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聪明,但是为什么投资总是亏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5回复:31喜欢:297

基思·斯坦诺维奇 说过: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个人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该取得的人生成就。智力测试并没有测量理性,这就是聪明人会做蠢事的原因;所谓的“聪明”仅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聪明人在股市投资也会亏损呢?究其原因避不开下列三条:

1、自以为是

       许多人对他们的知识储备过度自信,他们自认为知道很多的事实,远比其他人知道的要多,而且这些人认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优于他人。对于一个股票市场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心理特质。大盘指数的变化是基于极其复杂的技术分析运算产生的,大盘的点数和股票的价值变化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后得出。对于很多投资来说,他么认为自己可以发现在分析过程被其他投资者忽视的信息,并试图从中牟利。这种想法是非常愚蠢的。数以千计的投资者(多数拥有高智商)饱受这种非理性思维特质的折磨。结果他们就会频繁的买卖,而这种投资行为拉低了总体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增加了额外成本,由于他们的交易行为并非基于什么高深的知识,他们希望能把握最佳“市场时机”(表现为反复的进出市场)的企图反而减少了投资回报。讽刺的是不那么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购入并持有”的保守策略,而这恰恰是最明智的选择。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特质被称为过度自信倾向。

2、市场噪音

        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发展出来的不断搜寻各种既定模式的认知方式,会令我们不断的寻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究其原因并寻找其意义。这种行为模式也常发生在股票投资者身上。大盘以及一些个股的走向不断的受到一些似真非假的信息以及各种杂乱的市场噪音的影响。但这是信息噪音对于公司的经营以及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无影响。但投资者对这些市场噪音作出了过度的解读并作出反应,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有些投资者对市场噪音的反应底线和抗拒心理非常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过度反应。这种行为导致了投资者频繁交易,进而减少了长期收益。

3、短视和损失厌恶

      人们对预期损失的主观评估感受大约是预期收益的两倍。也就是说,损失100元导致的痛苦强度,是获得100元诱发愉悦感的两倍。“短视”是说人们监控时间的尺度与投资期限的时间尺度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例如,一位投资者在每小时、每天,甚至每周都检视自己的投资状况的话,这就是“短视”。人们害怕损失因此会对股票价格的下跌作出更强烈的反应。每一次股票下跌,都诱发投资者将股票卖出变现,进而避免或减少损失。那些频繁监控投资状况的投资者,他们在一次次的检视自己的股票账户时,面临着更多的诱惑,有更多的机会将股票卖出。相对那些不经常看账户的投资者来说,对自己的账户了如指掌的投资者更容易屈服于卖出的诱惑。当投资者将股票卖出变现后,那些勤于监控自己的账户的投资者常常能第一时间注意到跌势已止,价格开始上涨,简而言之,就是安全了,于是投资者开始跃跃欲试。一旦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买入,那么,他们就完成了股票市场上最忌讳的事实;“高买地卖”。


抛弃自以为是,抗拒市场噪音,避免短视和损失厌恶,是迈向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全部讨论

2017-04-13 14:35

因为他们天天打游击,都以为自己是股神,把长线和价值投资抛之脑后,他们不亏谁亏?

2017-04-13 10:40

好文,克服自己的弱点

2017-04-13 09:44

这世上最不缺聪明人,缺忠诚的人。
对国家忠诚,对家庭忠诚,对投资的股票忠诚。
去年年初的优质股票拿到现在,没一个亏待我的,因为我对我买的股票忠诚,三心二意的花把势就像祁同伟到处拜码头一样让人恶心。

2017-04-13 09:08

好文

2017-04-13 08:48

自以为是!

2017-04-13 07:41

好文章。自以为是是散户的专利,因为什么也不懂,但偏偏以为无所不通。进入陌生的股市,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追涨杀跌,赔钱就骂大盘骂庄家,怨天尤人,像个任性的大傻子。只有经历惨败,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通过学习和反复钻研,有少部分人可以脱胎换骨,有多成就。绝大多数人不肯独立思考,只能黯然离场。这和现实生活是一样的,不爱动脑的人,到哪里都会失败。

2017-04-13 07:37

2017-04-13 07:14

买入并持有,人人都想。但是市场变幻,妖股横行,大家永远被众多高山所吸引。直到赔的盆空钵空,才想到还是买入并持有最好。以时间换空间人人都懂,但时间是最枯燥的东西。而我也从数次后悔努力的去坚持

2017-04-13 06:04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