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再谈格力与董明珠
$格力电器(SZ000651)$
董明珠,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为啥?你见过有哪个企业家把一家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带到业内第一,世界知名的吗?有的话请举例,我肯定可以一一驳斥回去。要求:行业近二十年来都属于竞争性行业,该企业必须是国企且在业内有相当的地位,该企业家能也只能是职业经理人,不能是政治官员,因为政治官员可以动用政治资源为企业续命,而且越大的官员,能动用的资源越多。
好了,说回格力。
格力最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是行业风险、管理层风险等等,我觉得很简单,最大的风险就是董明珠的年龄!董明珠之于格力,相当于乔帮主之于苹果,乔帮主被上帝带走了,董明珠或许会牺牲在国企领导人任职年龄的规定上了。董明珠今年62岁,即使和朱江洪一样,超龄服役,那么也不能超过67岁,所以,董明珠估计也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急于转型,急于入股银隆。同时,也在补自己没有培养接班人的短板,从广州市公安局挖了陈伟才做副手,为自己退休后公司的运行再造新生力量。
中国目前最大的三大家电企业,管理层权力交接做得最好的是美的,何享健70岁高龄时选择将权力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完美转身,这在未来是美的的优势,也是它做为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民营企业选择领导人无需经过国资委批准,就像另一家明星企业华为,任正非今年72岁高龄还掌管着企业经营大权,而与任正非同样属于明星企业家的,在国企中都早早退去了,这点在金融业尤为明显,如招行的马蔚华、民生的董文标、兴业的李仁杰。所以说董明珠最大的问题在于年龄问题,所以她必须在退休前完成格力的转型。
国企领导人任职年龄,是一个程序制度,程序本身并无好坏,用在不胜任的企业家身上,这是挽救了企业,用在难得一遇的企业家身上,那是对企业的伤害,没办法,程序就是程序,程序是没有价值判断的。
最后再说一句,我们习惯了用MBA课堂所学的管理学理论来分析企业,但那是有个大前提的,就是外界干扰的因素是一样的,否则就运用起来就纯扯淡,总之就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现实进行分析,否则就是扯淡,你说,民企美的和国企格力的领导人任命方式有可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