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周期的常识性思考以及牧原股份的两个隐忧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5回复:124喜欢:30

对于猪周期,我认为应该用最朴素的常识性逻辑进行思考。如果思考的过于仔细和精微,反而容易忽略掉真正核心的东西。所谓的“未来的养猪模式向集约化、环保化、规模化靠拢”一系列云云,可能确实能够平抑一些周期的波动,但是并不是最核心的矛盾所在。影响猪周期最核心的本质在于供需关系,只要猪肉的供需关系一直处在动态的平衡当中,那么猪周期便永远不可能消失。养猪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虽然把猪养好是一个很高门槛的事情)。只要猪周期一直存在,那么猪肉股便很难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因为猪肉价格的涨跌变化会极其显著的影响养猪企业的盈利水平,资本进来只是炒一把周期而已。牧原股份也不能例外,即使牧原股份实际上是具备穿越猪周期底部的能力的,然而它的利润水平也会严重受到猪肉价格涨跌的扰动。这就导致了无论牧原股份如何优秀,它的利润水平还是和猪肉价格强相关的,它本质上就还是一只周期股,但是是一只加了“成长”外衣的周期股。

牧原股份是一只非常优秀的股票,但是从长期来看,我有两点隐忧。第一个是牧原股份的成长性,牧原股份在出栏量达到一亿头之后,还有什么样的提升空间呢?那个时候会不会就变成了一只纯粹意义上的周期股了呢?还会继续扩张达到2亿头,甚至3亿头吗?暂时还看不清楚。或是打造食品端、屠宰、加工?但这些和养猪是两码事,一心一意只专注于养猪的牧原股份,能把其他的业务做好吗?

第二个是牧原股份持续获得养猪超额收益的能力。现阶段来看,牧原股份和同行之间的成本差距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若干年之后,这些差距是更容易被拉大还是更容易被缩小?养猪技术是有上限的,降低成本的难度也是边际递增的,牧原股份死磕成本一定会有一个极值,不可能无限制的低下去,待同行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进去,养猪技术越来越精进,我倾向于认为牧原股份在养猪这一块获得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少,也就是牧原股份的养猪成本和同行相比,差距会被拉近。当然了,这应该还是很久远之后的事情。

对于牧原股份,我认为需要把握两个要素,即“周期”和“成长”,对我而言,“周期”应当是主旋律主基调,“成长”这个要素要依附贴合于“周期”。因为周期就如同大的趋势,在大趋势向好的情况下,自身的成长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逆趋势的“成长”,是很难把握,也是很危险的。

现阶段的牧原股份,无论怎么说,都已经被严重低估了,我所提出的隐忧是若干年之后才需要担心的事情,不过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总是没有错的。$牧原股份(SZ002714)$

精彩讨论

江墩墩2021-08-03 09:11

“只要猪周期一直存在,那么猪肉股便很难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因为猪肉价格的涨跌变化会极其显著的影响养猪企业的盈利水平,资本进来只是炒一把周期而已。”

这句话就扯了,除非你指短期炒一把。长期来看,价值就是企业未来所能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只要能赚到真金白银,跟周期不周期毫无关系,这个顶多是影响投资人对其估值难度

蓬江-一隐2021-08-03 09:08

因为市场空间很大,现在的规模猪企是处于抢地盘阶段。我把它定性为群雄逐鹿阶段。就如格力美的10多年前争夺市场份额一样。这个阶段既有确定性(低成本),又有不确定性(周期低谷生存能力)。因此对于长线而言应该选择确定性,这是毫无疑问的。翻开格力竞争史,同质化产品竞争是资金消耗时间维度,成本把控能力,最后才是品牌塑造。因此市场争夺战阶段,比成本,比资金链深度,比融资能力。这个阶段都是非常痛苦的,而未来一旦击退对手赢得市场,那就是另一种格局。在我的思考里,牧原股份仍处于第一阶段竞争阶段,至于以后能成为怎样的企业,仍然看企业在竞争中的表现。张磊说:胜而求后战,其实也就是打败对手后,赢得的市场空间还是商业价值。假设牧原能取胜,这部分价值当下是无法预计值多少钱。格力美的所处行业并非具备永续性,而猪肉在中国却是永续存在。估值不在同一平台的。

faith0ne2021-08-03 11:51

下个周期高点我就走了,再美丽的前景都不行。

低调的财富2021-08-03 09:40

这个货啊,总担心这那的,你卖了算了

价值奇点2021-08-17 10:55

楼主提这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认识。基本观点就是,这两个问题,对牧原来说并不是限制而恰好是机遇,恰好是牧原未来“外生型扩张”和“内生型增长”的两个突破点,个人认为需要想通下面的两个关键逻辑:

第一个问题,关于牧原的成长性。我觉得最大的外生性增长空间在于未来向下游产业链的扩张,这个逻辑来自于我国屠宰行业的格局与特征。
       首先,生猪屠宰行业与生猪养殖一样都是高度分散化,产品都是高度一致缺乏差异的,因此成本领先是决定屠宰行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从中长期看,无论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最终发展路径(比如美国屠宰行业的集中度),还是国家环保发展大局和后猪瘟时代政策激励,都决定了工业化的集中屠宰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本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工业化屠宰的前期资本投入大,固定成本摊销高,只有上量才能保证不亏损,才能实现盈利。而现有屠宰企业没有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占有,从而在行业扩张中受制(比如双汇虽然在屠宰后不同部位猪肉的利用效率上具有优势,以前由于自己没有养殖,屠宰业务无法放量摊低固定成本,在猪肉上行周期拼不过散屠,因此长期存在大量的闲置屠宰产能无法利用,在2019-2020这个周期双汇就宁愿从美国做猪肉套利赚钱,其屠宰量不升反降,宁可放弃这个市场也不愿意接受低利润/亏损)。
       而生猪资源所决定的屠宰量恰好是牧原的强项,如果能将未来自繁自养的生猪实现自屠宰,每头猪最最保守估计能增加100-150元利润(实际上就是猪贩子的运输成本+环节利润),而且这个屠宰利润波动性远没有生猪波动大,无论是猪肉上行还是下行周期,都比较稳定。牧原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尽快投放屠宰产能,先完成未来1.2亿头峰值出栏的自养自屠;第二步还可能利用规模化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夺取一部分的散屠市场份额。由于屠宰行业的集中度比生猪养殖业低,且目前除了双汇外基本没有大的竞争对手,这又将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行业空间。至于再下一步发展到TO C的肉制品领域,这是未来的远景故事,其传统销售渠道会成为双汇的护城河,所以进入难度会大于目前向屠宰行业的整合,目前都可以完全不考虑,不记入牧原的估值中去。

第二个问题,关于牧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我觉得最大的内生增长空间就来自于我国生猪养殖领域,这个逻辑在于未来“降成本”的过程是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动态博弈,未来中国各生猪养殖企业间为实现低成本不断的科技投入与研发竞争,而牧原现有的低成本优势恰好能够移植到未来的研发竞争中去。
       这中间一个最大的逻辑就是,牧原降成本的“天花板”,不应该是对标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前列,而应该是对标世界生猪养殖行业的前列。也就是说,目前牧原虽然达到了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最低成本,但并不是牧原未来就原地踏步、等待其他企业追赶的静态博弈。生猪养殖行业中尤其是繁殖育种环节,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下图光从PSY的国际对比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哪怕是牧原,对比世界第一的PIC(美国)未来也有30%的提升空间。而牧原无论是通过自研还是并购,其在猪肉周期低谷也能维持盈利(尤其是正现金流)的能力,就为其未来在研发/并购上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保证,也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未来达到1.2亿投的稳态产能后,牧原除了向下游产业发展继续外生型增长,剩下就是通过研发创新进一步想国际领先企业靠拢,通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内生式增长。$牧原股份(SZ002714)$ 

全部讨论

大梦一场2332021-11-27 00:09

这几个月你的粉丝是不是少了很多

小小鱼儿真快乐2021-11-15 15:15

我到现在依然没有卖,你卖了吗?

合火做生意2021-08-17 13:45

感谢分享。不怕大家养不好,就怕大家都养的很好。

追涨杀跌忒老卵2021-08-17 13:38

牛市扩产,熊市吃瘪。熊市扩产,牛市吃香

致富代码没有2021-08-17 13:32

其实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和担忧早有人研究对比过我摘取一段供大家参考一下:
生猪养殖行业长期的认知差往往来自以下几个低估:
1、低估了生猪养殖的经营难度以及新因素新风险诞生的应对难度;

2、低估了优秀企业持续领先于行业的进步速度;(重点)

3、低估了人性的贪婪,周期底部来临时,鲜有低杠杆高增速的养殖主体。

我们看看美国的数据吧,结果显示效率高的养殖主体具备持续的超额收益。(重点)据统计,美国养猪规模在2000头以下的猪场中,盈利场的比例占65%;2000-5000头规模猪场中,盈利场的比例达77%-80%;而规模达5000头以上的猪场中,盈利比例达90%以上。而从1980年至1998年近20年间,盈利最好的头部1/3猪场每头猪的净利润约22元,而盈利最差的1/3猪场每头净利润为-8美元,两者相差近30美元,且80s与90s并没有明显变化,本质是效率的差距以及不断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应用,旧产能却没有进步的源泉。

1980年-1998年期间的净利润和管理收益差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总的来说,前1/3的小组比后1/3的做的更好。它们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饲料效率和较低的死亡损失,每头母猪每年产更多的猪等等。尽管其中一些差异不大,但是综合所有因素后,利润的差异就很大。最大的成本差异是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差异占生产成本差异的42%。固定成本占差额的27%,而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别占差额的18%和13%。虽然饲料成本和饲料效率显然是最重要的,但固定成本和设施使用的重要性却不应被忽略。固定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16%,它们解释了最高和最低三分之一的生产者之间的生产成本差额的27%。同样,饲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1%,并解释了生产成本差额的42%。
后面省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相关资料

价值奇点2021-08-17 13:23

是的,中国屠宰目前的确是大行业小公司格局。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牧原估值的文章,感觉作者思路比较清晰。网页链接
文中分别按照“周期反转”(预测猪肉价格)和“周期股平滑利润后PE估值”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请问你看这种逻辑是否可行呢?

合火做生意2021-08-17 13:17

感谢分享。

屠宰我还没想过,似乎是大行业小公司?

关于行业终局,不太搞得清。如果如秦英林演讲中说的一样,中国最终与美国一样,大养殖企业与中小养殖户,技术上设备上没有代际差,管理上也没有代际差,大家成本都差不多,只有规模上的差距,那将来产业会怎么样?牧原会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的到来?似乎,只有边投边看,边走边看。

价值奇点2021-08-17 13:09

中国与美国在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这个产业链的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美国是先实现屠宰的行业集中,然后向上游倒逼生猪养殖提高行业集中度。而中国由于双汇错过了从肉制品—屠宰—养殖的产业整合机遇,变成了牧原从“生猪养殖→屠宰”,双汇从“肉制品→屠宰→养殖”的双巨头并行路径,他们的交汇就在屠宰行业。好在屠宰业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两大巨头正面相对的可能性很小。

当然双汇的大本营是TO C端的肉制品,牧原的大本营是养殖。他们要在对方的大本营打败对方,难度都会很大。最大的可能性是,未来相互打通产业链后,也完全可能形成双头垄断的格局,目前看牧原从管理层到资金实力,都是最有冲劲的,双汇由于讨厌的股权结构,未来万州能不能聚焦中国市场发展做大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消费行业的竞争态势注定不可能太激烈,双汇肯定不会被牧原消灭或者干掉,还是会有自己的一片空间,只是增速大小的区别而已。

投资者X2021-08-17 12:54

赞同这个判断,养殖+屠宰+肉制品,是牧原股份的未来,虽然每一部分都并不容易,后两者的体量与前者并不是一个等级……但自屠宰分割再销有利于提高综合头均利润……目前牧原股份的养殖端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其自动化水平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缓慢……

小小鱼儿真快乐2021-08-17 10:57

老哥用心了,容我好好拜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