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复!重庆都市圈,再添一个机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余飞

01 | 又一个新机场被批

5月13日,成都日报披露:

从蜀道投资集团获悉,广安民用机场项目立项获得批复。

这意味着,广安机场已经走完了规划、选址、环评、立项的全部流程,即将开工建设。

广安机场是今年2月份被批复的宝鸡机场之后,又一个获批的民航机场。和前者一样,广安机场的等级也是4C级。

随着广安机场的批复,重庆都市圈迎来了再添一个机场。

广安虽然是四川的地级市,但并未纳入成都都市圈,而是被纳入了重庆都市圈,且是唯一一个被纳入重庆都市圈的四川地级市。

由此,重庆都市圈除了已经通航的江北机场外,未来还将迎来重庆第二机场、广安机场两个大型民航机场的加入。

这对于重庆都市圈而言,无疑是地位与实力的再一次巩固。

重庆这两年似乎迎来了第二春,利好不断。以今年来说,3月份主城都市圈扩容获得批复,垫江县加入了主城都市区。

此外,随着高层造访重庆,其定位也迎来了提升。

其中关键的变化在于:

第一,赋予重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战略定位。

第二,按照国家部署,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将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到那时,成渝城市群将是全球9个世界级城市群中唯一的内陆城市群。

在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章中,我反复强调过西南战略备份的意义。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懂得成渝的重要性。

02 | 机场建设潮来了

当然,广安机场的获批,离不开今年机场获批松动的大背景。

今年2月28日,在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表态:

力争到205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和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我国建设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一流的交通强国。

并且,会议上民航局还提到:

强化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区域复合型门户航空枢纽建设,强化一批区域航空枢纽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功能,稳步推进鄂州等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和郑州等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显然,在建设交通强国路上,北京、上海、广州三座门户城市,以及深圳、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城市均被赋予了历史性责任。

这一定调,是宝鸡机场、广安机场获批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一定调也掀起了新一轮机场建设潮。

华南门户广州在民航局表态之下就发布了《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2-2035年)》,其中明确提到:

广州要打造12312出行交通圈、123快货物流圈。

所谓12312交通圈,即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3小时通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所谓123快货物流圈,即快货物流1天送达国内城市,2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3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广州未来十年,在轨道交通与航空路上,将开启猛发力模式。

根据公示文件,未来十年,在轨道交通上:

广州将构建畅通便捷的城际铁路网络,织密全球超级湾区互通网络,实现“湾区1小时交通圈”。规划布局15条城际铁路线路,实现广州与佛山、东莞中心城区30分钟互达,周边城市1小时互达。构建以“三环十九射”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增强面向区域的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2035年,市域高速公路网里程目标为1500公里。

在航空上:

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航空航运枢纽。首先,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州货运机场为辅,南沙、黄埔、从化等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多机场体系。规划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310万吨。

来源:广州市政府官网

亮点就在航空建设上的表述。这意味着,广州未来的航空结构是“1+2+N”。1就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就是广州第二机场(位于佛山境内的珠三角枢纽机场)与货运机场,N则是若干个通用机场。

也就是说,未来广州还将建设1个货运机场或者在白云机场的机场上扩建货运能力,另外还要建设若干个通用机场。

03 | 苏州机场还有可能吗

连宝鸡、广安这种三四线城市,都获批了民航机场,作为中国最牛地级市、GDP2.5万亿、人口超千万、工业总产值位居第二的苏州,难免不耿耿于怀。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大型民航机场,一直都是苏州的意难平。

2019年,苏州曾明确向管理层提出,苏州在航空运输方面需求巨大、增长旺盛,社会各界对建设苏州机场呼声很高。考虑到上海两大机场趋于饱和,恳请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并尽早将其列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

这个梦几乎要成真,因为在2020年9月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官网挂出了“关于江苏省开展品质工程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到: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全网热议,大家都以为苏州终于将拥有自己的机场,但是第二天,文件中的这句话就被删了。

反复的希望换来失望,网友于是给苏州建造了一座机场,“苏州梅友机场”。

苏州谋划机场几十年,一直未能如愿,有一种声音是,阻力来自上海。

考虑到苏州强大的航空需求,上海本身也不太愿意看到苏州建设机场。苏州一旦建设机场,上海不但将失去苏州的航空需求,上海虹桥机场的枢纽地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2000年虹桥机场传出饱和时,苏州曾提出过机场建设,但没有回音。后来虹桥机场扩建了,不言自明。

2016年,苏州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吴江方案,想将机场放在沪苏湖和通苏嘉甬铁路交汇处,这个位置可以辐射苏州主城6区和嘉兴,后来嘉兴机场获批,这一空域没线路了,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又提出了淀山湖方案,但这与上海抢客流的意图过分明显,结果可想而知,依旧没有回音。

2020年,为了避开与上海的争夺,苏州提出了常熟沙家浜方案。依旧没有回音。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苏南硕放机场本就是给无锡、苏州共用。

从苏南硕放机场的股权分配来看,苏州市的确参股了,占股29.3124%。

来源:企查查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不是理由。

要知道,苏州并非是如今谋划机场,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谈什么线路饱和。

即便是现在,只要能批,线路都不是问题。

3月份,苏州机场传来了消息。苏州交投集团就苏州通用机场(暂定名)选址报告及可研报告公开招标,项目预算金额为人民币800万元整。

但结果又是空高兴一场,不是大型民航机场,而是通用机场。

通用航空机场是专门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比如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特殊飞行任务。

而运输机场是指为从事旅客、货物运输等公共航空运输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而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

一言以蔽之,通用机场级别较低,是小型的机场,而运输机场级别较高,规模较大。

苏州还有获批民航运输机场的可能性吗?可能性还是有的。

去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

加强巩固环沪机场群发展,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南通新机场。持续推动常州奔牛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协调分工、特色发展,开展苏州、宿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深化研究。

来源:江苏省政府官网

这里面提到了开展苏州、宿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深化研究。

提到了苏州和宿迁两座城市,且提到的是民用运输机场而非通用机场。这意味着,苏州在未来,有拥有民航机场的可能性。

但是,3月份的通用机场到来,是否意味着去年8月份提到的民用运输机场缩水变成了通用机场?

抑或是通用机场之后,未来还会有民用运输机场?

答案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一轮机场建设潮,是苏州争取机场的最佳机会,错过了这一次,可能真的就无缘机场了。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