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空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5回复:132喜欢:207
导读: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大空头》,讲述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中,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的几组空头团队。
其中有一笔40亿美元单子就获益37亿美元的德银代理人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
有从车库建立起的对冲基金查理·莱德利(Charlie Ledley),居然2003年初账上才11万元,到2006年,累计财富已达3000万美元!三年270倍以上!并且在次贷CDS做空上,最后全部出清他们的保单,总计2.05亿美元的组合,获利8000万美元;
还有独眼基金管理人迈克尔·巴里(Michael J. Burry) 从2001年初创立基金子孙资本公司,至2008年6月底,去除各类费用、开支后,其投资者们累积赚取了489.34%的收益,毛利高达726%。巴里个人也获得1亿美元的利润;
更有华尔街世家出身的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曾因其天才型才能+“不修边幅,行事乖张,直率坦陈”而享誉美国金融层面。最后带着亿万富豪的身份吧!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
本书评,将原作中展现给大家的上述人物,图片化,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诠释与补充,希望对您有帮助!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以自己在华尔街当时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当债券交易员四年的工作经历为蓝本,将华尔街投资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总结为书册《Liar's Poker》(说谎者的扑克牌),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更有被称为华尔街入行指导手册!





书还没看,先翻阅了封面、封底和正文前中外评论!



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国内无论个人、大腕还是财经媒体,大多数一般都想写出总结性的概述,最后往往掉进小学生做文章主题、中心思想的坑里,自己没想往上爬,还很得意后来者也往里掉!

我们呢?大多数是需要等翻译版本,才可以阅读,且即使阅读毕,也只是隔洋兴叹!






对了,我自己要怎么评价这本书呢?
很抱歉,我还没阅读呢!不过,想来读完后,我不会“掉进小学生做文”深度!
----“若仅用一句话做表达,不如一句话也不表达。”

扉页上列夫·托尔斯泰那句名言,说得好:

好,我要开始去读!
一: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



天才型!不修边幅,行事乖张,直率坦陈!




那时的他虽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和职业背景,但愿意从微小的职位做起并开始逐步进入角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致力于研究信贷扩展到低信用人士的后果,从初期的深信这些信贷是“帮助低端客户从高利贷的信用卡负债中拯救出来,让他们进入利率较低的抵押贷款债务中”,直至到“发现末日机器的引擎”。
到2002年,全美公开上市的次级贷款公司无一幸存!
那时候,史蒂夫·艾斯曼进入了对冲基金奇尔顿投资公司(Chilton Investment)


(图中另一位雅各布先生,为另一个90年代初少数几个致力于研究信贷扩展到低信用人士的分析师)

2005年,他有了收获,他意识到绝大多数华尔街工作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那从1998年至2005年间,次贷发生了什么变化?

而且金融消费被真正确立起来,行业形成了链条,华尔街巨头们纷纷以不同手法切入这个诱人的巨大增长蛋糕中!
“雷曼兄弟毫不犹豫地将B&C抵押贷款公司纳入麾下。2005年年初,所有华尔街的大银行都深陷于次级贷款的游戏之中。贝尔斯登、美林、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都拥有次级贷款产品专门布置的“架子”,而且都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像HEAT、SAIL以及GSAMP”。
艾斯曼当然鄙夷那些次贷抵押公司的利润、前景等计算与描绘,于是毫不犹豫地想出这些家伙们最后的结果。不过那时远期的,目前团队需要着手跟踪:在贷款开始出现坏账迹象前,他不想卖空他们!
而直到2005年下半年,这些注定毁灭的公司信用质量还算好!

2006年,他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个人判断,并通过合法手段进行做空,最终,他实现了卖空者的伟大理想。

二:迈克尔·巴里(Michael J. Burry)




如果说艾斯曼是全美第一个、最早看出次贷游戏危险(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看出了,呵呵)的人,那这位独眼巴里就是全美第一个真正着手卖空次贷抵押贷款债券的人物!他促使华尔街大鳄们,设计衍生品,即次贷抵押贷款债券违约掉期产品!
那是2005年5月19日,德意志银行答应出售6000万美元新产品予巴里。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到XXXX
巴里的投资人们不高兴了:“迈克尔是最好的选股人,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可他在做什么啊?”有些投资人非常苦恼:他们雇来挑选股票的家伙居然擅自挑选了垃圾抵押贷款的衍生品。有些人则在思忖,要是信用违约掉期产品是如此之好的一项生意,那为什么像高盛这样精明的投行愿意将其出售呢?

书中提及次贷抵押贷款要点,大概从未阅读过次贷债券以及从债券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合约及基本都是130页的说明书!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几乎都是浮动的,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固定的为期两年的诱惑利率。2005年年初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前两年的利率是“固定的”5%,而到2007年会飙升到11%,从而引发了一波断供潮。

但是,商业银行等贷出机构,不可能做长期的亏本生意啊!5%或亏本了,或达不到综合成本啊!因此,到2007年利息率就会飙升到11%!那时候,能按时还款的低信用者,也只能选择缴枪投降了!从而引发逐波的断供潮!

几人有能力,连续XX年都使资金保持11%增长率呢?随着停贷蔓延,次贷危机不就活生生呈现吗?
关于5%和11%的这些要点,满世界诠释次贷危机的文字,很少有提及啊!为何?
书中说:
2003年,借款人迷失了;2005年初,放款人也迷失了!

一贯善于发现问题,抓住机遇的巴里,通过2004年底--2005年初,连续阅读数百份抵押债券说明书,就发现了问题!

在第一次买入6000万美元CDS后,几周之内,迈克尔·巴里从近十家银行购买了好几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每笔500万美元。卖方中没有谁表现出什么特别关注的迹象。高盛不只卖给他保险,而且还寄给他一张贺卡,祝贺他成为华尔街内外有史以来第一个为这种东西买保险的人。

到了11月,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走向好像开始明朗起来。11月4日,因为合作中的不愉快,巴里收到德意志银行负责次级债券业务的负责人格雷格·李普曼的电子邮件,提出回购5月份巴里购买的6份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巴里不想和德意志银行再有什么瓜葛,于是以一个有利润的价格满足了李普曼的要求。然而,李普曼很急切地回信,希望巴里能转让更多,但巴里拒绝了他。
3天后,高盛的推销员维罗尼卡·格林斯坦也给巴里打电话,也想买巴里持有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巴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转而向美国银行求购更多,结果美国银行不仅不答应出售,而且也想收购;随后摩根士丹利也想买巴里手里的那些产品。

第二天清晨,巴里打开《华尔街日报》,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详细解释了在前9个月中可调利率抵押贷款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比例出现违约,中下层的美国人被排挤出局。巴里想,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这个世界要变天了。
-----友联说:这么看来,即使当时华尔街不全面看空次贷,但也至少逐步看空次贷池的某些部位。而2007年他们的高层还在表演次贷之优秀剧,应该是动机使然!


价值投资是什么?
作为被本杰明·格勒厄姆在大萧条期间具体化了的一种金融市场操作方法,“价值投资”要求投资人不知疲倦地搜寻那些冷门或者没有被正确认识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以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买入。




巴里就是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也正在不断追寻成为伟大的人!



投资是需要你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的一件事情!

先驱公司,即一个最佳例证!(英文原著提及此公司,似乎是Avanti???,此为先驱吗?)






他开始在1996年11月,实*医生的他,在医院轮班的深夜休息时间,在网上建立一个价值投资者群,尝试在真实世界投资!




迈克尔·巴里2000年11月1日成立,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其对冲基金:子孙资本公司(Scion Capital LLC ),消息公布后,反馈是积极有效的!




靠近巴菲特核心圈!
第二个主动找上的是,白山保险公司!
白山用60万美元购买了子孙资本公司一小部分股权,并承诺投资1000万美元!并且这是白山唯一一个在互联网上发现并愿意投资的新基金!

业绩:(一切以颇具喜剧色彩的方式大获成功!)
2001年标普下跌11.88%,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55%;
2002年标普下跌22.1%,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16%;
2003年标普上涨28.69%,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50%;
2004年标普上涨10.9%,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15%(15%??数据为公布);年底,管理资本总额达到6亿美元,从开放转为封闭式!

2005年标普上涨4.9%,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13%;
2006年标普上涨15.8%,子孙资本公司净值亏损18.4%;因为其全部资本5.55亿美元几乎都押注在标的总额高达19亿美元的次贷CDS中,具体请看(“七、狩猎!”)的描述!
2007年Q1,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18%以上,并自此走上快速回归正常价值的坦途!2007年Q3,子孙资本公司净值增长100%;2007年底,基金6亿美元资金获利达7.5亿美元。
2008年6月底,去除各类费用、开支后,子孙资本公司投资者们累积赚取了489.34%的收益,毛利高达726%。巴里个人也获得1亿美元的利润![献花花]

巴里非常认同芒格,尤其是1995年芒格哈佛商学院演讲的《人类误判时的心理特征》,每一个字巴里都同意!
二人最大的共同,或许是:都有一只义眼!
----在基金募集资金,这个游戏上,比拼募集额的多寡,其动机不是为了替资金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是为了收取总额更大的固定费用!
动机的作用,总是会被人低估,更容易轻视!




三: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第三个人物以一种十五贯娄阿鼠脸谱的形式出场!当然,其更被同事誉为“神经病”,更被作者评为“此人最没有争议的说法就是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2005年11月4日格雷格·李普曼电邮巴里,要求赎回之前卖予其的6000万美元次贷CDS,巴里在获得一定利润后让其赎回了!
但是,格雷格·李普曼急切回信,连语法都顾不上了:“你愿意给我们些别的债券吗?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可以出什么价。”
巴里很奇怪,这人如何得知其拥有10亿美元CDS呢?

德意志银行(次级抵押贷款)首席交易员李普曼,这个本书中另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在《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中也曾出现过。
但相对于巴里,他的传奇略显逊色,因为他是在听说了巴里的想法后,才得以发现CDS中的漏洞。但是,李普曼却在在整个次级债券的空头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纽带作用,绝大多数空方都是直接或间接听了他的分析与建议才加入进来,他也因此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空头联盟,并为自己带来了丰厚回报。
巴里的一个投资人曾信件中陈述格雷格·李普曼一次前往他们那里的表现“他告诉我们,他做空10亿美元的这种产品,将会赚得盆满钵满。他的那种得意忘形真的有点吓人。”




李普曼与艾斯曼
李普曼找了较多的理财经理、私募基金等,推销其做空次贷CDS,当然也找到艾斯曼,提出想利用后者的资金与判断力,一起做空德银的那些次贷CDS(李普曼要收较高管理费)。暂时未得到确认,因为艾斯曼虽然不质疑那些次贷CDS被做空的美妙前景,但是质疑李普曼那毫无遮拦的表象!
不过这不妨碍他俩各自行动,抢夺那些CDS的利益!

美国利率掉期市场发展:
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由来自德崇证券公司债券部的几个“逃亡者”于1987年创办,由一名叫做霍华德·索辛的交易员领导,他声称拥有一个更好的交易模型,并且为利率掉期进行估值。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创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大型金融公司之间交易数量的突飞猛进,因为它们需要相互分担各自的信贷风险。利率掉期就是这种创新之一,在这种交易中,一方用浮动利率换取另一方的固定利率。很久以前,克莱斯勒公司通过摩根士丹利发行了一组债券,承担信贷风险的唯一一方就是购买克莱斯勒公司债券的投资人。克莱斯勒公司在卖出债券的同时,可能与摩根士丹利达成了一笔10年期的利率掉期交易。就这样,克莱斯勒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把自己暴露给了对方。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它的债券持有人显然就亏损了;依照利率掉期的性质,以及利率的波动情况,摩根士丹利也会亏损。如果摩根士丹利破产,克莱斯勒公司与所有和摩根士丹利进行过掉期交易的企业也都会一起承受损失。金融风险是一种无形的风险,它需要诚实地面对,或者隐藏。
索辛带来了他那据说新颖和改良的利率掉期模型,尽管德崇证券当时还不是利率掉期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一家具有最高评级的蓝筹企业站到掉期和长期期权以及其他风险分摊创新的中央,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个企业所需要具备的特质是非银行,因为银行需要接受监管,并且需要根据资产风险留存准备金,另外,它必须愿意而且也能够将一些特殊的风险藏到其资产负债表的背后。比如,它必须能够为100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提供担保,而不需要向任何人披露它所做的事情。这家公司并不一定是美国国际集团,它也可能是任何一家拥有三A评级资产以及巨额资产负债表的企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或者通用电气。美国国际集团只是第一个站到了那里。
在一个正在快速产生复杂风险的金融体系里,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成了那些风险的吞食者。在早期,情况就像是它收取保费,去为那些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保险。它的成功招来了模仿者:苏黎世再保险公司金融产品部、瑞士再保险公司金融产品部、瑞士信贷集团金融产品部、通用再保险公司金融产品部。所有这些机构在后来的20年间都是问题的中心,要是没有它们,那些新的风险应该无处躲藏,完全被置于银行监管者的眼皮底下。当危机到来的时候,所有这些机构都将被复杂金融风险中普遍存在的厌恶情绪席卷,但是,在某些时刻,它们的存在对金融世界来说似乎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应该是他们所有人学习的楷模。
这个部门在前15年保持了惊人的赢利水平,没有出现任何亏损的迹象,更不可能伤及其巨人般的母公司。在1993年,当霍华德·索辛离开的时候,他拿走了将近2亿美元,这是他在这部令人惊异的造钱机器中的股份。1998年,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进入了新的市场 企业信用违约掉期:它为银行提供保险,针对大规模的投资级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信用违约掉期由J·P·摩根的银行业者发明,他们随后去寻找一家愿意销售这些产品的三A评级公司,并且找到了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按照华尔街的标准,这个市场在一开始的时候非常清白。
大批分属不同国家和行业的投资级公司同时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其实不太可能发生。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销售的为这些贷款池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被证明是一桩好生意。到2001年,当时由约瑟夫·卡萨负责的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每年能够产生3亿美元的利润,换句话说是美国国际集团总利润的15%。
(----信用违约掉期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长久以来,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始终面临一种潜在的危险,这就是债务方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债务的利息,如此一来,持有债权的机构就会发现自己所持的金融资产价格贬值。如何“剥离”和“转让”这种违约风险一直是美国金融界的一大挑战。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资产损失。)




随后,21世纪初期,金融市场上演了荒诞的偷梁换柱,这个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使用一个异想天开的公式,将企业信用风险与消费者信贷风险对应起来。那些利用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为贷给IBM和通用电气的款项提供保险的银行,现在要求它提供保险的东西更加琐碎了,包括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一级抵押贷款、飞机租赁合同等,几乎囊括了任何可能产生现金流的业务。由于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贷款,面向不同种类的人士,因此适用于企业贷款的逻辑似乎也应该适用于它们:这些产品都进行了充分的多元化配置,不太可能一下子都成为坏账。
第二阶段,从2004年年底开始,用更大规模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来替换学生贷款和汽车贷款以及其他所有类型的贷款。正如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的一名交易员所说的:“问题是,除了那些我们认为与我们过去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还有别的事情。”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公司要求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承保的“消费者贷款”包,其中包括的次级抵押贷款的比例从2%变为95%。短短几个月之间,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通过提供违约保险,事实上购买了500亿美元的三B级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然而,没有人对此说过半句话 美国国际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马丁·沙利文没有,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的负责人约瑟夫·卡萨诺没有,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康涅狄格州办公室负责向华尔街大公司出售公司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艾尔·弗罗斯特也没有。这些交易的所有程序,只是在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内部使用了橡皮图章,随后又盖上了美国国际集团的铜章。所涉及的每个人显然都认为他们只是收取保费,就像他们已经做了近十年的业务一样,承担基础性的风险而已。但是他们错了。事实上,他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持有者。

对于这些,我的理解就是书中“风险复杂化掩盖风险”所描述的:



简单图形化来描述下,或许可以是这样:

















(图形化,过于简单了,大家不要轻信!)[大笑]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300亿美元的交易额对于次级贷款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到了2000年,次级抵押贷款规模达到了1300亿美元,其中价值550亿美元的部分被重新包装为抵押贷款债券。2005年,次级抵押贷款达到6250亿美元,其中5070亿美元进入了抵押贷款债券。
在1996年,65%的次级贷款是固定利率的,这意味着典型的次级贷款借款人或许会遭遇麻烦,但是至少他们能够确切地知道,在还完贷款本息之前,他们每个月到底欠多少钱。到2005年的时候,75%的次级贷款是一种浮动利率贷款,通常只有头两年的利率是固定的。
次级债金融家的演出被他们放出去的贷款中的一小部分搞砸了。市场本来应该学到一个简单的教训:不要借钱给那些还不起钱的人。可是相反,它学到了一个很复杂的教训:你可以继续发放这些贷款,只是不要让它们出现在你的账本上。放出贷款,然后将它们卖给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的定息债券部门,这些机构将贷款包装成债券,出售给投资者。


现在,本轮游戏主角们参与之次贷CDS的大卖家被证实是AIG,而高盛是积极撮合此类交易的中间商!德银嘛,开始懵懂,之后认为自己错过了什么,并且努力认为将此类CDS首先卖给“杜塞尔多夫人”(泛指德国人)是胳膊肘往里拐!
难怪AIG最后要倒塌,而高盛成为不倒翁之巨大赢家!

不过,我个人也认为,在做空次贷CDS这件事上,是赌博,因为:
利率掉期或「掉期」是一项场外交易协议,两名交易对手协定按照一笔名义本金和两个不同利率来进行定期的现金流交换。但是,次贷CDS对赌中,巴里并不拥有任何三B级次贷抵押贷款债券,或者任何类似的产品。他并没有任何财产需要“投保”,这就像为某些曾遭火灾的房屋购买火灾保险一样!
信用违约掉期根本不是保险,而是针对市场的直接的投机赌博!
至于赔率是否合适,那要看资金方所站立的角度具体而言了!最坏的情况是破产的美国人以某种方式还清了他们的次级抵押贷款,而你必须支付一笔保险费,大约每年2%,最长为6年---30年期贷款的最长预期年限。
且,直到2012年底,我看见,这些巨大的利率掉期交割,大部分通过电话进行交易,缺乏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乏交易前和交易后透明度,而且自动化程度也非常低。之后掉期交易所trueEX设立指定合约市场,是否缓和了这些不足?我不知道了!
因此,大多数投资者不能认可巴里将他们资金用于此类博弈,是有充分理由的!


现实中存在一个奇怪但却千真万确的现象:你越接近市场,你就越难发现它的愚蠢!
(友联说:同样,很多时候,你越深入某个标的公司,越觉得他有价值,往往会越发现他真的有价值!但是,这是真发现,还是自蒙蔽呢?)

至于评级机构为何会将95%为三B级的债券塔构成的新塔评为三A级呢?P96,“评级制度的盲点”做了一个概述!
其实,个人认为,作为华尔街混迹过的高手,作者恰似发现新大陆,揭示新谜底的态度写出这一段,有点矫情了!
《泥鸽靶》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早就将所罗门兄弟公司那个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华尔街评级、复杂衍生品以及利益挂钩结构,描绘地淋漓!刘鸿儒先生当年也写过此书观感!“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衍产生品?如何有效进行监管?”




现在我们看见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友联来具像归纳地话,或可为:
迈克尔·巴里(Michael J. Burry) ---农民!他独立一人发现了一种可食用真菌“次贷CDS”=次级抵押贷款债券(SMB)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
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商人!他独自发现,上面那个农民搞得真菌,真的可以带来营养,于是筹划大量种植。可囿于资金、职位因素,他将生意着眼点放在推广上,不过无论谁买了他的种子,还是卖了自己的真菌,都需要缴专利费给他!在积极游说下,他的影响力确实不小!


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学者!曾努力发现农民的产品,但是路走得不正确,想的是找到可以做空的股票!被商人不断蛊惑后,明白了转弯,但基于学者本性,左调研、右考察、前质询、后讨论,才逐渐从商人处买下种子,开始种植!

而除此三人,他们其实并不孤独!在2006年底全美13675家对冲基金报告中,数千家获得了上述真菌产品交易许可,可仅有100家左右少量涉足!
其中大多数又只是出于对冲手头美国不动产资产而已!但就是剩下的10~20人,也是可观的战友!其中就有豪赌一把的著名人物,约翰·保尔森,足足押宝250亿美元CDS(实际投入的资金就没那么大了,按照年保费额2%计算,花费10亿美元吧)!




四、查理·莱德利(Charlie Ledley)
当然,剧本最后还有一个古怪小人物出场:
这个面色苍白的对冲基金经理查理·莱德利(Charlie Ledley)。他的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在次贷危机之前小的可怜,因此只能从事那些风险巨大同时收益也巨大的投资。他和他的同伴深信在华尔街赚钱最好的方式是找出华尔街深信最不可能发生的那些事情,并把宝押在它会发生上。
正因如此,在这场做空次贷的赌博上,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查理·莱德利的基金是: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
业绩---这个位于伯克利的车库基金,一共三个人,2003年初账上才11万元,第一单从被市场严重错杀的第一资本金融信用卡公司入手,买入长期股票期权衍生证券。
该期权是指未来2年半中任何时间购买第一资本金融公司股票的权利为3美元多些。而该公司与SEC等监管机构的问题几个月就有结果,要么归零,要么恢复60美元正常股价。
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买入8000份该长期股票期权,若归零,则损失2.6万美元。潜在收益却可以是45.6万美元~无限大!
不久后,终于监管机构澄清了第一资本金融信用卡公司,股价飙升,8000份该长期股票期权价值达到52.6万美元!
此战大胜,思维惯性,让他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寻找很便宜买入或者卖出某些韩国股票或者五花肉或者第三世界国家货币,只要是任何可能出现某种剧烈波动的有价东西的期权入手,都进行交易,最后等待波动恢复到另一端,收获利益!
第二个大胜是联合泛欧通信公司的欧洲有线电视公司身上,50万美元买入期权,收获500万美元利润!三战三捷!

不过也出过错误,或者期待的波动就是不出现,比如政府补贴的乙醇价格赌注,泰国军事政变后泰铢的稳定。
到2005年,累计财富已达1200万美元!二年百倍以上!
到2006年,累计财富已达3000万美元!三年270倍以上!

模型---华尔街有一种倾向,比如这个信用卡公司上,一般模型假定未来股票价格呈钟形正态分布。
即,如果股票现在按30美元价格交易,那在今后两年里,股价为35美元的概率比40美元概率要大,为40美元概率又比45美元的概率大。以此类推。
模型忽略了一点,就是股票价格波动的时候,它大幅波动的概率要高于小幅波动的概率。
另一种解读是:华尔街所使用的为价值上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模型,想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序、连续的过程。但是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都是偶然的。
如果一只股票在次年将会一文不值,或者每股上100美元,那现在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一年期的按每股50美元价格购买股票的期权就是很愚蠢的行为!



不过华尔街就是如此,它总是为了创新而设立很多东西,创新的实质是明智的还是不明智的,其实无所谓,反正面对这些表面复杂的产品,普通投资者几个可以理解透,更勿论去实际检验的了!
也因此,给了车库基金,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以机会!以小亏大赚,层叠财富!
金融期权存在被系统错误定价的事实!市场常低估价格极端变化的可能性,期权市场也倾向于把遥远的未来预计为会与当下的情况相似。最后,期权的价格是其基础股票、货币或商品价格波动的函数,而期权市场倾向于根据最近的记录预测股票、货币或商品的价格波动!
期权的行权期越长,对应可买入价格越荒唐与愚蠢。因此不教条遵循华尔街那个模型的人及会就更大!

我们或许拿$贵州茅台(SH600519)$ 来说明吧!



A点,长期股权对应100元的衍生品买入价可能为10元;
B点,长期股权对应200元的衍生品卖出价可能为8元;
C点,长期股权对应200元的衍生品卖出价可能为3元。

在三个假设点上,A做买入期权、BC做卖出期权!假设都是5年长期期权,未来5年内任意时刻行权。
A点当时股价95元,2008年就可以行权,用100元买入,再直接200元卖出!权益执行时间为2007年4月~2007年11月。
B点当时股价220元,2008年3月股价跌破200元,若待到2008年6月跌破150元行权,用不足150元买入,再直接200元卖出!权益执行时间为2008年1月~2008年6月。
C点当时股价210元,2012年7月涨破260元,此时行权则损失一地,若等待到目前13年9月底行权,用不足140元买入,再直接200元卖出!权益执行时间为2012年4月~2013年9月。
ABC收益颇丰!

2006年10月,康沃尔资本实际行动了,虽然他们依然没有彻底搞清这些次贷CDS的真实状况,不过“胆大妄为”让他们买入、再买入!
2007年1月,以3000万美元资金就拥有了总额1.1亿美元的针对资产支撑担保债务权证产品中的双A级部分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

五、煎熬
买定离手,现在本书重点描绘的三位投资者+一组胆大包天者,都买定了!那市场何时崩溃呢?
李普曼手中放出去的实际做空的总额高达100亿美元,年保费支出就达1亿美元。虽然美国住房市场价格正在下跌,次级贷款的断供率正在上升,然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却表现很稳定,它们的保险价格也是如此!
有些人已经开始狐疑站在赌局的这一头是否合适,难道卖给他们这些保险单的华尔街诸雄会那么傻?甚至阴谋论也开始滋生。难道华尔街不会耍了他们,难道这些保费真的不会付诸东流吗?
李普曼在煎熬着,他是赌局的主要组织者!

金融危机的始因是什么呢?
过去认为是无节制的消费欲望,造成美利坚房地产泡沫的全面膨胀而崩溃,从而造成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牵扯众生!
请看P133~136,艾斯曼和赵文(哈丁咨询公司的担保债务权证经理)简单交流,使其彻底理解所谓夹层担保债务权证(主要由三B级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组成的担保债务权证)以及它们的合成物(完全由针对三B级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组成的担保债务权证)最关键一点!
而我理解为:
XXXX
次贷债券就是“创新”之一而已,出台伊始规模尚小,为了扩大化(我相信,金融参与者们是同时在努力不断扩大很多种“创新”产物的),就寻找低信用乃至无信用的借款者来充当次贷借款人,之后因为怂恿、诱惑、蛊惑大批低信用乃至无信用的借款者来借款,就反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更由于金融参与者的深度挖掘与努力,借款人越扩越大,购买的住宅总价与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中高档和高价,因而促成房地产价格上扬。
这个链条发展迅猛,逐渐让“创新”金融参与者们都误以为是房价上扬才促使房地产业发展,才促使低信用乃至无信用的借款者来积极借款购置,才促使三B级扩大,才促使整个市场的蓬勃!
人类的欲望,总是那么无边,但也总是那么快地被天花板压住!



关于这点,本书作者分析到:
始于格林斯潘时代的低利率、高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保护政策,现在看来是此轮危机的根源。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反监管动机催生了新的银行业务模式,即从‘借出和持有’的模式转变到‘发起和销售’的模式”。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随后将其转售给其他机构如对冲基金和结构型投资工具机构,所有华尔街的大银行都深陷于次级贷款的游戏之中。2007年年末全球的衍生品金额高达596 万亿美元,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这种交汇不仅产生出空前的资产泡沫,而且最致命的是,这些利用结构化投资载体创造的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是表外业务且不被监管,它通过银行中介市场将这些泡沫向全世界扩散。




六、确认庞氏
史蒂夫·艾斯曼的团队、查理·莱德利三人团队,为了消除内心的最后一个担忧“这些债券市场人士知道某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吗?”于2007年1月底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名为“美国证券论坛”,实质为“联合资本市场”(一家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对冲基金)管理者John Devaney连续10年一直赞助的“次级借贷协会”从业者大聚会!
7000名次级抵押贷款产业链的参与者中,傻子远远多于骗子。
这些从业者们都已经拧成一股绳,他们都在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几乎不考虑其他任何了!



这是庞氏骗局!
利益蒙蔽了这些从业者的双眼,让他们看不见自己参与制造出来的风险。





上面这位就是John Devaney,惯以到处炫耀自己的游艇与直升机的经理人,2007年6月就亏损30.4%!

评级机构:
这些家伙滑稽地即是华尔街业内人士,又不是抵押贷款行业的内部人士!仅从穿着就可以一眼识别出他们的工作,他们获得的薪水处于华尔街底层,因此很多精英纷纷跳槽到华尔街其他公司,帮着去操纵他们过去的东家!

二大评级机构均表示期望住房价格上升,而贷款损失都被假设为5%左右!
-----5%,神奇的数字,就像很多价值投资者常常假设其标的未来若干年税后净利会以每年10%复合增长一样!




巴菲特和穆迪
巴菲特投资了这个穆迪,为其作过公开脱罪解说(2010年6月2日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听证会,巴菲特和评级巨头穆迪公司的诸多高管一起,就评级机构可信性和在评级基础上进行的投资等内容表态。他再度肯定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但也彻底抛弃了这个标的(2013年6月巴菲特虽仍是穆迪最大股东,持有253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1.1%。但相较2009年时持有穆迪4800万股,占穆迪股份的19.1%降低不少,毕竟穆迪是2000年以前伯克希尔从达恩公司分拆前就长期持有的)!
因此,金融危机后,穆迪逐渐被巴菲特割除,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未来应该也是再减持!



庞氏!!!

七、狩猎!
艾斯曼的团队从拉斯维加斯回来后,将原来3亿美元次贷CDS的空头头寸增加到5.5亿美元,这已经超过其基金5亿美元的总额!
这还不够,他们还在73.25美元直接做空穆迪!还做空美林、贝尔斯登、美国银行,甚至建筑类公司的股票。总做空量近6亿美元。



同时,查理·莱德利们也将自己次贷CDS的空头头寸放大到2亿美元以上!可惜因为他们属于“车库对冲基金”,很难得到华尔街认同,因此买入量受限!否则会更多!


接下来就是等到收割!但是狩猎中,扣动扳机的时间总是远远小于静候的时间。猎物不愿乖乖落网。
1、2007年春,次贷市场令人意外地得到一点加强;
2、3月7日伯南克评价“3月和4月信贷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CNBC上全是牛市信号;

华尔街主流声音不断重复次贷市场坚硬的感言,贝尔斯登、雷曼这些后来最为著名的公司,表现地最为积极!在一派稳定与持续发展的表象背后,是次贷价格指数的稳步下跌。
2007年2月22日,摩根斯坦利突然关闭了次贷CDS做空交易的闸门,同时加大多头鼓吹力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华尔街的高层群体是意识到危机,收紧钱袋。他们的突然转身,无疑是操纵市场,想在危机彻底大爆发前,尽量兑现筹码,降低损失!
回想起友联投资在2007年3月底接到的清仓命令,毫无疑问也是基于上述要点!



猎人不总是耐心地。催化剂需要制造、事物的运动轨迹也需要参与各方的自我推动,等待不是资本市场的唯一选择!
艾斯曼要求拜访高盛等债券部门,以便宣泄他的危机论;给标普电话,指责他们的评级标准与评判债券的基础资料、数据何等粗燥;拜访穆迪CEO雷蒙德,恭敬地说“您错了!”;在美林CFO与大股东小型交流会上,提出质疑“喂,你的模型是错误的!”;公开内部电话会议,邀请1000听众,宣扬次贷危机论;
查理·莱德利们向SEC执法局一位官员,阐述次贷之危机,当然未能得到回应。
而最受煎熬与多方质疑的是独眼巴里!
可是,这些CDS属于非公开市场交易标的,其价值由华尔街主要投行逐期确认,若分析师们不给予公平价格估值,则账面收益便会朝着有利于华尔街的方向前进!当然,最终一切掩盖不了的时候,错误的方向总是会被纠正的!
这个煎熬,只有身临过,才能真体会,我们选取一些书中片段阅读下!






猎物自己也在发生着本质变化。
1、2007年2月8日,汇丰声明,其次级抵押贷款组合出现令人震惊的亏损。
2、2007年7月17日,贝尔斯登接到通知,其16亿美元的三A级次级抵押贷款支撑的担保债务权证产品一文不值了!

猎物进网了!

接下来的一切,在《大而不倒》有精彩诠释了。网页链接

八、豪伊·许布勒(Howie Hubler)



真正开发出次贷CDS的第一人,应该就是这个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债券交易员!

2005年初,他们的团队向各类傻瓜,总计售出此类特别定制的(非常危险的三B级)次贷CDS合约20亿美元!因为傻瓜们愿意相信大银行品牌,愿意相信三A评级!



豪伊·许布勒团队赢利快速上扬,2004年4亿美元、2005年7亿美元、2006年达到10亿美元,贡献利润占全公司的20%!
从2006年9月~2007年1月,他们总计售出160亿美元该类CDS产品!这些完全由三B级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组成的东西,只要基础次贷池出现8%亏损,所有就将一文不值!
但是,这个最先发现次贷会出问题的人,居然在华尔街主流思潮影响下,最终坚信这些所谓评级的三A,他认为某些三B会出问题,而整体市场不会全部如此!

巨大的风险,结结实实地笼罩住摩根士丹利!
在过去的20年间,债券市场的复杂性帮助华尔街债券交易员欺骗华尔街的客户。现在,它开始让债券交易员欺骗自己了!



他们从制造计算模型到信任计算模型,最后唯模型而论,闻变量而不入!

模型,基于工程师开发的模型被使用到充满变量的真实社会及其复杂活动中,最后信心满满的使用者自己都迷失在数据迷信中!可惜,次贷CDS已经一文不值!








现实报应来得那么快,2007年5月豪伊·许布勒还在与摩根士丹利讨价还价、威胁辞职,索取更高分红!10月份就真的获准辞职,其留下的是9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也是当时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单笔交易亏损!
他,完成了从明星走向了另一种明星的征途!格雷格·李普曼则从与其40亿美元的对赌中获益37亿美元之巨!



人类的行为逻辑,尤其是投资方法论上,很多时候都采取成功验证法。即,将以前某种成功归纳为一种方法,并在之后的实施中,完全或者大多数照搬、套用这个模式,发展到高级点,就说模型了!
投资是心!
------投资最最重要的,恰恰是投资者自己那颗心的变动,是内因性的客观程度量变。(这或许,应该也是实际投资者交易中,模拟交易与实战收益的差距始因,小资金交易与全身价实战收益巨大差距始因)



投资,真的不容易!




九、收割
格雷格·李普曼在与豪伊·许布勒对赌中,获利37亿美元;
查理·莱德利们在忧心忡忡中,终于全部出清他们的保单,获利8000万美元,其中3/4出让于瑞银;
迈克尔·巴里迎来丰收的一年,也同样是孤寂的一年,实现利润超过7.2亿美元;

三组人马总计实现超过45亿美元的净利!
输家:几乎整个华尔街输了!发端于美国的与次贷债券有关的资产损失估定为1万亿美元,这1万亿美元由美国金融家们凭空捏造出来,深深根植于美国的金融体系之内!



十、尾声
之后金融危机的一切,大家都了然了,很多人也站出来,勇敢地承认,自己早就发现了危机的一切,并且勇敢地接受任何一顶光环!
最著名的当属意大利人说,教皇早在1985年就预见到资本终将毁灭自我。O my god!

史蒂夫·艾斯曼们在2008年7月初将最后的次贷CDS合约都结清了,而嘴巴不饶人的艾斯曼逐渐改变中,向温和、善良而转变,或许那样才更符合已经亿万富豪的身份吧!他们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
查理·莱德利们的康沃尔资本对赌次贷债券的赌注,从开始的3000万美元已经增长至1.35亿美元。他们组建一个非盈利法律实体,主要目的是起诉穆迪与标普,并捐款给那些因为投资三A级证券亏损的投资人!
迈克尔·巴里孤独的胜利,当2008年10月,面对美联储等开始拯救华尔街的时候,他开始热情洋溢地买入股票。因为他再度发现价值就在那里!可惜,基金投资者坚决要求赎回!好吧,关闭基金,结束沟通!巴里回到独立投资者的地位。




结束:
转载张愎的《大空头》书评,作为结束此观后感。

不过就作者的意图而言,我相信他写此书目的最终并不是为了单单歌颂这些所谓“小草”,他的落脚点还在于揭露华尔街的荒诞离奇。就像他在书中的最后一章中所总结的那样,最稳健的投资也有着一定的赌博性质,而最胆大妄为的投机也具有投资的特点,或许投资的最好定义是“赔率对你有利的赌博”。



特别献出
网页链接

友联投资为您提供《大空头》高清PDF,并附带本读书笔记的全本!(因为雪球发文不能超过2万字,所以不得不删除一些,请原谅!)
以及芒格先生的一篇演讲!

欢迎您选购,目前还有套餐优惠!


全部讨论

友联老羊2017-07-22 16:04

数弈众城山中人2017-07-22 15:47

好文分享

友联老羊2017-04-22 20:01

snowboat2017-04-22 19:56

学习中

一棵萝卜2017-02-28 10:52

mark

友联老羊2016-08-02 19:00

无语精灵2016-08-02 14:30

好文!

友联老羊2016-04-02 12:53

万古流2016-02-29 1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