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下港股复星医药的拐点机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看好港股HK2196 #复星医药# 接下来在今年内股价会有起色。理由:

1,1季报同比下跌,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1季度还有新冠治疗药品的业绩。排除之,其他常规药品是明显销量上涨的;从基本面上说,业务多元化创新程度高、创新管线丰富且接续、海外运营能力强大。

2023年复星医药股价回调整固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营收、净利润前值较高,两项数据同比有所下滑。若扣除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复星医药2023年全年营收仍有12.43%的增长。

从扣非净利润来看,随着新冠产品影响逐渐出清,复星医药2023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回升至5.37亿,今年一季度稳步升至6.09亿,环比表现持续改善。

2,而到了二季度,已经没有了去年同期新冠药品的同比基数影响,相反,随着业绩前值逐季降低以及复星医药创新药持续发力,复星医药将就此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今年一季度,汉曲优、汉斯状、奥康泽等重点品种持续保持增长。4月,中国生物药“出海先锋”曲妥珠单抗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辅助治疗HER2过表达乳腺癌、治疗HER2过表达转移性乳腺癌、以及治疗HER2过表达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成为首个在中国、欧盟、美国获批的国产生物类似药。现如今汉曲优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惠及逾18万全球患者。据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财报记载,汉曲优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6.71亿元。另一款重磅生物创新药汉斯状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销售收入约3.34亿元,同比增长33.6%。

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进入稳定收获期,去年共获批6款新药、8个适应症。

其中包括,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获批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PD-1,这也是汉斯状继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之后的第4项适应症。此外,汉斯状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上市申请已获NMPA批准。

合营企业复星凯特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的CAR-T产品。奕凯达去年发布的国内首份CAR-T 5年期随访数据显示,接受奕凯达治疗后83%的人获得客观缓解,58%的人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63.1个月时,仍有31%的患者持续缓解,mOS 25.8个月,5年总生存率42.6%。长期随访数据公布让奕凯达有效性再获背书。

去年6月,奕凯达获批第二项治疗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适应症。至2023年末,奕凯达共成功治疗超过600位复发或者难治性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

此外,复星医药引进的几款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展也稳步推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品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新一代拟钙剂旁必福(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及创新晶型的心衰和高血压治疗药物一心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其中,倍稳、珮金、一心坦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有望成长为贡献10亿营收的大单品。

复星医药2023年报)

在研管线方面,研发进度较快的III期临床项目中,FS-1502是一款HER-2 ADC。近年来 HER2 靶点乳腺癌适应症出现了DS-8201这样的重磅产品,但因DS-8201定价较高,销售团队可及性相对一般,这也为开发HER-2 ADC乳腺癌适应症的国内药企留下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复星医药HER-2 ADC FS-1502在去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公布,2.3 mg/kg剂量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ORR 53.7%,mPFS为15.5个月。这一数据优于现行指南推荐T-DM1 ORR 43.6%以及mPFS 9.6个月的水平。

其他进展较快的项目中,复星医药用于成人I型神经纤维瘤治疗的FCN-159正在中国境内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其治疗无法手术或术后残留/复发的NF1(即i型神经纤维瘤)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成人患者已被纳入突破性疗法。

(Insight)

Insight数据显示,截止去年上半年,我国42%的创新药扎堆于TOP 50的热门靶点,美国只有32%;同期我国新进入临床靶点总数约800,只有美国1300个靶点的三分之二左右。今年《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 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发布,鼓励药企在新靶点、新抗体分子、新适应症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并给予上市后定价的激励政策。复星医药除在热门靶点开展跟随创新外,还迎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进有FIC、BIC的潜力新靶点、抗体分子研发,向无人区迈进。

复星医药2023年报)

复星医药VT-101注射液是一款三重肿瘤靶向调控机制、三个病毒基因改造、三种血清型病毒嵌合、三类抗癌基因免疫装载的溶瘤腺病毒。现已获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关于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批准。今年初刚刚在美上市的CG Oncology 几乎仅凭借III期临床的CG0070(5型腺病毒溶瘤病毒)就取得了20多亿美元的市值,可见资本市场对溶瘤病毒管线的偏爱。

复星医药EGFR靶向ADC HLX42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临床试验申请已相继获得NMPA、FDA许可,其中治疗经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突变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获得FDA快速通道。我国及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比例高达30%-40%,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第三代EGFR TKI)2023年销售额高达58亿美元。不过第三代EGFR TKI在使用1-2年后会出现耐药情况,国内第三代EGFR TKI 潜在耐药患者总数约8万人,市场空间约80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复星医药汉达远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克罗恩病、及儿童克罗恩病4项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公司年内还将推进子公司HLX6018(创新抗GARP/TGF-β1单抗)、HLX99(多重药理学小分子)等潜力项目开展注册临床申报。

医疗器械方面,联营企业直观复星的第四代达芬奇Xi系统(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于去年末下线,这也标志着全球领先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式实现国产化。今年3月,直观复星的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采用形状感知技术的柔性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可通过支气管对肺外周病灶进行精准诊疗操作。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今年一季度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到“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考虑到国产达芬奇手术系统的技术优势以及装机量,复星医药本土落地的创新医疗设备不论是定价空间还是国产替代空间都比较大。

看一个企业经营行不行,也许净利润还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经营性现金流骗不了人:

3,从股东增持来说,承诺截止到2024年9月要增持2%,但至今只完成了0.03%, 因此,Q2和Q3势必是增持高峰期。我猜测之前没有大手笔增持,一是复星集团也是没钱,二是到今年1月港股市场都还是下行趋势,也在等待资本市场回暖的时机。而从4月来看,港股资金回流,加上股东增持也要在9月底前完成,那么大概率2季度就会发生。结合重回正增长的2季报,3季度股价回升,股东增持抄底成功。

4,从公司回购的角度来说,也是公告要在2024/9/25之前,回购1~2亿元的股份。至今一毛钱还没有发生。

结论:结合2季度重回增长的季度财报,以及增持+回顾的承诺而推论大概率会在2季度发生,那么,5到6月是潜伏它的布局期。

最后强调一下,是港股!港股!港股! 原因很简单,直接折价-30%,安全垫更高。

#医药# #hk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