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后的A股投资时代,成长股VS红利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沙场闲谈

(以上图文消息来源自:财联社)

中信证券是昨天收盘发的研报,红利股息分红板块是今天开盘跌的。

很有趣,在红利股息板块走了两波行情后,公募机构公开发声看多红利股息板块。

中信证券其中的文章里提到的“美联储降息预期迅速降温,风险资产及非美货币波动加剧,海外地缘扰动增多,商品全面涨价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担忧。

研报里面提到的现象全都是事实。

但基于研报说的这些现象里,我却得出了和中信证券观点相反的结论。。

1:美联储降息预期迅速降温


美国降息的预期变低,也就是两种情况,加息或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动。

无论是加或不动,对固收类资产回报都是利空。因为这意味着投资美金债券的隐形回报率会变得更高。

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是买入配置红利股?

红利股的股息收益率相对于美金债券的回报率是变低了,而不是变高了。而中信证券得出的结论是和我相反的,这是疑问之一。

2:商品全面涨价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担忧。


全球性的商品涨价,导致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将军举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你是上班族,你从去年到现在,每天早上要吃一个3块钱的大肉包子,当早饭。

下个月的某天早晨,面粉商对早餐店说每袋面粉涨价30块,猪肉铺和早餐店说每斤肉要涨价3块。

那你说原来卖3块一个的大肉包子,在主材料面粉和肉的上涨成本情况下,还能长期维持3块吗?

你想的没错,肉包也要涨价才符合商业逻辑。

于是早餐店也顺势贴出公告在店门口,因为原材料涨价本店大肉包由3块涨价到5块。

你作为打工人,原来存在银行收息的存款涨的速度远比不上肉包的涨价水平。

中信证券告诉你,通货膨胀应该买收息股,而我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应该是买消费成长股。这是疑问之二。

稍微在股市有个3、5年经历的都知道,通货膨胀的时候第一阶段涨的最猛的一定是产业链上游。

上文举例的“猪肉”、“面粉”对应的就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能源型企业。

而后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中下游。

后面就是基于“煤炭”、“有色金属”等为成本的中下游企业,比如钢铁板材、铜丝铝丝等等,再到板材成本的汽车、铜丝成本的电机,空调家电这些。

到了涨价传导后期,往往原材料涨了20%,终端产品可能涨20%~50%,而且“肉包”的涨价大多不会随着“面粉”、“猪肉”的降价而跌回原价3元,很大概率会在5元的新周期运行。

我郑重声明一点,我并不是说红利股不好。红利股虽然大多处于成熟的行业周期,但并不代表就没有成长性。

但我需要扫盲一点,红利股之所以拿出大部分的利润分给股东,正是因为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到了成熟期,并不需要非常大的再投入,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成长扩张的速度变慢了。

所以对于这类成长变慢,分红稳定的收息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买的便宜。

因为成长性不足,那么在低PE、低PB的时候买入,才可以获得较多的股息回报。

要知道红利股的价格与价值是成反比的,收息的逻辑就是股价越低,分红价值越高。股价越高,分红价值越低。

中信证券昨天发的研报,推荐配置红利高股息,我看到后是觉得很捉急的。基于他们的影响力,我相信很多不明真相大的小白,应该就会跟风买入了的,很多投资者甚至连股息率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算。

他们不懂涨得多了,价值就少了的逻辑。他们大多只是抱着热点心态,把红利股投资策略,当作“热点概念”头很铁的追进去。

其实在新国九条后,优质的小盘股、消费类企业、甚至是合理估值的科技股板块,都比之前拥有了更好的投资价值。基于国九条分红新规的要求,很多成长股的分红反倒也会多起来。

一边有高成长性、一边有低保分红,实在是比纯收息股香多了。

很多成长股,现在都还处于历史上估值的相对低位,既有未来的行业增长空间,又有企业未来业绩的增长预期。

我认为基于价值和价格的性价比来说,当下热门红利股有些已经涨了两三波的情况,配置成长股的策略可能对长期投资者而言会更有价值,买的便宜和实惠是投资的真谛,对红利股、对成长股都是如此。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达人秀

#猪肉概念震荡走高,猪价止跌反弹# #同比大增!紫金矿业Q1净利超62亿# #高股息率投资#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