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的起源(2):五种教育起源假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几乎可以肯定,人类的教育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或者说教育是人类起源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但是,教育到底是如何起源的?我们无法从文字记载中找到答案,也很难借助考古技术复原教育起源。直到今天为止,关于教育起源的各种说法都是基于想象推断形成的假说。

生物起源假说:

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假说,或者说第一个基于科学范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假说。它强调教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可以在动物界中找到其原型,是人类及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本能行为。

十九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查理·利托尔诺(Charles Létourneau,1831-1902)在《各种人种教育演化》一书中首先提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早在动物界就存在着。

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们为了自己的物种生存,把自然赋予它们的固有本能作为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如大鸟教小鸟飞行、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泳等,都是教育活动。

英国教育学家托马斯·沛西·能(Thomas Percy Nunn,1870-1944)在《教育原理》中对生物起源假说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都存在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也存在低级形式的教育,因此,他将教育视为扎根于本能行为和种族生活的天生、自发的表现,主张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尽可能达到最高度的个人发展,把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计划的最高准则。

心理起源假说:

美国教育家、教育史学家保罗·孟禄(门罗)(Paul Monroe,1869-1947)在《教育史教科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西方教育从远古时代到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历程。他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被称作教育的心理起源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模仿学习的过程。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态度和技能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人类天生的心理倾向,是社会行为习得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心理起源假说强调了社会互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心理起源假说还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和动机因素。教育应当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效能感。

该假说更强调教育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我国教育界,心理起源假说通常被认为是建立在对生物起源假说的批判基础之上,是与生物起源假说并列的一种关于教育起源的新假说。

劳动起源假说:

该假说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一些教育学家在继承和发展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代表作《世界教育史》)、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凯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аиров,1893-1978,代表作《教育学》)。

该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事劳动生产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并且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把生产知识、经验和技能传给下一代,这便是教育的起源;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人类在劳动生产中语言和教育同时发展起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该假说被引入中国后被广泛接受,被作为正统思想。

需要起源假说: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劳动起源假说虽然正确但不完整。从人类起源的角度看,人类是自己创造了自己,除了劳动之外,还创造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东西。例如人类创造了语言和思维;创造了劳动、劳动工具和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创造了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思维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要实现这些创造物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创造了教育,而劳动只是这些多维度、多层次需要中的一个方面,更能概况上述一切的源头的因素是人的需求。

除了上述四种被学界接受的教育起源假说之外,还有一种更加古老也流传更为广泛的神话起源说。以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朱熹理学为代表,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在基督教神创论中,包括教育在内的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上帝的造物。《圣经》中的创世纪讲述了上帝创造天地和人类的故事,而人类被赋予了管理自然界的责任。为了履行这一责任,人类需要知识和智慧,这些知识和智慧的传传递就是教育的起源。因此,教育被视为上帝赋予人类的工具,用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上帝的创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精神生活和对上帝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个体走向信仰,实现灵魂的救赎和精神上的完善。

在基督教神创论中,教育应当基于《圣经》的教导,强调基督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包括爱、宽恕、谦卑、公义、诚实等美德。教育应当培养个体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和有道德判断力的人,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传播上帝的爱和福音。

基督教教育强调个体的内在发展和灵性成长。教育方法应当鼓励个体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通过祷告、研读《圣经》和参与教会活动来培养信仰。此外,基督教教育也注重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信仰与行为的一致。

基督教神创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个体追求灵性成长的过程,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基督徒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用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和促进正义。教育应当培养个体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以体现上帝的旨意和爱。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认为,人天生就被赋予仁义理智等本性,但个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并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

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克服私欲,发扬天理,而天理就是来自上天的旨意。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伦”,即明确和传承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他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实现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他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来探求知识的本质。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教育的神话起源看起来最“不科学”,但在事实上对现实的影响最为深远。即使是今天的教育实践,也最接近神话起源假说的描述。

教育内容是预先规定好的“大纲”,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其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必须全盘接受,消灭自身的个性化念头和想法,与“存天理、灭人欲”如出一辙。就像朱子提出了“格物致知”,现今课堂上也有基于项目制的学习(PBL),但目的仍然是传递大纲上的那些知识点。

由此可见,程朱理学对于人思想的禁锢作用,不仅影响了宋明清三代,在今日教育中仍然无处不在。

我们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教育从哪里来,又怎么可能知道它会向哪里去呢?

(未完待续)

— END —

关于元象知行:

“元”“象”二字均出自《易经》。“元”指万物初始与本源,“象”代表万物演化形成的复杂现象。在知识爆炸的数智时代,我们倡导学习者回归生活价值,将世界作为课堂,透过快速变化的表象和内容(“象”),形成系统性的本质认知(“元”),激发学习动力,以不变应万变。

元象知行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梦想的摇篮。我们深知,现行的教育体系已难以满足孩子们在AI时代的需求。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

在元象知行,我们致力于构建基于问题式学习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场景化研究性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在“元象知行”,我们主要做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建立通用的“元认知”体系,这是一套基于复杂系统世界观的通用理论、方法和工具;

另一方面,接触千变万化的具体问题场景(被称为“象”),在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加深对这些场景所涉及领域的理解,并基于这些理解实现对于“元认知”掌握的精进。

在元象知行没有“毕业”,因为创新永无止境,学习也永无止境,整个世界都是学习创新的课堂。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的任务是激发这些潜能,让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学员作品||浅谈王莽货币改革和货币变迁京郊周末团·永定走廊|考察人类祖先的摇篮,探索华夏文明之起源元象知行的第一个产品是怎么来的?一场穿越千年的经济主体研学AI时代的研学革命元象知行 —— 与AI时代新人类共同成长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