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温故,长记性!AI配图,自有版权!


1、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对避免损失有一种强烈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赔钱远比赚钱更重要。

对交易行为来说,损失厌恶影响一个人使用机械性交易系统的能力,因为使用这类系统的人对损失的感受要强于对潜在赢利的感受。

割肉退出对一个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来说是件极端痛苦的事,因为这会让损失变成板上钉钉的现实。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退出,他就有机会等待市场反弹,最终失而复得。

2、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s effect):更重视已经花掉的钱,而不是未来可能要花的钱。

沉没成本效应会促使决策者们考虑已经花掉的钱,而且他们会认为,转而采用另外一种技术就等于浪费。

他想避免损失,但损失更大了,更加不堪忍受。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心理会继续下去,直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或者终于在恐慌之中仓皇逃出,让账户赔掉30%~50%——也就是3~5个10%。

3、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早早兑现利润,却让损失持续下去。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卖掉价格正在上涨的股票,却保留价值正在下跌的股票。

早早兑现利润的倾向来源于人们不愿意丢掉赢利机会的倾向。

4、结果偏好(outcome bias):只会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来判断它的好坏,而不去考虑决策本身的质量。

结果偏好会导致人们过于重视实际发生的事情,忽视决策本身的质量。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确的方法也可能赔钱,甚至有可能连续赔钱。这些损失会导致交易者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决策程序,于是对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作出负面评价,因为这个方法的结果是负面的。再加上近期偏好,这个问题会变得尤其严重。

5、近期偏好(recency bias):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忽视早期的数据或经验。

昨天的一笔交易比上个星期或上一年的交易重要。近两个月的赔钱经历可能跟过去6个月的赚钱经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于是,近期的一连串不成功的交易会导致交易者怀疑他们的方法和决策程序。

6、锚定效应(anchoring):过于依赖(或锚定)容易获得的信息。

他们可能会盯着近期的一个价位,根据当前价格与这个参考价格的关系来作出决策。

7、潮流效应(bandwagon effect):盲目相信一件事,只因为其他许多人都相信它。

人们往往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地相信这件事,这被称为潮流效应或羊群效应。价格之所以会在泡沫行将破裂的时候仍然疯涨不止,部分就是由这种潮流效应造成的。

8、小数定律(the law of small numbers):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没有依据的结论。

几年的表现并不能代表长期表现。信奉小数定律会导致人们过早地建立信心,或过早地失去信心。再加上近期偏好和结果偏好的影响,交易者往往会在一个有效的系统刚要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将它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