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悲情中的经济学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0回复:29喜欢:27

 

《悯农》----悲情中的经济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一件体现文人墨客悲世情怀的经典作品。至今广为传颂,并为士人引为警句。然而,作为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外,如果不能挖掘出它的根源,甚至连逻辑关系都是错乱的,又如何能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呢?最终不过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罢了。

  

如果真的对这一经济现象深挖与扩展研究,足以揭穿诛多经济学谎言,颠覆一部分经济学史话。

  

耕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产活动,这一活动在缺少了土地或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无法完成的。这就决定了,这一生产过程本身便是一个土地与劳动力两要素匹配的过程。而土地与劳动力要素的这种结合,便产生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效果。效果产生了,产品如何分配呢?亚当·斯密告诉我们,这个不用我们担心,市场会用“一只看不见的手”完成这一切的。那这只看不见的手,又是如何完成分配的呢?原则很简单,生产活动依要素配比而进行,产出品依稀缺而分配。

  

劳动力与土地两个要素,在匹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其中之一用尽,另一个剩余的现象,这就使得相对稀缺的要素处于分配的主动地位,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而相对过剩的要素,将面临被选择的命运。如果相对过剩的是劳动力,部分劳动力最终将因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土地要素而被闲置,闲置劳动力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其它的劳动力为了避免被闲置的命运,只好听任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利的分配地位上。故,到了“四海无闲田”的程度,农夫不饿死才怪! 因而,“四海无闲田”,农夫不是“犹饿死”,而是“必饿死”! 

 

相反,如果相对过剩的要素是土地,部分土地最终将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要素而被闲置,这时地主的下场便自然可想而知了。如果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怕这首诗要改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人,地主犹饿死。”了。当然,地主那么可恨,饿死就饿死吧,诗人是没空儿去同情他们的。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劳动力要素的提供者是分散的,土地却是集中的。试想,地主们会不会允许“四海无闲人,地主犹饿死”的那一天到来呢?当然不会! 那他们会怎么办?当然是减少土地供应量 ! 当地主把土地供应减少到使农夫再次过剩、再次闲置、再次犹饿死,诗人再次赋诗的时候,他的目的便达到了。此时尽管有闲田,只不过,那些被地主放入“池子”中的闲田,对农夫而言,“象天上的月亮一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242页,高鸿业译 商务印书馆1999年4月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未雨绸缪,地主们会事先把土地供应,控制在足以造成“农夫犹饿死”的水平上。 

 

那农夫们会心甘情愿吗?他们不会反抗吗?有办法。 

 

地主们可以制造一种理论,去给农夫讲一个鬼故事,吓得农夫再也不会要求地主释放被闲置的土地,这个鬼故事的名字,叫作“通地膨胀”! 

 

“通地膨胀”究竟是什么?就象故事里的“鬼”一样,没有人见过,但是看地主们讲故事时的神色,想必是一种极为可怕的东西。

  

尽管没有人见过这个“通地膨胀”,但是地主们却可以给它加入许多和它无关的内容,把它讲得绘声绘色,使这个“鬼”丰满起来。这个“鬼”的主题便是,田,不能给多了,多了就会使耕者有其田,会使农夫手里的“田”贬值,造成土地租金下降,到时候,你们种的粮食便也会不值钱了! 当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最大所能得到足够的土地时,粮食就会“超发”。你们将不得不看着那些比你们弱小的农夫同样可以收获粮食,看着那些比你们强壮的农夫收获比你们多得多的粮食 ! 你们愿意看到原本依靠耕地供应不足只能与你们获得相同收成的强壮农夫,一旦耕地充足了,收获一下子膨胀起来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除了吃粮食外,就不吃点儿别的吗?如果我把土地给足了,那样一来,尽管你收获的粮食总量可以换取更多的鱼虾,但是,每斤粮食所能换到的鱼虾数量却是减少了许多! 许多! 站在你们的立场上为你们着想,凭什么同样的一斤粮食今年换回的鱼虾要比去年少! 这不是“通地膨胀税”吗?宁可少打粮食,也不能接受呀! 

 

农夫朋友们,想一想,多么可怕 ! 这就是“通地膨胀”呀! 

 

减少土地供应尽管会造成你们中的一部分的因土地不足而闲置,但,也不一定就是你吗 !  况且,土地普遍的供应不足使强壮的农夫无法人尽其才,这样便会减少你与更强壮的农夫间的贫富差距,这不正是你们想要的吗?至于说土地租金的升高,粮食不也因此可以换到更多的鱼虾了吗?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 

 

想一想,一群土地供应者的代言人向一群劳动力的供应者讲述土地供应过量从而会使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可怕!这个场景太可笑了! 

 

读到这里,读者们一定会说,这太荒谬了!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这一切不过是作者编出来的! 

 

不错,这个“通地膨胀”的确是我编出来的,但它的逻辑却并不是我的原创。我在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把“通地膨胀”改一个字为“通货膨胀”后,它的荒谬,丝毫也不会减少。

 

全部讨论

随大道悟道2023-07-19 13:39

刘易斯拐点是从“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到“四海无闲人,地主犹饿死”的转折点吧?只不过过了刘易斯拐点后地主倾向于把地搞到其他农夫剩余的地方去生产了吧?

宽恕的投资小电池2022-10-12 10:10

现实

朱燚晨2022-04-02 12:11

一群土地供应者的代言人向一群劳动力的供应者讲述土地供应过量从而会使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可怕!这个场景太可笑了!

从心选择20102021-12-25 19:37

回到元点去思考2021-08-24 16:14

我已经下单了,估计后天能拿 到手了

有智思有财2021-08-24 09:31

不是我加的密,应该是被新浪锁了。后面有些文章,我之所以只发了雪球的原因,也是在博客里,根本发不出来,审查通不过。

不过博客里的文章《择善固执》里大多已经收录了。《货币价值》中更是有详细的论述。

回到元点去思考2021-08-24 09:05

那么能设一个密码让一部分有缘人得知吗?谢谢

梦里花76v2021-08-23 23:06

按照市场经济中分配逻辑来看,茅台现在由于其稀缺性一定具有某种金融属性,那么现在的生产有多少是被当年消耗掉了又有多少被收藏起来了呢?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酱香白酒的热会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如果未来的某一天不再那么热衷于酱香白酒热,那么那么多收藏一定会对市场的有效供给产生巨大危机,因为即使金银作为当前最能代表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会出现周期性,那么茅台又怎么不会出现周期性呢?《货币价值》一本书非常有意思,只是作为一名小散不知能不能从中一窥作者的用心并领悟其中的奥妙,还有待我后天的研读。今天看了前沿觉得犹如恍然大悟犹如刘姥姥逛大观园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值得精读。

爱在10点2021-08-23 23:04

如果不限制人的流动,不就可以像罗马帝国一样去跑船,去做生意,把埃及的粮食运往罗马,把意大利的葡萄酒橄榄油运往北非。。。。

木和2021-08-23 21:36

精彩解释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