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18回复:108喜欢:205
搞了十年,才咂摸出点东西:
1,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不依赖于市场出价的。市场只是一个买入/退出的便捷场所。长期潜在回报率,指的是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的收益率,跟股价涨跌无关。
2,把公司每年的每股盈利,作为每年的投资盈利;把公司每年的每股分红,作为每年的自由现金流。
3,长期投资一个公司的收益率大致等于该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分红不是收益的“重要”来源,而是“全部”来源。永远不分红的企业,没有投资价值。股价不涨,收益来源将变为分红再投资。没有连续三年享受过分红的人,不足以谈价值投资。
5,“当前市值做分子,用十年之后利润做分母,计算出的市盈率降到低个位数,比如两倍或三倍,而不是通过计算十年之后的利润,然后再假设十年后市场会给出20倍或者15倍市盈率,不是这么估值的,虽然后者是市场主流的估值方式”。
6,复盘行业发展历史,复盘企业发家轨迹,复盘关键因子过往变化(销量/储量/销价/毛利),结合当前业务布局,分析企业未来可能的成长路径、发展态势、可能会碰到的风险和挑战,预判企业未来发展会比过去更好还是更差(体量/复合增速),为企业定性定量。
7,我们对某某的投资不是建立在xx假设之上,因此不会被xx伤害……
8,“我投资时会判断一个最差的情况,如果当下价格按最差情况依然可以接受,我就买入。它之后再怎么变化,只会在最差之上变化,带来的都是惊喜。万一超出预期向好很多,就会赚到超额收益。如果我暂时还无法计算回报率或者也无法判断最坏情况,这种股我就叫:看不懂,或者还暂时看不懂,剩下的就是:不懂不做。哪怕错过大牛股。”
9,“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前,我会给自己做一个心理测试:如果这只股票永远不能卖出,还愿不愿用当前的价格买?只有抱持不能卖的预设,才能真正以“价值”为锚,而非被“趋势”牵着鼻子走。如果你喜欢xx股的话,那就想一想,如果买了它之后永远都不能卖,你还愿不愿意买,如果愿意的话你就买。”
10,“一个股票,如果真的是永远都不能卖出的情况下,还愿意买的时候,你才真正觉得它是物超所值的,所以它只是一个心理实验,是去检测自己是否真的对这家公司的价值有足够的把握,而不是仅仅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来判断一只股票的取舍,并不强求我们一定要一直持有”。
11,我们的风险意识与股价涨跌不同步。跌的时候,我们的风险意识会反应过度,涨得时候,我们的风险意识会急速衰减。
12,“限于能力和认知的局限,无法对xx公司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作出评估,也就不能买入,还有很多股票也是如此。这事太正常不过了。我不会因此总结经验:以后差不多得了,不用那么较真,差不多就买了。”
13,“我迄今为止都没见过茅台的任何人,但我买茅台时非常坚定。勤奋和天赋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做对的事情最重要。”
14,“每一笔投入的收益≈每一笔投入的资金X(1+最低收益率)持有年数次方”。因此,除了投入资金,投资还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低收益率,以及持有时间。 
15,为了减少重仓看错的代价,以及解决“什么时候赢”的问题,可以用概率堆叠+股息保护的方式,分散持有10个左右的公司,“个股的表现随机,堆叠成的组合却不那么随机”,卖掉那些内在投资回报率不再满足要求的品种(<15%),“保证组合中的品种时刻处于物超所值的状态”(想象自己是在一级市场)。
16,一个公司,拿了xx年也不涨,也没什么股息,能不能接受?单一重仓/主仓,数年后发现看错了/收益率不足/亏大钱,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承受,或者没有能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那么我们可能就不适合重仓一两个公司这种投资方式。

精彩讨论

bhsnjd2023-05-14 06:09

第五点不赞同,收益率分两部分,如果公司不成长了,全部分红,那就和roe没关系,收益率取决于pe的倒数。如果全部不分红,roe还能保持稳定,那么收益率就是roe,一般的公司处于两者之间,按比例加权。

沈甲2023-05-13 23:53

是的,散户乙的几十倍是业绩和估值都双击了的结果,并且我对于长期回报率等于roe报怀疑态度,全部分红保持的高roe,比如双汇,含金量很低,r oe只是赚钱能力,不是成长能力

分红低买2023-05-14 10:17

股票市场中出了几个散户乙??我们小散还是先保不败,何为不败?分红是你唯一不靠股价上涨,盈利退出的方法,当下分红是确定的,增长是预期,可以有,但预期是不确定的,我们要的是确定性。

牛爸投资2023-05-14 01:09

他看的是未来的分红,如果仅仅是账面利润成长而不分红,他也不会投。所以核心还是分红。无非静态还是动态。

中宫2023-05-14 11:10

伯克希尔,自己是坚决不分红的,而且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他投资的公司,如果不分红,那是坚决不行的,而且也有充足理由。
    现在优秀的企业,将来是否优秀或者还能优秀多久真的不知道。但是,时间倒退50年,那个时代也有非常优秀的企业,现在还优秀吗?赚钱能力还强吗?
几十年前的优秀企业最后都是一地鸡毛,如果一直持有,最终都是归零。如果不分红,鸡毛飞起,然后鸡毛落地,仅此而已。只是有的鸡毛,在天上飞的久一点而已,最终都抵不过地心引力。

全部讨论

2023-05-14 06:09

第五点不赞同,收益率分两部分,如果公司不成长了,全部分红,那就和roe没关系,收益率取决于pe的倒数。如果全部不分红,roe还能保持稳定,那么收益率就是roe,一般的公司处于两者之间,按比例加权。

2023-05-14 10:17

股票市场中出了几个散户乙??我们小散还是先保不败,何为不败?分红是你唯一不靠股价上涨,盈利退出的方法,当下分红是确定的,增长是预期,可以有,但预期是不确定的,我们要的是确定性。

2023-05-14 01:37

搞了一辈子也搞不好的大有人在

2023-05-14 18:45

不错了,你用了十年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我用了十五年才明白。
好在最终还是明白了,那就不晚,绝大多数散户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不过正是因为大多数不明白,明白的才有钱赚。
有句话说的很对,投资的理念有些人听一次就懂了接受了,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懂不会接受。这个其实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关联的,三观定型后很难改变。
持股守息等待过激,这八个字是股市真经,绝大多数资质平平的散户可以靠这招在股市活下去。可惜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天赋异禀的价值投资高手或短线交易高手,看不上靠吃息佬。

2023-05-14 15:05

价值投资心得好文收藏:
真苦涩啊,搞了十年,才咂摸出点东西:
1,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不依赖于市场出价的。市场只是一个买入/退出的便捷场所。长期潜在回报率,指的是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的收益率,跟股价涨跌无关。 2,公司分为内生增长公司和非内生增长公司,投资分为需要退出的投资与不需要退出的投资。3,定性不定量,此是投资第一病。定量不定性,千辛万苦难入圣。 4,分红不是收益的“重要”来源,而是“全部”来源。永远不分红的企业,没有投资价值。5,长期投资一个公司的收益率大致等于该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把公司每年的每股盈利,作为每年的投资盈利;把公司每年的每股分红,作为每年的自由现金流。7,用当前市值除以十年之后的利润,计算出来的市盈率降到低个位数,比如两倍或三倍,才可投资。通过计算十年之后的利润,然后再假设十年后市场会给出20倍或者15倍市盈率的方式是错误的。8,复盘行业发展历史,复盘企业发家轨迹,复盘关键因子过往变化(销量/储量/销价/毛利),结合当前业务布局,分析企业未来可能的成长路径、发展态势、可能会碰到的风险和挑战,预判企业未来发展会比过去更好还是更差(体量/复合增速),为企业定性定量。9,能算出最低回报率,就是看懂了,算不出,就是没看懂。10,“每一笔投入的收益≈每一笔投入的资金X(1+最低收益率)持有年数次方”。因此,除了投入资金,投资还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低收益率,以及持有时间。 11,是不是能大概率赢,最低收益率是多少,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解决。12,为了减少重仓看错的代价,以及解决“什么时候赢”的问题,可以用概率堆叠+股息保护的方式,分散持有10个左右的公司,“个股的表现随机,堆叠成的组合却不那么随机”,换一个说法,就是用价值投资的方式轮动(想象自己是在一级市场),卖掉那些潜在投资回报率不再满足要求的品种(<15%),“保证组合中的品种时刻处于物超所值的状态”。13,我们的风险意识与股价涨跌不同步,跟跌不跟涨,会滞后。相比做到“贱取如珠玉”,做到“贵出如粪土”要难很多。14,股价不涨,收益来源将变为分红再投资。15,一个公司,拿了XX年也不涨,也没什么股息,能不能接受?单一重仓/主仓,数年后发现看错了/收益率不足/亏大钱,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么我们可能就不适合重仓一两个公司这种投资方式。

2023-05-14 14:53

凡是拿伯克希尔举例,为那些不分红的公司说情的都是耍流氓!

2023-05-14 12:39

普通人应该放弃个股,整个宽基ETF。

2023-05-14 08:18

第7点想讨论一下,10年之后的利润,如果是稳定性行业的话,比较容易确定,如果是成长性行业的话,不太容易确定,除非这个行业中已经有成熟企业可以对标,假设能够确定那么10年后的利润达到三倍左右估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确定性的事往往都会给比较高的估值,而不确定性的事情估值又没那么高,这是矛盾的,我觉得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看,预测三年之后的利润就已经很好了,从这个角度讲,无风险收益倒数的一半就是合理估值。

2023-05-14 01:07

是一定要分红的,没有股东回报的东西。1pe跟1000pe一样贵,都是筹码而已。而前者更容易迷惑和麻醉你。

2023-05-14 00:05

第四点不同意,分红是底线思维,所谓的投资下限,分红只是投资价值的一部分,成长是预期思维,所谓的投资上限。一家正常的公司会均衡考虑分红和再投资,同样投资者选择公司也是。虽然你加了个定语“永远”,但这个词显然是后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