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本书,《白话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第1669天,阅读完毕第336本书,《白话投资》。2024年2月1日读完。

如果你读过李驰的《投资是一场长途旅行》以及《中国式价值投资》,那么,快速阅读这本书即可。如果没有读过前两本书,那么,这本书还是值得好好读读的。

这本书是李驰在微博上发言的合集。每篇文章都很短,但也有比较长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有非常浓重的历史感,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

第2页。

为什么2006年4月份我们在深圳开私募会议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参加,2007年朋友却多了很多?实际上大家是喜欢牛市的,但是价值投资者更喜欢熊市,因为熊市里面很多的东西都很便宜,但是喜欢熊市的人很少,所以真正赚大钱的人是很少的。

********************

第7页。

很多人整天在打电话,在听消息做股票,我觉得听消息跟赌博没有什么两样。有很多人觉得我的消息是证券公司老总告诉我的,是上市公司老总告诉我的,我说这一次这个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告诉你的对了,但下个、另一个可能就错了。如果你跟着它坐庄,那你也可能错。2001年后跟着许多著名证券的公司,听它的信息就是错的,所以我说不要做这样的事情,还是归到价值投资上来。非常简单,就是在低价的时候买进一个好公司,用4毛钱买一个1块钱的好公司,说起来非常容易。

********************

第116页。

现在没有太多人相信2008年奥运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大利好”,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奥运与股市有特别的关联。反而有许多人相信、研究,并告诉大家奥运前后股市不会大跌!他们总相信:中国是特别的,我们这一次不同(我们有黄金十年)。

现在,房地产价格涨得开始令人不敢相信了,地产、金融股涨得也不敢令人相信了。于是媒体才又告诉你,人家本币升值时就是这么涨的。但之前他们反而告诉你我们国家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也会列举出一系列不同的原因。

人家本币升值时,股票指数涨得不敢相信,但人家其后股票指数也跌得不敢相信。为什么不经常讲一讲后面的事情呢?我们的媒体永远是乐观起来就忘了过去他们是如何悲观的!(去翻翻看2005年底、2006年初的报纸吧)在投机市场,多数人是什么眼光,我们不妨预先记录一下,到2008年自会见分晓。

是的,下一次永远不一样,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7年香港回归的盛况历历在目,其后一两年香港的股市故事就不用多提了。

我们已经患上慢性“盛事盛世恐惧症”。我们看见过太多乐观过度后的惨剧,我们总是保守得提前两三年就筑好“防空洞”

我们坚信:所有历史事件的下一次永远完美地相似!

(这是投机另类篇,当益智游戏对待,与价值投资无关)

********************

第183页。

(价值投资型基金)温莎基金管理人聂夫的忍耐

(约翰·最夫简介参见“市场就是简单重复的钟摆”一文——编者注)

花旗再度粉碎了我们的希望。1991年温莎投资的银行股票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预期。我们做了一些似乎很有道理的事,我们买进花旗银行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股,而当时花旗的股价是14美元/股,因此我们又买进了更多的花旗股票。1991年,股价继续下跌,媒体一再痛责花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1991年10月号一则刺眼的标题说,“花旗的噩梦愈来愈槽”。12月,《机构投资人》(Instiutional Investor)志用一篇特别报道配上全页的死鱼照片,表达出华尔街的感受。不少人认为花旗即将破产,据说罗斯.裴洛(Ross Perot)正在放空花旗股票。市场上传说的实际情况比花旗的财务报表所呈现的更糟,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恐慌性骚动。为了平息谣言,花旗银行不得不公开宣布:主管机关还没有判它死刑。

温莎此时持有2300万股花旗,受益人的资产有5亿美元身置险境。与此同时,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约输.丁格尔(John Dingle)暗示花旗可能会技术性破产,花旗一家亚洲分行遗挤兑的报道也在传开。1991年年底,花旗股价一路下滑到8美元/股左右。

我不能说这是叫人欢欣鼓舞的时光,但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压根没想过在报酬率令人满意之前卖出股票。即使在大量失血之后,我们仍然觉得这家公司的价值大致上毫发无损。由于成本大幅下降,盈利转好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依我们的看法,随着不动产问题烟消云散, 1991年之后盈利将止跌回升。我们发现花旗的处境和1987年的美国银行 (America Bank)有些相似。美国银行后来枯木逢春,股价涨了8倍以上。

我们忍受着枪林弹雨的袭击,最后终于尝到了甜美的果实,获得了非常高的报酬。1992年年初,花旗盈利和股价都明显回升,这一年结束之前,我们的持股已经获得了利润,温莎敢于为人不敢为的做法终有所获,值得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温莎投资花旗忽上忽下的经验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投资要成功,不需靠光彩夺目的股票和多头市场,正确判断和坚持信念是我们之所以获胜的先决条件。利用判断力,可以找到好机会;坚持信念,可以在别人争先恐后往某个方向跑时毫不动摇。花旗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我们来说,丑股票往往是美丽的。

********************

第205页。

你提问的重点好像是说巴菲特希望找到没有竞争对手的公司,但我反过来问他真的找到了么?百事可乐的市值在2005年超过了可口可乐,在剃须刀领域里,飞利浦的成长非常好,许多人用电动剃须刀,而不是用吉列。所以,找到没有竞争对手的公司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总是不断会有竞争对手出现

********************

第213页。

《证券市场周刊》: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种怎么办,只有放着现金吗?

李驰:没错,这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合适的价位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出现。

一是你相信不相信这句话,二是你有没有这个耐心。拿我们来说,2001年从B股市场出来以后,主要关注香港股票市场,我们几个为大家喝彩的、两三年回报几倍的投资案例就完成在这期间。对A股市场就是在等机会。如果没有理解价值投资,这个等待就会很痛苦,要理解了才会有耐心,比匆匆忙忙操作套在里面好很多。机会永远存在,你要把资金放在那里,等着大机会的出现。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一点。

********************

第220页。

巴菲特说价值投资是用4毛钱去买1块钱的东西,按照这个标准,A股基本上已经找不到可以买的品种了。“5.30”之后,基民疯狂买基金,基金推动蓝筹上涨的自我强化短期内很难被打破,但是一旦打破变脸也特别快。所以说要永远保持理智,时刻警惕着。

********************

回头再看万科招行

《证券市场周刊》:2006年我们谈到的万科和招行确实涨了很多倍,您现在怎么看这两个股票?

李驰:2006年我就感觉,从价值投资角度来说,任何价格都可以买,然后终身不卖,这个话我们不会去讲。我们不会把这个套在价值投资里面,其实它应该叫价值投机,实际上就是品种用巴菲特的,做法用索罗斯的。

先说买股票,现在要买这些好公司的股票我们认为收益率就会差很多了,巴菲特说价值投资是用4毛钱去买1块钱的东西,按照这个标准,基本上已经找不到可以买的品种了,现在用1.4元买1块钱的东西,我都怀疑有没有了。

再说卖股票,巴菲特后来几次提到可口可乐,他好像有一点后悔,当时估值那么高了,为什么没有卖掉?包括中石油,最近他也减持了,也证明了巴菲特从来没有说过永远不卖,高估的时候为什么不卖?所以终身持有这句话需要辩证地看

********************

第222页。

李驰:当然,这个趋势的自我强化短期内很难被打破,但是一旦打破,变脸也特别快。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铁路股也很疯狂,在指数里面的权重占到50%以上,就跟现在的金融股地位很相似。股票涨的时候,所有的铁路车皮都排队等着拉货,忙不过来。但是,等到股市大跌,拐点出来了,货物就迅速堆在货场没有人要。铁路一下子就空闲了。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证明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天,下雨和晴天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分钟。

所以说要永远保持理智,时刻警惕着,我们不会在这个价位上再去做什么美好展望,随时可能卖。但短期可能还安全,探顶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市场会让你习惯5000点以上的安全感,市场会给你讲好多动听故事,其后一旦全面乐观,市场就比较危险了。

历史在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道是永远相通的,但其形千差万别,你看懂了道,你就不会被形所迷惑,一句话市场全面涨起来你就要小心。乐观和悲观,天与雨天,是不难看懂的。

我们只是按自己的判断来做,不受市场的影响。预先必须想清楚,包括各种可能,然后严格按照预先计划好的来执行,不要为短期涨跌迷惑。你的股票不涨,人家的涨,你就急了,这是好多人赚不到钱的原因

市场怎么变化,拐点怎么形成,我们有个大致的感觉,然后等待它发生。发生了再走都不晚,关键要理性。因为我本身的思路并不是终身持有,我时刻准备在一个好点的价位走,但我知道我不可能卖在最高点,卖出后股价再涨是十分自然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