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本书,《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医药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第1673天,阅读完毕第337本书,《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医药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2024年2月5日读完。

这本书并不好,因为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里面记录的基金经理全军覆没。

所以,书名最好改改,建议改为《在合适的地方钓鱼》。

有鱼的地方,是有问题的。如果大家都知道某个地方有鱼,那么就会不约而同的全部来这个地方钓鱼。一个小小的地方,有几百个基金经理去钓鱼。几百根钓鱼竿儿晃来晃去,相互影响。能钓出来什么呢?

所以,最好还是去找合适的地方。对于合适的地方来说,鱼可能不多,但是钓鱼竿就你一个,或很少几个。你就非常幸运了,想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多少就钓多少。

站在出书的时间点,书里边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挖掘。但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之后,书里面值得标记的地方并不多。

********************

第6页。

某家全国性连锁药店的毛利要比另外一家区域性龙头药店低。背后的原因是,这家区域性药店虽然进入的区域不多,但是在每一个区域都是龙头,做深做细,聚焦江浙市场。而那家全国性连锁药店虽然做了很多收购,但是在很多区域的份额都不是最大的,没有构建出区域规模优势。

所以当时在投资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家区域性龙头药店。从结果看,两家公司过去几年利润增速差别不大,但是估值体系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也反映出两者不同的战略布局。在这一笔投资上,对于零售行业的研究和观察,给我带来的帮助很大。

我们再看创新药外包服务,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电子产业链很像。我在2017年研究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依靠资产投入。你未来赚的每一分钱都要靠资产投入,表现为产能扩张和人员增加。这些公司基本上不断在扩产能,不断在招人,当时在医药行业里面是找不到可比公司的。但是在我研究电子产业时,突然发现这个行业和电子产业链的逻辑很像,它们都围绕B端大客户进行细分的产业链分工。电子产业链的全球化转移过程,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两者的产业驱动要素是一致的: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以及大量土地支持产能扩张。

********************

第34页。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16年初的熔断。因为2015年底时手里拿了精准医疗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当时还是更加偏向主题投资多一些。在熔断期间,我发现这些空间看上去很大但还没有业绩兑现的主题投资公司,都普遍下跌了30%左右。相反,医疗行业中业绩增长很确定的公司,当时股价还是上涨的。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

第58页。

朱昂:你把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结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评估管理层似乎更感性一些,你如何去评估管理层?

匡伟:针对不同的公司,评估管理层的角度不一样,我自己的做法是自下而上进行个例研究。首先,我会看股权结构,因为股权结构代表了背后的股东利益。有些公司的股权结构过于分散,没有股东主导,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说以前检测试剂IVD行业的老大有三个股东,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后来就慢慢衰落了。也有一些公司通过股权改革,给了董事长或者主要管理层更多股权激励,这时候如果对企业家本身有一定信任,这些激励就能为经营带来更加持续的提升。

其次,我会看管理层的专注力有些管理层非常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拉长时间来看,就会发现这种能够抵御短期诱惑的管理层,是可以带领公司迈向新台阶的。

最后,我会看股权质押率有些公司股权质押率很高,在体外做了许多投资,这种公司我们就会尽量避免触碰

还有一些公司,可能历史上做过一些坑害投资者的事情,这种公司我大概率也不会去投。相反,如果一家公司能持续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往往能说明管理层是愿意分享的,这种就属于比较好的公司。比如你看A股的眼科龙头企业,每年都有很优质的人才加入。

********************

第115页。

再比如医药流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领域,之前有三四十倍的估值,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只有七八倍的估值。这反映了一旦行业失去了成长性,估值就会跌到一个非常低的位置。包括过去几年仿制药的估值也跌了很多,背后的原因就是集中采购政策出现变化,导致市场对仿制药未来的成长开始担忧。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景气度不好的行业不要去碰,再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