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演艺2021年报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2

宋城2021年营收11.85亿,同比增长31.27%;利润3.15亿,略高于业绩预告的均值。业绩预告出来的时候我按照21年二三季度的运营成本推测全年营收大概11.5亿。实际比预想的要好,四季度营收1.69亿,利润-1.18亿,四季度由于计提了较多的减值,所以利润看起来会比营收难看。

站在1月份的时间点觉得2022年不乐观,但是当时的不乐观仅仅认为疫情还无法让大家很自由,不过应该会比2021年自由一些。而现在站在4月份这个时间点看1月份的不乐观还是太乐观了,特别是身处上海的疫情乱象中,不过人的预期总是容易线性外推,此刻的悲观会推导出未来的悲观,但事实往往是好坏交替出现。

回到公司本身,伴随着年报出来的还有两份股权转让公告:珠海子公司和澳洲香港子公司,分别作价4.5亿、5.7亿,合计10.2亿卖给控股股东宋城集团。其中珠海子公司账面价值约1.2亿,转让价格较账面价值增值3.3亿,香港子公司基本按照账面价值转让。从转让价格就可以看出两家子公司是完全不同的预期:澳洲子公司从入局之后一直没有像样的经营,想清盘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找到接盘方;而珠海子公司则不然,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极,其规模之大、想象空间之广甚至超过上海和杭州本部。感觉澳洲子公司像是对珠海子公司转让的补偿。

珠海项目的转让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预期,去年10月份就预测宋城的现金流可能难以支付未来庞大的开支。宋城如果想继续开发珠海项目,未来两三年资金支出至少在35亿以上,按照账上不到20亿资金。而今年疫情更加恶化导致未来很难见到资金流入,必然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几种选择:

1、珠海项目正常进行,发债维持运转。优点:项目得以保存,未来发展可期;缺点:债权融资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有东方园林等公司的参考,有点冒险,且未来如果疫情持续,钱容易还不上。高风险高收益

2、珠海项目正常进行,定增股份。优点:项目得以保存,且不用还钱;缺点:当前股价不高,容易稀释股权。中风险高收益

3、出售珠海项目,未来形式好了再买回来。优点:公司现金流得到了保证,可以保障公司安全渡过疫情期;缺点:未来买回来价格有点高。低风险低收益

公司选择的是方案3,只不过这种优质项目不是出售给别人而是大股东宋城集团,宋城集团拿到珠海项目100%的开发权限,未来会按照正常进度大概在24年前后完成珠海项目的开发投入运营,委托公司管理按照前三年0.8亿、1亿、1.2亿费用,即相当于公司多了一个轻资产项目。但是大股东如果长期持有珠海项目将面临同业竞争的局面,所以大概率正常运营之后还是会注入上市公司,只不过届时可能是以百亿的价格注入。

作为小散来说,我肯定更倾向于方案2,股权融资个三四十亿就可以保住未来可能是百亿的资产。但是对于大股东,肯定是方案3更有利,也不是说方案3就是侵害了小散利益,只是这个方案就是一个低风险低收益的版本。

回到年报本身,各项目收入情况如下:

把珠海项目归入了轻资产项目。比较亮眼的是杭州和桂林,均恢复到了疫情前的50%以上,上海项目首年开业基本只运营了五一和国庆,暑假旺季基本被疫情打乱,西安首个完整年度也是被疫情搅乱,以上海项目第一年短期运营即取得0.74亿的成绩,正常年份5亿以上营收应该没问题。去年买入宋城的判断是2024年疫情影响基本结束,届时宋城能够实现43亿左右营收,20亿以上利润,这个判断是不以珠海项目运营为前提的,但是珠海项目会影响对2025年后业绩的计算。以宋城目前运营的8个重资产项目+佛山西塘两个项目未来投入运营共计10个重资产项目,珠海演艺谷在未注入前当成一个轻资产项目,到2025年共有10个重资产项目+5个轻资产项目,预计能够实现25亿利润,给25倍估值,大约625亿市值,面对当前遍地黄金的情况,如果有300亿以下的机会会加仓,目前持有的不增不减。

还有一个小惊喜,持有的花房集团2021年利润3.2亿,今年一季度大约是0.39/37.08%=1.05亿,全年有望突破4亿,如果不是准备上市前的业绩突击,这样的利润可以持续的话大概能够有百亿市值。按照目前16亿的账面价值有大约20亿的差值。

说下今年的业绩,一季报的亏损是必然的,只亏损了0.4亿得益于成本控制和0.4亿的投资收益(花房集团),二季度的亏损也是必然的,希望能够少亏点。三四季度的情况还要看到时候的疫情情况,如果疫情还是像现在这样不乐观,那今年将会是宋城主业真正亏损的第一年。但是通过卖两个项目的资金回流+账上现金大约18亿,实际现金超过25亿,足以应付佛山项目和西塘项目的开发,期待今年佛山项目顺利开业

$宋城演艺(SZ300144)$   

全部讨论

2022-04-25 13:58

好文呀

2022-04-24 14:08

珠海这件事,大股东还是倾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些,这种选择是对大股东最好的选择,虽然承担了一定的融资以及后续运营不利的风险,但是这个风险其实本来就需要承担的,不管资产在上市公司还是在大股东自己手里。定增是最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毕竟资产大家都十分的认可,而且长期收益相对看的到。总体来说年报其实没什么,关键是这个转让让人有点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