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达:引领应急通信创新,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救援领域的应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3日至15日,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有力指导和支持。活动期间,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助理米荣奎接受新华网专访。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助理米荣奎。

新华网:请介绍一下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本届博览会带来的展品?

海能达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一家专注于专网通信的龙头企业。集群指挥、专网专用的特性注定了我们与应急行业是强相关的。

海能达持续三年亮相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今年第三届我们带来了目前应急预警指挥能力提升主要建设的370MHz固定基站、370MHz移动基站、370MHz终端、双模终端等完整的370MHz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解决方案,以及无人机航空应急能力提升建设的370MHz机载集群基站、宽带自组网和现场应急指挥箱等救援现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的公专融合、融合通信、低空应急等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悉数亮相本届展览会。

以370MHz集群移动基站和机载集群基站DS-6280 E为例,是我们最新的应急通信PDT集群产品,主要解决自然灾害发生后现场应急通信370MHz专网信号覆盖问题。370MHz集群固定站DS-6250S E,解决城区大范围370MHz专网无线信号覆盖,用于各级应急管理、消防的日常勤务值守通信。370M专网通过和公网相结合的公专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解决370M专网补盲以及横向单位的协同指挥通信。此外宽窄带自组网、现场应急指挥箱等现场救援通信装备,主要用于解决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基础设施(断路、断电、断网)三断的情况下临时应急通信网络的搭建,例如森林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基于“小灾大网、大灾小网”的理念,应用在全场景、全地形、全天候,解决各种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通信需求。

新华网:企业当前在应急管理和救援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应急通信行业应该是近几年专网通信的机遇。2023年国家应急专项国债项目及各地应急部门都非常重视应急通讯的工作。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话,很多国家和政府也都在主导建设一张全国性的保障基本救援工作通信网络。

新华网: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在应急管理和救援领域的应用?

在应急通信领域,海能达引入AI技术、量子加密技术,用于专网通信提质。举个例子,在AI 技术方面,我们在终端侧引入智能降噪技术,通过 AI 算法不断学习环境噪音的特点,保证终端在嘈杂救援环境中够清晰的把人声传出来。

再举个例子,传统上,对370 MHz固定基站进行站点优化和天线调节等操作时,需要依赖人力进行路测,通过携带终端沿线路进行实地测试,以识别需要补盲的区域。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一个小区域的路测可能需要耗费1至2天的时间,对于中大型城市而言,完成全面的路测甚至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如今,借助AI和大数据的力量,这一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持续分析用户终端使用时的场强上报数据,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地生成实用的覆盖图。这一基于大数据的自动覆盖图不仅更加科学,而且能够准确反映当前通讯覆盖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快速给出优化建站建议,极大提高了基站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AI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应急通信基站优化的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建设的科学性。这一变革对于应急通信领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应急通信基站优化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我们期待这一新技术能够在应急通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海能达(SZ00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