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整合文章,非原创,勿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划分就是根据流动性来将货币分类。在 1994 年 12 月 28 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 M0、M1、M2 以及 M3 等几个层次,每个层级都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各层次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在我们手中作为每天使用的流通的纸币;

M1,也叫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也就是流通中的纸币+银行里的活期存款;

M2,也叫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M1+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掌握 M0、M1、M2 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分析经济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M1和M2增长率的变化能够分析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

如果 M1 的增速高于 M2 的增速,这说明更多的定期存款转变成了活期存款,企业持有更多的活期存款,说明企业愿意去扩张发展。人们手上持有更多的现金,说明人们愿意去消费,M1的快速增长会促使商品和劳务市场价格上涨,利好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果 M2 的增速高于 M1 的增速,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机会在减少,大家都把现金和活期存款等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钱在金融体系里吃利息,而不愿意进入到实体经济,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M1-M2(准货币)走势与股市成正相关

排除2007年以及2015年大牛市的非理性走势,大部分时间M1-M2走势与股市走势都有极为明显的正相关性。比较M1-M2增速差与上证指数同期走势,M1-M2 的同比增速差向上攀升,同期股市也会向上,一旦增速差向下回落,股市同期也将出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