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第二城!这个省会,出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余飞

01 | 贵阳人口增量第二

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全国第二了。

近日,贵阳市政府召开的2024年贵阳贵安“强人才”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去年贵阳市的常住人口数据:

贵阳市常住人口达到640.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5万人,贵阳市已连续三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

需要提一点的是,关于贵阳常住人口和增量,不止一个版本。

今年3月份,贵阳市政府在其官网上转发的贵州日报一篇文章《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激发城市创新活力——贵阳贵安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综述》披露的数据是:

2023年,新增常住人口21万人,常住人口总数达到652万人。

目前,贵阳市的2023年统计公报尚未公布,但无论是哪一个增量,贵州都超越了郑州并取代郑州,成为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二城。

而且贵阳过去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均在两位数。这一表现,不仅超越了众多强二线城市,也超越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23年,贵州省GDP为2.09万亿,位居全国第22位。贵阳市GDP为5154.75亿元,位居全国第57位。

作为西南地区一个欠发达地区欠发达的省会,贵阳何以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

其优异不仅表现在人口增量上,也表现在经济增速上。

02 | 人口、经济双丰收

三年前,本号就曾做过一次梳理,结果显示,2010年至2020年,贵阳GDP十年增幅达到了284.3%,位居主要城市首位。

三年之后的如今,仍以十年为跨度,贵阳的增速在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依旧位列前茅。

2014年至2023年,贵阳GDP名义增速158.17%,位居主要城市第四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南昌未公布2023年数据,故留白

这两年,贵阳的增速也可圈可点。

贵阳去年的GDP增速高达6%,跑赢了全国大盘0.8个百分点,在主要城市中,增速虽然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低。今年一季度,贵阳GDP增长了6.2%。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尤其是同一级别且经常拿来对比的昆明、南宁相比,好太多了。

昆明去年的GDP增速只有3.3%,位列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倒数第三,跑输了全国大盘1.9个百分点。

南宁去年的GDP增速只有4%,位列主要城市倒数第五,跑输全国大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仅增长了1.7%。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昆明与南宁的失速,主要是房地产下行反噬、工业增速下滑、出口下滑所致。

去年昆明市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了24.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了40.2%。进出口下滑了27.6%。当然,昆明的债务制约了其发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南宁固定投资跳水了23.7%。全年房地产投资数据未公布,只有去年上半年数据,去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下降了48.6%。进出口下滑了14.7%,其中出口下滑了13.9%。

相比而言,贵阳并没有好到哪儿去。

同样依赖房地产经济的贵阳,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下降了25.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2.5%。

出口数据,贵阳市统计局未公布,不过根据媒体披露,2023年贵阳海关进出口总额为388608.83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66735.23万美元,同比下降4.9%

来源:贵阳市统计局

房地产同样下滑,出口同样下滑,贵阳何以GDP能够跑赢大盘,人口增量还这么显著?

原因在于产业差别。

论工业实力,贵阳并不强,甚至很弱很弱。比昆明还弱,比南宁略强一些。

目前,很多城市尚未公布2023年统计公报,只能继续沿用2022年的数据。

2022年,深圳、上海、苏州位列全国工业三强,这三座城市的工业增加值都在1万亿以上,且三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都在四万亿以上。

排名第二十的青岛,工业增加值接近4000亿元。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对比之下,昆明算是三座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的,2022年的工业增加值也只有1652.2亿元,贵阳其次,为1041.4亿元,而南宁只有640.8亿元。

我在写南宁的文章中说过,作为省会或首府城市,工业实力不该是这个样子,这样的实力,比很多普通三四线城市乃至东部一些县级市都要弱。

三座工业城市中,论千亿产值数量,仅昆明有1个,贵阳与南宁都挂零。

南宁目前制造业产业中,无论是从产值角度还是营收角度,没有一个过千亿的产业,只有7个营收过百亿的产业。

数据:南宁市统计局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一,2021年营业收入686.2亿元,算是南宁最能打的产业。

昆明比南宁略好一些,有1个营收收入超千亿的产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数据:昆明市统计局

贵阳的产业中,营收超百亿的数量强于南宁,但产值最高的也只有335.02亿元。

数据:贵阳市统计局

强调这些,主要是为了说明,贵阳相比于昆明、南宁,并没有优势之处。

虽然贵阳工业与昆明、南宁一样,没有任何优势,但贵阳有一个特别的产业,大数据产业。

这是贵阳过去几年能够赢得经济、人口双丰收的关键。

03 | 大数据产业助攻

2013年,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凉爽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地质结构,贵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并牵手中关村打造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已经形成了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带动了GDP的快速增长。

贵州也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硅谷”,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阿里纷纷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中的电子产业信息园内,还有戴尔谷歌、甲骨文、百度京东网易美的等近300个数据中心项目。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2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左右。软服业收入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总量较五年前增长五倍。

热度走高,亮点频出。累计带动万余家企业开展大数据融合改造,上云用云企业达2.5万家。

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上,贵州代表团公开透露,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为贵州省实现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作出了重要支撑。

2023年,贵阳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3%;软件服务业营收超过800亿元、增长20.6%,其中,云服务营收增长30.4%。

作为最前沿产业之一的大数据,是国家定调的未来必须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官方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将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

贵阳乃至贵州,虽然经济很弱,但是相比于其他经济弱省弱市,他们抓住的大数据产业,成为了过去十年,除了固定投资外,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

贵阳的表现,印证了本号不断强调的一点: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是牢靠的,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自身的产业升级,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才能立于潮头之上。

当然,贵阳以及整个贵州,未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化债。

由于地形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打通交通。贵州在地貌上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区,高原、山原、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占10%,盆地、河流阶地和河谷平原仅占3%。

因此,过去十年,贵州大举发行地方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其经济发展。

据资料统计,以从水面到桥面距离为标准,目前已建成高度排名世界前10名的桥梁,贵州有5座;排名前100名的桥梁,贵州有46座;而高度超过300米的超级桥梁,全球23座,其中多达16座在贵州。

除了桥,还有高速公路。贵州的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五,密度也位居全国前十,2010年仅位居第22位。

但这也造成了贵州的高负债。目前贵州省的负债额与负债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并被中央点名,成为需要着力化债,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现新开工项目的十二个地区之一。

债务不控制好、不解决好,贵州很有可能会步云南的后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