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割韭菜门”目前最靠谱的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2023年以来,“会议纪要门”“小作文门”“参与拍地门”“董事长割韭菜门”,东方雨虹各种门事件不断,无一不成为行业内外的焦点,吃瓜群众不禁要问——

你们到底是生产防水材料的,还是生产门的?

关于“董事长割韭菜门”

最近十来天,每天都有吃瓜群众给大隐发各式链接,无一不跟东方雨虹“董事长割韭菜门”事件有关。

这些文章和短视频的标题都很吸睛:《一个超级大瓜》 《防水茅刷新认知》《完蛋,我被老板坑惨了》《东方雨虹开了一个极坏的头》《1400名员工血亏14亿》《东方雨虹割自家韭菜》……。它们的来源也比较广,涉及几十个主流、非主流新旧媒体。

一个话题,能同时活跃于建材行业、财经、生活和娱乐等多个领域之间,实属罕见。

话说2021年2月,东方雨虹推出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为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董事长表示,如果年化收益率低于8%,则由他个人兜底,补偿8%的利息。董事长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担心员工因财力不够而错失这次机会,又用自持股票担保,由海通证券给参与者提供一倍杠杆融资服务。

最终,有1411名员工参与了该计划,自筹加杠杆共耗资27.6亿元,每位员工平均出资195.6万元。至2021年6月23日止,参与员工以均价55.78元/股,共购得4947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4947万股中,有1500万股是董事长直接转让给员工的,均价53.79元/股,总值约8.07亿元。这也成为了其之后被群众攻讦最多之处,被认为是董事长割员工的韭菜。

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东方雨虹股价自2021年6月初始,已呈力竭之势,虽数度顽强抵抗,但终归徒劳,蜿蜒下泻。至2023年11月13日,股价一度跌至22.40元/股,较该期员工持股计划均价55.78元/股,损失达到惊人的59.84%!

由于该期员工持股计划加了一倍杠杆,一般而言,如果满仓满融同一只股票,当股价下跌45%时,就会触发强制平仓。该期持股计划的平仓线是30.68元/股左右,为避免被强制平仓,唯有追保补仓。

话说网络间充斥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基调大多属于起哄、挖苦、揶揄、嘲讽和谩骂一类。这里面真正专业且客观的作品不到两成,蹭流量瞎起哄的占七八成,剩下的大概率是竞争对手乘机怂恿扔板砖的。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幸灾乐祸层级,或站在道德制高点口诛笔伐,而不是从实事求是角度、人性的角度、商业规律的角度、企业治理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教训和启示,那与市井凡夫何异呢?

割韭菜论成立吗?

大隐以为,所谓的“董事长割韭菜”论,属于典型的主观性结果推导论,就像成语疑邻盗斧。

客观来讲,“董事长割韭菜”论的观点是偏颇的,理由如下:

第一,当时东方雨虹股价尚处高位,公司经营前景尚被机构和市场看好,说董事长有割员工韭菜套利的动机,稍显牵强。在员工持股计划启动完成后的第7日,东方雨虹股价甚至一度攀升到63.74元/股,市值达到惊人的1604.97亿元。

第二,在参与持股计划的1411人中,包括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8人,中层管理及核心骨干员工1403人,显然,这是东方雨虹人力资源的基本盘,是攻城拔寨的主力,向这些人下手无异于自绝,全世界也不会有这么愚蠢的套路。

第三,从2020年7月开始,横跨2021年度,到2023年7月止,整整两年内,东方雨虹宣布了近30个基地的投资计划,累计布局达到52家生产、研发和总部基地(包括已投产和在建);并进军包括密封胶、管材、特种膜、砂浆粉料等多个建材新门类,完全是一副长期主义和积极进取的态势,不像很多上市公司老板,割韭菜套利后火速离场。

第四,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询问该持股计划是否会被平仓。东方雨虹方面回应称,企业实控人李卫国通过部分股票质押的形式为员工持股计划已提供了增信担保,担保物充足,不存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此外,有两点是要厘清的:其一,该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5年,也就是说,该计划理论上最晚要到2026年才会完成清算。其二,李老板“兜底”承诺包含两个方面:在员工持股计划清算时,李卫国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的损失提供兜底补足保障;若可分配给员工的最终金额计算出的年化收益率低于8%,则由李卫国对员工提供年化利率8%的补偿保障。

也就是说,无论最终股价跌到什么程度,李老板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是兜底补足的,对于收益是提供年化8%的兜底补偿的。只是,这个兜底承诺要等到2026年5月清算时才兑现,但这种承诺是有契约保障的。

当然,五年期是协议上的约定。事实上本计划还约定了锁定期,最初是一年,后来延长到一年半,锁定期从2021年6月23日-2022年12月22日。2023年三季度,该持股计划的持股平台开始分批大幅减持,至11月中旬,已经退出前十股东之列。最新资料显示,目前该持股平台持股数量由最初的4947.1665万股,已减持到1800万股以下。完全是一副要清空的节奏,这也意味着该持股计划的彻底失败,李老板要割肉止损了。接下来就是退还员工的本金(损失补齐)和补偿利息,因为这是一笔预计要接近或超过20亿的巨额资金,这将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两个不阳光的做法

虽然勉强洗白了割员工韭菜之嫌,但还有些嫌疑是不好洗的,起码有两点值得检讨,也很不阳光。

第一,董事长不应该在计划实施伊始减持公司股票。

既然动员员工购买公司股票,董事长为何自己要减持自家股票呢?

矛盾不?合适不?

董事长一旦减持自家公司股票,无论是转让给持股计划员工,还是直接卖给二级市场,都是错。前种做法,留下董事长“机智”减持的口舌;后种做法,则会动摇公司外部投资者信心。

第二,核心高管们不应该集中套现。

就在员工持股刚刚落地一个多月,2021年6月20日-7月8日,东方雨虹6名核心高管合计减持1212万股,累计套现5.61亿元,平均减持均价为46.25元/股。

如此集中地、不约而同地、精准地躲过之后的股价暴跌潮,这里面充满了玄机,意味深长。可惜,一时民心大失,惹来骂声如潮。

吃瓜群众都喜欢聪明且阳光的人,如果多聪明而少阳光,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割韭菜”阴谋论。

“割韭菜门”的五点启示

第一,理性判断形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东方雨虹实施该员工持股计划之前的两年间,地产企业债务危机已初现端倪,多家大中型地产集团或股权被冻结,或债务暴雷,或老板直接失踪。

2020年8月,住建部与央行召开12家重点房企座谈会,传达了“三道红线”融资新规。

次日,恒大股价应声下跌。

2021年2月,在东方雨虹宣布员工持股计划的当月,工业地产龙头华夏幸福2亿债务逾期,宣告暴雷。

5月,在东方雨虹员工持股计划正有条不紊推进之时,蓝光地产爆出中期票据违约。

此时,如果持股计划终止,一切还来得及。但,这都是我们的后知后觉罢了。

紧接着,在2021年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内,实地、阳光100、德润创展、宝能地产、广州粤泰、恒大地产、光耀地产、中庚地产、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奥园佳兆业、富力等14家地产企业先后债务曝雷或宣告破产!

此外,其间新冠疫情尚看不到任何可终结的迹象。此时实施兜底员工持股计划,显然有些激进和乐观了。

(至于始于2022年2月4日的俄乌冲突、2022年国内疫情扩散、美国持续大幅加息等事件,没有几个人能准确预测它们的发生及影响,不说也罢。)

第二,不要试图成为逾越商业规律的特殊生。

东方雨虹所处的建材行业,同质化竞争明显,竞争优势普遍依赖于产能布局、价格战和资金战。在这样一个赛道上,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过高,往往意味着泡沫、投机和风险。

一般而言,如果只看市盈率(TTM),0<市盈率<15 ,有可能价值被低估;15<市盈率<20,属于正常水平;20<市盈率<30,价值可能被高估;市盈率>30 ,就要注意投机性泡沫和风险了。

2021年6月1日,东方雨虹股价瞬间曾达到63.74元/股,动态PE36倍,TTM估值42倍!市值达到如此高位,依然为众人画饼,显然过于乐观,也漠视了商业规律。

相反,目前东方雨虹股价20倍左右的TTM估值,反而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

第三,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任何牛逼的企业,本质上都是时代的受益者,而不是超越时代的孤勇者。

东方雨虹的高速发展,80%的功劳,拜中国城镇化建设一路狂飙所赐。东方雨虹倚重的多元化战略,属于一种基于资源共享的相关联业务扩张类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荣俱荣,它的缺点是一损俱损。

东方雨虹所进入的与防水业务相关联领域,有的属于市场渗透率不高,有5-8年的上升空间,比如说瓷砖胶和石膏砂浆;有的则属于红海,比如说建筑装饰涂料、特种功能膜、建筑胶和管材,甚至光伏,需要比肌肉抢饭吃;有的是基于产业链的战略性布局,比如聚酯无纺布、EAV乳液。

当之前20余年赖以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不能杀向国际市场消化产能,未来基本上都面临内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股价和估值,必然要做好新的预期和调整。

达尔文有句名言在商业领域被频繁引用——“那些生存下来的物种,往往不是最强壮,也非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改变的。”

第四,全民媒体时代,任何一根稻草,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巨石。

对于一个公众公司而言,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经营中的一粒砂,吹到资本市场可能变成一块巨石。任何一点劣迹和瑕疵曝光、任何的市场漏算和冒进、甚至任何的触碰红线的行为,都有可能被放到聚光灯下万众围观,放大放大再放大,成为你无法承受之重。

夹紧尾巴,放弃小聪明,走到阳光下,才是如今的生存王道。

第五,坦然接受“领头羊”的特殊待遇。

东方雨虹如此被机构用脚投票、被吃瓜群众“厚爱”,股价跌跌不休,自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资本市场担心其应收账坏账风险:一方面,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有逾190亿的超高应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另一方面,虽然东方雨虹有各种解释,但事实上,其坏账计提比例,相比其他消费类建材上市大公司明显要低。一旦增加坏账计提,利润马上就会被抵消。

群众的“厚爱”,并不代表防水行业其他上市企业和大企业就没有问题,有的问题它们甚至可能还更严重。但枪打出头鸟,谁让你是领头羊呢?写小作文也没有用,甚至打得更狠了。

这就是人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阴暗的本我。

“割韭菜门”的影响

董事长割员工韭菜的提法虽然牵强,但事件的影响却是巨大且深远的。

其一,士气受挫。对于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而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参加过之前的一期或多期限制性股票计划,尝到了股票增值的甜头。如今有董事长年化8%的兜底,面对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一头便扎进去,也属常人思维。但面对大饼大概率要落空的态势,心里的失落将伴随他们五年。这里面如果有人的本金如果是高利贷借的,或者砸锅卖铁拼凑的,那就会有些痛苦了。

其二,神话幻灭。东方雨虹的股票激励计划,以往每期都非常成功,一直是其团队的战斗力保障之一和春药。这次事件之后,恐怕某些神话将走向幻灭,对其后续团队激励,对于稳定股价的手段等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三,资本趋向理性。资本市场对于防水行业的价值判断将进一步趋向成熟,投机行为和不理性行为将大大减少。

活下来是最高理想,说与谁听?

“我们这些北漂的湖南人,可能现在活下来是最高理想。……如果实在活不下去了,可能回老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北漂湖南人来说,面子、掌声和哭声都没有用,活下来才最有用。”

这是11月12日,李老板以北京湖南企业商会会长的身份,参加北京益阳企业商会六周年庆典时的发言。虽然有些悲怆,但起码是现实主义的,当然也是长期主义的。但前提是,李老板这些话是发自其肺腑的。

2021年5月12日中午,李老板在其北京的别墅里接待了一位旧人,姑且叫他D先生。此时,正值东方雨虹该期员工持股计划推进中。李老板很客气地问了D先生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问东方雨虹这些年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李老板能经常如此自问自省,大抵没有人可以轻易打败东方雨虹

大隐于水

2023年11月15日写于穹窿山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