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报告-钛: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材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报告出品方:华创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钛合金,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高性能金属

钛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钛在地壳中的储量非常丰富,仅次于铁、铝、镁,其熔点高(1668°C),属于难熔稀有轻金属,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突出的特点,此外还具备形状记忆、超导和储氢三种特殊功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化工、石油、电力、建筑、生物医药、交通运输、体育、日用品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

按照下游领域,钛工业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一是钛白粉工业,是钛矿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主要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二是钛材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制造海绵钛,然后制成各种金属产品,主要用于化工(50%)、航空航天(23%)、医药(4%)、电力(4%)、船舶(3%)、海洋工程(2%)等领域。

二、我国钛金属产业链完整,全球供需占比高

(一)钛矿:我国资源丰富,但高品位矿对外依赖度高

钛主要存在于钛铁矿(占比 93%)和金红石(占比 7%)中,其中金红石品位远高于钛铁矿,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纯度、较高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以及较低的热传导,主要用于高端领域。2022 年全球钛铁矿资源储量 6.5 亿吨,主要分布在中国(29%)、澳大利亚( 25%)、印度( 13%)等地,中国钛铁矿资源集中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广东兴宁等地区,四川(81%)为最大分布地;全球金红石资源储量 4900 万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63%)、印度(15%)等地,中国金红石储量较少,湖北(38.4%)、云南(32.2%)等地存在少部分。

近年来全球钛铁矿产量稳定增长,金红石矿产量受资源枯竭逐步下滑。根据中国钛锆协会数据,2022 年全球钛铁矿产量 890 万吨,和 2021 年持平,并实现连续 5 年正增长,而金红石产量 59 万吨,同比减少 4.53%。
中国钛矿产量稳居世界之首(36%),预计 2023 年小幅增长。根据中国钛锆协会数据,2022 年中国钛矿产量 314.4 万吨,同比增长+10%,占比 36%,其次为莫桑比克(占比14%)、南非(占比 10%)。根据涂多多数据统计,2023 年,受钛矿需求大幅增加,四川地区钛矿产量增幅较大,受环保检查及检修影响,承德、云南因环保检查及检修钛矿开工受限,预计 2023 年中国钛矿产量同比增长 10%。

从企业看,当前钛矿产量分布较为集中,但新增产能有限,其中:

1)海外矿山增量减量并行,总量有限:主要钛矿生产商为力拓集团(英国)、Kenmare公司(爱尔兰)、Iluka 公司(澳大利亚)等,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及各公司公告,2022 年力拓集团钛矿产量 108.6 万吨(TiO2),预计 23 年产量增量 1.4-31.4 万吨;Kenmare 2022 年钛铁矿 109 万吨,金红石 0.89 万吨,23 年钛铁矿 98.63 万吨(-10.2 万吨),金红石 0.84 万吨(-0.05 万吨);Iluka 公司 2022 年钛铁矿 59 万吨,金红石 13.9 万吨,23 年钛铁矿减少 13 万吨,金红石减少 8.6 万吨;Base Resource 23 年钛铁矿减量 14 万吨,金红石减量 2.8 万吨,根据已有的 24 年指引,预计未来增量仍十分有限。

2)国内产量分布较为集中,增量有限:主要矿企龙头主矿区均集中在攀西地区,2022年攀钢集团、龙佰集团安宁股份、重钢西昌四家企业合计钛精矿产能约 390 万吨,其中 2022 年龙佰集团收购丰源矿业,新增钛精矿 30 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钛资源需求国,对外进口依赖度高。2022 年中国钛矿进口量 346.5 万吨,中国钛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为 53%,整体依存度仍然较高。2023 年,中国钛矿进口量 427 万吨,同比增长 23%,进口来源国主要是莫桑比克(51%)、挪威(8%)、越南(7%)、美国(4%)等,可以看到目前高品位优质钛矿需求缺口仍需进口来弥补。

(二)钛白粉:国内产能稳步释放,行业供应整体呈宽松

钛白粉是钛矿最主要的下游领域(约占 8 成),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俗称钛白,又称为二氧化钛(TiO2)。钛白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同时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性能及颜料应用性能,被认为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颜料,因此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涂料、化纤、造纸、塑料、油墨、搪瓷、电焊条、冶金、电子工业、日用品工业等都要使用钛白粉做原料。

全球钛白粉产能第一生产国中国(55%)的产能逐年增长。根据 iFinD 数据,2023 年全球钛白粉产能为 980 万吨,同比上升 4%,主要来自中国钛白粉产能增加。根据涂多多数据,2023 年中国产能占全球产能 55%,受国际市场需求及钛白市场行业运行情况影响,科慕、泛能拓部分产能退出,中国钛白粉产能份额继续扩大。

受进口钛白粉价格高位以及中国钛白粉产量提高的影响,国内钛白粉进口疲软,钛白粉出口稳中有升。根据海关数据,2023 年中国进口钛白粉累计约 8.45 万吨,同比减少31.4%,进口量减少 3.86 万吨,对外依赖度低,主要进口为高端。2023 年全年出口钛白粉约 164 万吨,同比增长 16.8%,出口量增加约 23.6 万吨,钛白粉出口市场占据国内产量占比不断增加,2023 年钛白粉出口量占全年总产量的 39.21%。

国内政策鼓励氯化法工艺,带动国内钛白粉产能扩张进行时。我国钛白粉生产包括硫酸法(80%)、氯化法(18%)和盐酸法(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行业政策,鼓励钛白粉行业优化硫酸法和氯化法产品结构,对此,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化信数据,共有 11 个钛白粉规划新建、扩建项目,共计产能 366 万吨/年,其中:氯化法 186 万吨/年,硫酸法 70 万吨/年,盐酸法 110 万吨/年(2025 年 60 万吨/年),带动了国内钛白粉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涂多多预测,预计 2024 年国内钛白粉产能将达到600 万吨,月度产量将突破 50 万吨,预计钛白粉行业供给仍呈宽松格局。
(三)海绵钛:国内规模遥遥领先,优质产品进口依赖仍存海绵钛是钛矿第二大应用领域(8%),是制备钛加工材的原料。其呈现疏松多孔的海绵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熔铸加工成钛锭或者研磨加工成钛粉。根据纯度的不同来划分,海绵钛可以分为 WHTi0 至 MHTi4 五个等级,可分中高端和低端两种,其中中高端以航空航天、船舶、医疗、体育休闲等行业为主,主要产品为零级和 1 级海绵钛,低端以化工、制盐、冶金等行业为需求对象,主要产品为 2 级、3 级海绵钛。
海绵钛主流生产方法为镁热还原法,包括全流程和半流程两种工艺,其中半流程工艺成本高于全流程工艺,产能正逐步出清:1)全流程生产包括富钛料制备、氯化、四氯化钛精制、镁热还原蒸馏、氯化镁电解几个环节,企业将富钛料氧化和精制成四氯化钛,再用镁对四氯化钛还原得到海绵钛,还原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镁经过电解法还原为氯气和镁,以供循环使用,根据有色金属网数据,全流程企业生产 1 吨海绵钛仅需补充 0.15 吨镁锭;2)半流程工艺仅包括镁热还原蒸馏环节,其需要外购精制的四氯化钛,省略了氯化精制和镁电解流程,无法对镁进行循环,其成本一般高于全流程企业,根据有色金属网数据,半流程企业需要补充镁锭 1.1 吨左右。
假设全流程企业单吨海绵钛用高钛渣 2.62 吨,煅后焦 0.57 吨,液氮 1.08 吨,电耗28000 千瓦时,镁锭 70 千克,半流程企业单吨海绵钛电耗 7500 千瓦时,镁锭 1.2 吨,四氯化钛 4.42 吨,粗略计算全流程单吨海绵钛原料成本 3.9 万元/吨,而半流程单吨海绵钛成本 5.9 万元/吨,远高于全流程企业,半流程生产在当前海绵钛价格下难以为继。
受 2021 年下半年镁锭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国内半流程海绵钛企业由于成本与售价倒挂相继被迫减产、停产,进而开始推进全流程改造升级工程。至 2022 年年中,各家企业改造工程相继完工,我国全流程海绵钛产能占比提升至 85%以上。

中国是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国(62.7%),海绵钛产量实现连续多年增长。2011 年以来,除 2014 年受海绵钛价格下滑和原材料采购紧张影响国内海绵钛产量下滑,其余年份均呈增长态势。2022 年全球海绵钛产量为 27.9 万吨,同比增长 14.6%。其中,中国海绵钛产量 17.5 万吨,占全球比例 62.7%,2015-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6.80%,产量主要分布在辽宁、云南、新疆等地。根据涂多多数据,2023 年中国海绵钛产量 21.54 万吨,同比增长 21.72%,主要分布辽宁(28%)、云南(17%)、新疆(15%)等地。

国内供给集中度高,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张。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21 年,我国海绵钛生产主要集中在湘润新材料、攀钢集团、双瑞万基、金达钛业等企业,前五大生产企业市占率达到 74%。截至 2023 年 1 月,根据钛合金在线不完全统计各企业 23 年增加的产能超 5.5 万吨。当前,中国海绵钛产能持续扩大,在全球产能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中国产能占比全球产能的 63%,随着中国海绵钛新增产能陆续投产,2024 年产能占比将继增加。

伴随国内产能扩张,国内海绵钛进口依赖度减少,进口仅多集中在优质海绵钛。我国是海绵钛第一大生产国,但 2022 年之前几年国内海绵钛进口持续大于出口,2020 年由于国内大型海绵钛生产企业看好后市需求增长,不断兼并、重组和扩产,国内海绵钛产能快速增长。2023 年,受国内海绵钛产能陆续投产,国内海绵钛价格持续下滑及高端钛材需求有所减少的影响,我国进口海绵钛数量迅速减少,出口量大幅增加。但在单价上,进口单价整体高于出口单价,表明对海外进口集中在优质海绵钛。

(四)钛材:高端产品盈利能力强,和海外仍有差距

钛材即钛加工材,是指海绵钛经熔炼形成钛铸锭,再经锻造、轧制、挤压等塑性加工方法将铸锭加工成材,按照形态可分为棒材、丝材、管材、板材、异型材等;按照钛含量程度,分为纯钛材和钛合金材。
高端钛合金生产技术门槛高,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且需要长周期的研发和认证,产品销售阶段跟客户粘性比较强,存在较强的资质壁垒、技术经验壁垒、先入壁垒和资金壁垒。
受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对装备服役安全性寿命的高要求,其所用高端钛合金对工艺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产品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技术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长期的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技术体系复杂,企业军工航空新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通过项目招标进入项目研制阶段,再先后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旦通过最终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是全球最大钛材生产国。2022 年,全球钛材产量约为 21.5 万吨,其中中国钛加工材产量 15.1 万吨,占比 70%,产量同比增长 11%,主要分布于陕西(44%)、新疆(14%)、江苏(11%)和湖南(11%)。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高端钛材市场集中度高,盈利能力强。我国从事钛合金企业数量近千家,但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大型的钛合金企业主要是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金天钛业等,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 年这四家钛材市场份额占比达33.32%,其中宝钛股份市场份额为 21.55%,位居第一。但在高端钛材市场,西部超导和宝钛股份两家合计占据超过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2022 年,宝钛股份钛产品毛利率为 21.8%,高端应用为主的西部超导毛利率高达43.3%,聚焦军品和高端民品的行业新贵金天钛业钛产品毛利率也达到 33.8%,行业高端毛利率整体较强。


国内钛材市场出口量稳中向好,但高端产品和海外仍有差距。我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钛材生产国之一,近年来出口量持续高于进口量,但产品结构上,根据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 年我国钛锻件进口量 820 吨,占全部钛加工材进口量的十分之一,但进口金额占到全部钛加工材的 54.4%,钛锻件的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比仅为 14%;钛条、杆、型材及异型材产品的进口单价也始终高于出口单价,进出口单价差价保持较高水平,截至 2023 年 12 月钛条、杆、型材及异型材出口均价不足进口均价的 50%。

三、航空航天需求蓬勃发展,水下船舶需求焕发新生,3D 打印带来新增量

(一)航空航天:军机升级换代叠加民机国产化,钛合金市场空间潜力大

钛是飞机机体和航空发动机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机匣、风机叶轮、机座、压气机匣、叶轮、集气管,飞机机身结构件、机翼结构件、高压油管、尾翼结构件、舱门、座椅导轮、起落架,以及航天火箭发动机叶轮、燃料箱、压力容器、火箭喷嘴套管、输送泵、星箭连接带,人造卫星外壳、天线,载人飞船船舱、起落架、推进系统等。相对其他材料,钛合金在用于航空航天时有能够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耐高温、高抗蚀性和寿命长等优势。

全球航空航天用钛占比 50%左右,国内 22 年仅为 23%,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广阔。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数据,全球钛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比 50%左右,其中美、俄军事强国,航空钛材在整个钛合金应用市场占比超过了 70%。根据《2022 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2022 年我国钛材需求量为 14.5 万吨,同比增长 17%,其中航空航天用钛 3.3 万吨,同比增长 50%,总量占比 23%,占比相比 2021 年提升 5pct,但航空航天领域钛材销量与全球乃至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内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和新增型号列装,以及商用飞机通过适航认证后的产能释放,未来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1、军机数量提升和更新换代并行,带动高端钛合金用量增长

目前,我国军机数量不足美国四分之一。根据 Flight global 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2023》,截至 2022 年末,全球现役军用飞机总计 53265 架,其中,美国排名居前,拥有军用飞机 13300 架,我国拥有的各类军用飞机 3284 架,排在俄罗斯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目前仅从飞机数量的角度考虑,中国军机数量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国防军工对于高端钛合金的需求也会逐步稳定增长。
此外,国内军机升级换装需求推动钛合金需求增长。根据《World Air Force 2023》报告数据,美国现役战斗机已经实现了全三代以上,并开始加速列装 F-22、F-35 等四代战机。中国军机发展时间短,中国现役军用飞机数量少,且老旧型号战机的占比较高,军机补短板列装及升级换装的需求巨大。

先进军机对钛合金用量不断提升。钛合金对于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改善结构可靠性、提高机体寿命、满足高温及腐蚀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金属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水平成为衡量飞机结构选材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军用飞机性能的重要方面。
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军用飞机的用钛量逐年增长,当前欧美设计的各种先进战斗机和轰炸机中钛合金用量已经稳定在 20%以上,例如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第四代战斗机美国 F-22 战斗机用钛量高达 41%。伴随新型战斗机用钛量不断提升,为高端钛合金材料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例如,在机体方面,以美国军用飞机为例,其战斗机单机机体钛用量占比从 F-16 的 2%增至 F-35 的 27%及 F/A-22 的 41%;轰炸机从 B-1 的 21%增至 B-2 的 26%;运输机从 C5 的 6%增至 C-17 的 10.30%。我国战斗机亦呈相同趋势,我国战斗机单机机体钛用量占比从 X-8 的 2%增至 X-20 的 20%及 X-31 的 25%。在发动机方面,美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单台钛用量占比从 F100 的 25%增至 F119 的 40%;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单台钛用量占比从秦岭的 10%增至太行的 25%。

2、民用航空前景广阔,飞机国产化带动国内高端钛合金需求增长

中国民航运输市占率呈增长态势。伴随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2011-2019 年,中国各类交通运输方式运输旅客公里数不断增长,运输业持续高速增长。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三类运输方式(航空、铁路、公路)旅客周转量均有所下滑,幅度达 40%-50%。
从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来看,航空旅客周转量占比逐年增长,2021 年占比为 33.1%。
未来,民用航空前景广阔,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根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2041 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 47,531 架,将有超过 42,428 架新机交付,价值约 6.4 万亿美元,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其中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预计未来 20年中国将接收其中 9284 架新机,市场价值约 1.5 万亿美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研究数据,在民用航空飞机设备价值构成中,发动机占整架飞机价值的比例约为 27%,则按照此数据测算,预计未来 20 年我国商用飞机带动的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合计约 4050 亿美元,年均 202.5 亿美元。

国内通用航空飞机器增量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促进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截至 2023 年底,美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超过 21 万架,假设未来 20年我国通航产业经过配套基建和政策的完善后,飞行器数量达到美国数量的 30%,即约6.3 万架。粗略假设新增需求 6 万架,按照市场上飞行器结构测算单价 350 万美元,发动机占比约 27%测算,预计未来 20 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带动的航空发动机增量市场需求约为 567 亿美元,年均 28.35 亿美元。
民用飞机用钛量不断提升,带动对高端钛合金的需求不断增长。减轻飞机重量、增加运载能力、降低油耗是航空公司选择飞机的重要依据,提高钛材用量对于未来民用客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大国际飞机制造商的数据来看,波音和空客主要机型的用钛量逐步提高。从历史上的民用飞机发展来看,钛用量占比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逐步提高,随着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钛材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民用飞机关键材料国产化,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企业有望受益。作为完全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涡扇喷气客机,国产大飞机 C919 已于 2023 年 5 月 28 日开启商业运营,目前已交付东航第二架 C919 客机,9 月 28 日中国东航再次与中国商飞在沪签署 100 架 C919 增购机协议,全面开启了国产大型客机大规模、大机队商业运营,截至 2023 年底,C919 订单总数已超千架,预计未来五年内产能规划达 150 架。根据商飞网预测,C919 单机钛含量 3.92 吨,假设损耗率为 80%,粗略按照 1000 架订单量算,C919 将带来近 2 万吨的钛合金需求(不含发动机)。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