复将会是下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