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如水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变幻莫测的市场,如同草原的天气,诡谲异常,有晴天,有惊天雷暴,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怎么样,但经常是给你惊诧。

股市唯一永恒的行情就是波动。只不过,有短波动,也有长波动。我们看得见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的波动是短波动。一轮持续数年之久的牛熊转换就是长波动。股市没有趋势行情,或者说,即使有,也包含在大的波动内。所谓牛市,熊市,只是放在中短期才有意义。长期看,没有牛市和熊市,只有波动。

股市走出大行情,是需要催化剂的。要不就是改变人类未来的新技术,要不就是关键性的制度变革,要不就是政策的边际改善,要不就是经济的触底反弹,没有无缘无故的大涨。当然,没有这些,市场也会存在波动,只不过更多是周期性的上蹿下跳。

既然市场的永恒主题是波动,那么自然的交易选择就是高抛低吸,而不是龟持不动。持股不动对于交易来讲,很容易形成一种“躺平”的习惯,这种坏习惯对于长期成功,是巨大的制约。

也许频繁交易不好,但是持仓一动不动绝对算不上高明。即使是股票投资这个社会认同度低的行业,也是需要成就感来滋润的,一动不动的持股体验是带不来成就感的。你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捍卫自己的观点。不要为了人设,为了维护自我,而去坚持将蠢事干到底。要坚持的,是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去证明自己正确。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坚持”或“连续”。一个人的连续性,是根据其对目标的连续性来评估的,而不是看其短期行为的连续性。所以,死磕到底的未必是长期主义,而长期主义高手反而最善变。


除非以长期的视角看市场,并且耐心持有,否则区别好公司坏公司意义不大。市场盛行所谓的龙头公司删软件长期持有的策略并不是百试百灵。实际上,后视镜看,恐怕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标的在符合龙头、长久经营历史的股票栏里占比不会高。也就是说,耐心长持的盈率也是小概率的。除非长期跟踪、熟悉公司业务和财务、有能力合理的预测未来增长,一味龟持其实质也是投机。

另外,长逻辑不代表长线投资,由于A股估值波动太大,风格一来,常常出现估值过度溢价,所以“看长做短”“看长做中”也是价值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方法。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看清楚很远的未来。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我们分析的再好,也有可能被一个突发的情况影响。所以,试图预测未来经济如何市场如何,是非常困难的。与其每天琢磨未来是牛市还是熊市,是不是见底了,不如将精力专注在每一笔交易上。无所谓悲观,无所谓乐观,就是一笔一笔的交易,看有没有概率优势。

很多人看市场是直上直下的,其实应该一段一段看。很多股在调整中,就像是铅球一样,掉下去很快,弹都不弹,说明这些股没有资金承接,抛压大;而另外很多股,就像是乒乓球一样,掉下去很快弹起来,指数稍微一发力,这些股就快速反弹,很轻盈,这说明有资金承接,抛压不重。

作为散户的对手盘,专业投资者既可以进入业余投资者不熟悉的领域,也可能因为专业进入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的机构投资精英队伍。前者拓宽了眼界,后者多了一条腿。他们既身强体壮,又手握武器,完全不是那些羸弱的赤手空拳的人(业余投资者)所能比拟的。

吊轨的是,机构和基金人才云集,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会开会研究市场,研究个股,但是整体表现却不佳,何解?难说。但是船大难转身、灵活性不够肯定是其中一条。资金规模越大,择时的限制越强,那种仓位在一天之内从空仓加到满仓的操作,最多千万级别,规模上亿就很难了,上亿的资金择时只能做大波段、打提前量、股指期货对冲,到了50亿以上,择时就基本上不可能了。

另外,公募基金经理大部分从研究员中产生,研而优则投,长于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弱于对市场的感觉与判断。而散户择时高手,都经历过数轮牛熊的洗礼,是市场高比例的自然淘汰选择的结果,对市场感觉很好,更容易在敏感的时间点做出正确决策。

对于小散来说,灵活性正是优势。丢掉灵活性,其实就是用自己的短板磕别人的长处!大资金因为涉及较大的筹码,灵活性差。小资金的优势就是容易按照既定计划买和卖。聪明的投资者不应该无视这种灵活性。

在市场里打拼,要对温度有基本判断。市场是热、是冷,还是温?不能懒于查验,茫然不知。不能陷在自己的持仓里,整天意淫,美其名曰长期价投。长期是由一节一节的短期构成的,应当一段一段的看。水温低的时候,要保持低仓位,切忌无脑满仓。

原则上永不满仓,不仅保持资金的灵活性,更重要是可以保持头脑的灵活性,从而有动力不知疲倦充满热情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投资机会。一旦满仓,大脑就停滞了。对市场的反应就会迟钝,并且丧失持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的动力。

留心各类市场机会,一旦发现,迅速研究,勇于交易,那种快乐,不是看几本书可以替代的。

无论基本面多好的股票,都不是长持的全部理由。我也许会长期持有它们,但是,买进这些股票,是因为我认为它在几个小时或者最多在几天内就会上涨。

股价上涨一定是有外部推力的,便宜的好公司没有催化剂时也不涨。如果只是惯性的基本面好,很容易滞胀。所以,看到或者看不到新的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要买还是不买。

股票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不在卖出好公司,而是卖出后不再买回。卖飞了,光知道拍痛大腿是没用的。如果未来出现买点,还是可以追进去。错误可以改正,只要不是抱着错了死活不认,错了再不回头的心态就没有问题。

应该去已经被验证过商业模式、充分竞争的大红海赛道。红海之所以成为红海,蓝海之所以还是蓝海,正是因为红海大概率对应市场空间大的好行业,即便参与玩家众多,也仍然有利可图。

结构性行情里,要投资强势股。强势股投资就是那些在当下上升幅度一直都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或者下跌幅度一直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票。市场一热,投机资金活跃,热钱大概率会流到强势股里,使强者恆强。那些弱势的个股反而因为投机资金的撤离而很难涨得动。

读八百本书,归而总之,无外乎顺势而为四字。投资者的出手时机是重大波动,出手方向是顺势而为。

人类的因果线性思维根深蒂固,即使是懂得概率的人也不能幸免。有经验的赌徒和有智商的聪明人尤其喜欢预测未来,试图发现投资的炼金术。但在一个无法以过去推论未来的爆炸式展开的复杂世界里,我们必须用风险思维评估各种可能性,尤其是要为最糟糕结果的可能性装上安全气囊。

顺应市场是关键的交易原则。市场是变动不居的,要学着“舍己从人”,跟随市场,不顶不丢,排除杂音,不被情绪牵制,内心始终风和日丽,眼里心中只有市场,随波浮沉。

投资者和市场的关系应该像船和水的关系。船随水波而起落,不丢不顶,不悲不喜,随波逐流。

我们知道,雄鹰都是逆风蛰伏,借势飞翔。何曾见雄鹰逆风飞翔?交易也是这样,不与市场执拗,输的时候缩小注码,在顺利时加注。


不与市场对抗,其实是不与自己对抗,不用自己的亢奋与恐惧等情绪伤害自己。当深思熟虑后的判断不被市场验证的时候,聪明的做法是停止犯错,重回正确的一边。

投资之旅,宏观因素就像河流,企业的业绩增速就像是船的动力,你的投资理念就好像是掌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因为你站在一个顺流的方向,如果你觉得只是自己掌舵的功劳,很可能到了逆水行舟时仍不自觉。

反复提醒自己:不要预测市场,不要预测市场,不要预测市场(重要的事说三遍)。要分析市场,跟随市场。

顺势而为不只是投资智慧,也是生存智慧。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几乎从来不依赖于预测,而在乎适应。投资之道亦然,关键的不是预测市场,而是跟随市场。一个成熟的人从不抱怨环境,而是从哪怕恶劣的环境里寻找光可以照进来的裂缝。立志对抗黑暗、改变环境的人值得尊重,但只有顺应环境的才是赢家。

跟随市场首先是一个理念,听起来简单,但认识到很不容易,因为跟随的理念对应着的是有效市场,对于开蒙以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价投理论打底的投资者而言,转过这个弯儿来很不容易。但转过弯儿来也只是第一步,因为市场变幻多端,很不容易把握。把握市场的变化并准确跟随才是关键。这也是鲤鱼跳龙门那关键一跳。简单的两个原则:高抛低吸、勇于止损,很多投资者终其一生都学不会。

我们认识到市场总体是有效的,所以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跟随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充满偶然性,经常有出乎意料或者不在投资者瞩目范围的重大事件发生,并且这些重大事件即时影响市场的走势,令市场走势近乎随机漫步。跟随市场不只要及时感知市场的变化,更要学会顺势而为。

当我们下单交易的那一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问题在于,长则几天,短则可能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市场可能就彻底否定了我们的观点。而这时候,我们就要立马否定自己(如止损),其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本就是人天性一部分。

如果培养对市场的敏锐度作为原则没有问题,那么保持身心轻松也就是投资必达的境界之一。何以保持身心轻松?也许有多重玄机,不易道明。但是持仓亏损,一味死拿,伤精耗血,势必无暇寻找其他机会,最后可能的结果就是更大的损失。认赔相当于抛掉痛苦,让情绪平静下来,提高控制能力,从而保持身心轻松,有助于保持乃至提升对市场的直觉,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市场是唯一的验证官。即使你的判断独立、深刻,甚至是灵光乍现所得,仍然要敬畏市场,时刻观察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走势和你的判断不能匹配,不抱怨市场,回归原点思考你的判断,让逻辑原点和市场产生化学反应,才算完成一次成功的投资,才能验证你的判断对与错。

跟随市场不是完全不预判市场,而是一旦市场走势跟预判不同,要能坦然接受,并且及时调整交易策略。不能有执念,更不能拒绝承认错误,一味指责市场失效。

你的判断只有和市场同步,有化学反应,才有意义。否则,即便判断多么惊世骇俗,也算不上高明。高明的永远是市场,我们的高明仅仅是能与市场合拍而已。

交易者必须建立自己的投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对市场作出预判。只是这个预判的对错并不十分重要,关键的是根据行情的演变不断修正,行情结束时你会发现可能你的初始预判是错的,但是最后你却賺到了钱。拥有开放的心态,不被自己的观点(更遑论别人的观点)左右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对手永远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时代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关键是不与市场为敌,不与时代对抗,顺势投资。

判断符合市场走势时,加仓、并且让利润奔跑。判断被市场证伪时减仓,乃至止损出局。总之,为自己的判断买单,收获判断准确的盈利,承担判断失误的苦果。不要心存幻想,尤其是亏损并且市场证伪自己的判断时。忘掉持仓成本,是投资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顺势而为,在重大的风口找食吃。而不是穷尽心力,在艰涩难懂的地方寻找屠龙术。

股票市场经常做错,不反思是错误,反思不到位也是错误,甚至是更大的错误。譬如某个时点犹豫没卖结果个股大幅杀跌,如果你的反思是我怎么那么蠢,应该早卖。那么这种反思其实近乎没反思。如果你进一步的反思是市场太糊涂,明明应该涨怎么还跌?那么这种反思其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样反思的话远不如不反思。

行情惨淡的时候,如果不能捕捉市场的机会(哪怕是小机会),一味抱怨市场惨淡行情太久,因此心灰意懒,都是无所进步的表现。市场总有机会,哪怕行情再惨淡。机会都像公交车,过去一个,还会有另一个。只不过,行情火热的时候,很多机会浮于水面,容易捕捉。而行情惨淡的时候,很多机会隐于水下,水平不够看不到而已。与其抱怨市场,不如提升自己的水平。正如股票大作手利佛摩尔所言:无论什么地方有错,都是自己错,不是市场错。千错万错,市场不错。

首要是认识到,然后是做到。这两者都不容易。但认识到顺应市场是一回事,做到顺应市场是另一回事。这两者对一些人而言中间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

既然投资的本来就是顺势而为,随波逐流。那么学习和成长的意义何在?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市场的波动规律,并且通过训练减少我们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情绪,更好的做到踏浪而行。

我们说跟随市场,不是说不做市场判断,而是不执着于市场判断,错了及时认。但是验证市场判断,不是两个小时或者一天,不能因为隔天的行情走势不符合预期,就说自己的市场判断是错的。有时候,耐心也是必要的品质。

即使市场出现了顺势而为的机会,如果没有找到逻辑通顺的标的,也要忍住不出手。

佛说不要“执念”,也不要“着相”,前提还是要有“念”有“相”,只是不要偏执而已。投资也是这样,说跟随市场,不是不要有自己的市场判断,只是不执念而已。连个市场判断都没有,又谈何执念呢?

在投资市场,我们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多头或者空头。而是该多头时多头,该空头时空头。看好后市,可以满仓,甚至加杠杆。看空后市,可以轻仓甚至空仓。最关键是跟随市场灵活转换,不著相。能够在市场关键因素发生逆转的时候无挂碍的转换仓位。

入场的时候,要设定出场的位置。但又不能僵化,如果市场运行超越了你入场时的条件,环境发生变化,你完全可以重新设定新的出场位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如此,必须有一个出场位置在心里,可以调整,不能没有。连续上涨后,忘乎所以,幻想一直涨下去,既会心态失衡,也会损失金钱乃至回吐盈利,不可不慎。

投资者“跟随市场”的交易理念,类于功夫之“舍己从人”,大面上又合于“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之大道。

不要被个人判断牵绊,让自己的呼吸和市场走势合拍,随市场之潮涨潮落而随浪浮沉,才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虽然市场交易和太极一样,都是舍己从人,跟随市场。但市场并不排斥判断和预测,反而需要判断和预测。就像太极的舍己从人是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上,听劲就是判断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听劲练不到位,舍己从人就是做不到的。同理,如果你只知道跟随市场,但是对市场方向和力道始终没有准确判断,终究也是跟不上市场的。只不过,如果我们对市场方向和力度有了判断,就不应该因为屁股和偏见的原因而与市场顶着来。就像太极建立在听劲基础上的不丢不顶一样。

太极拳爱好者大多知道,听劲是制胜的关键,就是要随时获知对方力的方向和力度。但是光想着如何辨别别人的力点和劲路,无疑是缘木求鱼。真正关键的是练好套路,在太极八法上下功夫,把身体练到高度灵敏,形成肌肉记忆,感而遂通,才能无往而不胜。我理解,投资之道亦然。市场走势就是力点和劲路,预测市场走势就是听劲。但把精力消耗在寻求预测市场走势的方法上,也是缘木求鱼。真正关键的是把认知、心理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锤炼到感而遂通的程度,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很多游资都是顺势而为的,沿着最小阻力路线买进卖出。市场出利好,顺势买进,拉升股价,只有很小的阻力;市场出利空,顺势卖出,打压股价,也是只有很小的阻力。拉升股价到有阻力的时候顺势卖出,打压股价到有阻力的时候顺势买入。完美实现低吸高抛。这是高明的太极打发,牵动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用自己的钱顺势撬动更大的钱。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投资之道。

市场价格变化中最明显的特征是趋势,市场交易最根本的原则是顺势而为。寻找简单的机会,顺势而为。而不是寻求复杂的机会,逆势而为。当然,准确判断市场大势非常难,即便你逻辑上极其通顺,也要在顺势而为操作时,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从我过往抄底暴跌个股的实践看是赔钱的时候多,賺钱的时候少。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过早的以为可以捡到便宜。实际上,暴跌抄底违背了顺势而为的投资原则。真正抄底,也应该等到子弹飞完,股价开始反弹时入手。这往往需要耐心等待球进入击球区,暴跌之后耐心观望、等待反弹信号再出手是关键的改变。改变的不仅是你的认知和情绪,还有你的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