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神话?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 理解教育的起源(3)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教育,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

教育的起源与变革,与人类社会每一次呼吸和脉动紧密相连。

教育不仅是一场知识传承的长跑,更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其背后隐藏的故事,远比我们所知的,要更加复杂和引人入胜。

教育,作为对人的能力和思想进行塑造的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任何社会都需要维持一种教育的正统观念,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天然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理解教育的问题,绝对不能脱离整个社会背景。正如你不能脱离内燃机去研究火花塞的来龙去脉一样。

教育起源是教师资格考试必考内容。但是对于前文提到的几种教育起源假说,通常采取的态度是分辨是非对错,选择其中一种奉为正统观念。这种典型的教科书式操作,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这就好比以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质是根据自身本性进行运动”,作为基础来建立物理学大厦。根基不稳,地动山摇!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源头上教师就没有被树立一种科学的教育观,整个教育大厦在打下第一个桩子的时候就歪了。

下面我们就回归到每种假说产生时的历史背景,重新回溯并审查每一种教育的起源假说。通过找到起源假说诞生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洞察教育的真正起源,进而理解教育本质,塑造教育的未来。

“教育起源于神”这一假说,在今天被视作无稽之谈,直接被教育研究者所无视。但是,神话起源说的产生却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真实社会影响比其他几种假说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得多!

回顾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对今天的教育仍然能够带来相当有价值的启示。

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原有教育系统彻底崩溃,社会文化水平急剧下降,培养有知识的教士成为了教会的必然需求。甚至有人一手拿着拉丁文法教科书,一手拿着圣经进行传教,把圣经当做语文启蒙课本,主打一个文化和宗教启蒙一条龙服务。

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西方社会并不存在如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构,教育职能完全被天主教的教会和修道院所垄断。天主教会办教育的目的,首先当然是培养一批合格的神职人员,更重要的是出于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对全民进行思想灌输,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观念。

当时欧洲社会,凡是能识文断字的基本都是宗教界人士,贵族都是从入侵蛮族转化而来,大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更别谈平民和农奴。因此整个社会牢牢被教会所掌控,知识分子阶层基本就等同于教士(不是教师)阶层,而后者是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的特权阶层。

打个比方,教会是上帝派到民间的代理人,世俗国家并不是正常国家,而是奉养这些人上人的“殖民地”,教士阶层的特权与旧上海外国人的治外法权如出一辙。

教会通过信息不对称攫取了巨大的权力,在一桩类似“曹丕篡位”的政治秀之后,教会的权力更如火箭般蹿升。

公元八世纪,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大权,落到了宫相(相当于中国的宰相)“矮子丕平”手里,国王成为傀儡。为了使自己的谋朝篡位之举名正言顺,丕平于公元751年借助罗马教皇实施加冕礼,成功地将墨洛温王朝改朝换代变成加洛林王朝,作为交换,矮子丕平消灭了教皇的敌人,并将其土地赠予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表现“丕平献土”的油画

这本是秘不示人的PY交易,但教会却从这一事件获得灵感,再加上欺负贵族们没文化,公然伪造了史称“君士坦丁的赠礼”的书信。谎称早在公元四世纪,罗马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已将整个西罗马帝国的土地送给教皇,并且早在那时候就开启了君权神授。由此,教皇在“法理上”成为西欧的主人。“君士坦丁的赠礼”这一谎言蒙骗了西方千年之久,直到启蒙运动之后才被揭开。

所以为啥叫“启蒙运动”,在此之前欧洲人真的是被骗的团团转,就是吃了教育不足的大亏。

顺便一提,如果从“君士坦丁的赠礼”的造假算起,通过公然伪造历史来获得现实的权力,西方有一千多年的丰富经验,所以我们完全有怀疑西方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特别是那些特别对他们有利的部分。

丕平之子查理曼死后,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一系列小国,各个国王都得匍匐在教皇脚下。西欧大陆各国均实行君权神授,国王的加冕仪式由教会一手操办,只有教会认可,君权才能确立,君权实际上成为教权的奴仆,而各国分裂的现状更使得国王无法挑战整个西欧令出一门的教廷,因此罗马教皇的权势熏天。

在公元十世纪到十一世纪,由于具有绝对的权力且不用承担权力滥用的后果,教廷的腐败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教皇公然招妓开Impart不算新闻,妓女当上教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教会也是上行下效,声誉一落千丈。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简称德皇)亨利三世趁此乱局,于1046年率军队开进罗马,废黜了同时存在的三个教皇(三皇并立也是教会腐败的表现之一),另立日耳曼血统的新教皇克莱孟二世。各国国王有样学样,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博弈日趋激烈。

总体而言,教会由于垄断了教育,进而控制着国民的思想,在斗争中占据上风。国王赤身裸体被教士鞭挞(英国),身穿单衣在冰天雪地室外下跪三天三夜(神圣罗马帝国),都是在国王与教会斗争失败后发生的真实事件。

公元十一世纪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东方的技术和文化不可避免地向西方传播。在王权和贵族或明或暗的支持下,一批西方人开始逐渐从宗教蒙昧中解放出来,并结成秘密团体从事反抗天主教统治的行动。教会觉察到各种地下秘密结社和培训层出不穷,社会上各种所谓的“异端邪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也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大学,进一步加强正统宗教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大学首先出现在丝绸之路贸易桥头堡——意大利,并逐渐被英法德各国效仿。这就是近代大学的起源,大学从一开始是一种宗教机构,教育只是它附带的功能。

十五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来自东方和新世界的大量新鲜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寻求思想解放的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他们开始公开依附于世俗统治者,与教会展开公开的激烈斗争。随着世俗政权与教会之间斗争日趋激烈,对民众思想阵地的争夺也越演越烈。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作为塑造思想人格的重要载体,也被提到越来越高的位置。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德意志地区,成为推动一系列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最早公开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他的初衷是站在国家政权的角度,对抗天主教会所把控的教育垄断权。这项提议后来受到众多德意志新教诸侯的重视和支持。

马丁·路德在教堂前宣扬改革主张

同样生活在宗教改革时期的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有一句在中国广为传播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是错误的翻译。

人家的原意是:知识就是权力!(Knowledge is Power!)

搞好教育,传播知识,是为了夺取权力!这才是身处在新旧势力激烈博弈漩涡中的培根的真实心声。

发生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因天主教(宗教保守派)和新教(宗教改革派)的矛盾而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消灭了德意志地区大约40%的人口,同时也带来了德意志教育改革的契机。

树上开满了“人型的花朵”:三十年战争中处死异教徒

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即1619 年,魏玛公国颁布了《魏玛学校章程》,要求儿童们必须通过阅读、写作来学习教义。这一文件体现了义务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义务性与强制性的教学,被认为是义务教育的开端

以此为开端,教育战线成为天主势力与新教势力博弈的主战场,双方都开始编造教育的宗教起源,宣称教育来自神的旨意,实际上是通过争夺对教育的解释权,从而获得对教育的主导权和民众思想的控制权,进而获得自身的政治正统地位。

由此我们再来审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它其实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产物。

宗教保守派加强传统教育捍卫自身的正统性,改革派则用新教育来争夺政治话语权。

保守派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捍卫者,改革派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代言人。新旧生产关系,都需要在教育领域找到自己的代言人。西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从封建农耕时代向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过渡时期,新旧两种思潮激烈碰撞交锋的表现。

这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意味着需要发展新质教育!

东方的教育神话起源说兴起,虽然并非是资本主义兴起,但同样是不同政治思潮碰撞的产物。

中国的宗教神话与政治结合最紧密、且最兴盛的巅峰时期,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

武王伐纣之后,以周武王的老师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创造了一套天下说,将“仁义”、“民心”、“中原”为天下正统的标志,以此为基础塑造周王朝的合法性。周王朝大办官方教育,就是为了消除宗教神话对于人思想的影响,树立全新的政治伦理。数百年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作为殷商一族后代的孔子,仍然坚持奉周礼为正统,并开创了民间办教育的私学传统,可见这套教育体系影响至深。此时的东方教育与神话没有任何关系,神话甚至反而是教育者极力反对的对象。“子不语怪力乱神”正是这一现实的真实写照。

换句话说,欧洲直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才做的打碎宗教蒙昧、思想解放、宣扬人本主义,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干得七七八八了。这也是古代中国能为当时的人类科技进步做出最大贡献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中国教育如此早熟,为什么时隔两千年后,南宋朱熹反而会提出教育的神话起源?

源头在于一个著名的历史罪人——秦桧。

秦桧作为利益集团的代理人,炮制的风波亭冤案,不仅是扼杀了一个名将岳飞,葬送了北伐这么简单,也永远打断了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南宋政府丢失中原,失去了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正统性;占据了中原地区的金朝政权,在吸纳了大量汉族士大夫阶层之后,同样奉行汉化儒学,宣称自身才是中华正统,使得南宋从官员到民众,出现了极大的思想动摇和混乱。南宋出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投降派、带路党的乱象,传统教育塑造的天下观带来的思想混乱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现实压力面前,南宋必须从思想上重新构建一整套正统性理论,赋予南宋朝廷的政治正统性。朱熹理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教育的神话起源则成为朱熹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相当于一定程度上接续了殷商的神话传统,把神(上天)的意志作合法性来源,而这一切需要通过教育体系来贯彻下去。经过这番改造,科举的考试范围被严格限定在“四书五经”,不利于阐述这一套思想的文书典籍统统被打入另类。

朱熹理学虽然解决了南宋朝廷迫在眉睫的现实困境,给予后者以政治合法性,但是副作用巨大且流毒深远: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汉唐时期的开放进取日益变得禁锢保守,宋代已经开始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停滞在萌芽状态。不仅让中国错失了大航海时代,更在满清文字狱的扼杀下进一步停滞僵化,为近代中国遭受的巨大苦难和耻辱埋下了祸根。

(未完待续)

— END —

关于元象知行:

“元”“象”二字均出自《易经》。“元”指万物初始与本源,“象”代表万物演化形成的复杂现象。在知识爆炸的数智时代,我们倡导学习者回归生活价值,将世界作为课堂,透过快速变化的表象和内容(“象”),形成系统性的本质认知(“元”),激发学习动力,以不变应万变。

元象知行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梦想的摇篮。我们深知,现行的教育体系已难以满足孩子们在AI时代的需求。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

在元象知行,我们致力于构建基于问题式学习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场景化研究性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在“元象知行”,我们主要做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建立通用的“元认知”体系,这是一套基于复杂系统世界观的通用理论、方法和工具;

另一方面,接触千变万化的具体问题场景(被称为“象”),在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加深对这些场景所涉及领域的理解,并基于这些理解实现对于“元认知”掌握的精进。

在元象知行没有“毕业”,因为创新永无止境,学习也永无止境,整个世界都是学习创新的课堂。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的任务是激发这些潜能,让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理解教育的起源(1):源自轴心时代的谜团

理解教育的起源(2):五种教育起源假说

更多精彩:

学员作品||浅谈王莽货币改革和货币变迁京郊周末团·永定走廊|考察人类祖先的摇篮,探索华夏文明之起源元象知行的第一个产品是怎么来的?一场穿越千年的经济主体研学AI时代的研学革命元象知行 —— 与AI时代新人类共同成长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