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售20万的Robotaxi,马斯克看到都想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3

$百度(BIDU)$ $特斯拉(TSLA)$ $英伟达(NVDA)$ #蔚来#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 北京时间5 月 15 日,百度 Apollo Day 2024 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率领团队带来了百度耕耘智能驾驶十年的最新成果——全球首个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 Apollo ADFM、以及仅售 20 万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搭载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颐驰 06。

Robotaxi 的目标用户可能对Apollo ADFM 可能会兴趣不大,毕竟都不太懂技术,满足安全需求就足够了,但是,这些用户对这辆售价仅为 20 万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颐驰 06一定会兴趣盎然。

毕竟,这是一款售价仅为 20 万的可无人驾驶的车辆!

要是马斯克看到了这台车,可能又要连夜把特斯拉 Robotaxi 团队砍掉了,毕竟,卷成本真卷不过中国人。此前,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疯狂的价格战,已经取消原来雄心勃勃、肩负特斯拉新销量增长目标的 2.5 万美元车型计划,全面转向推出 Robotaxi 车型。

在发布会现场,当这台 Robotaxi 20 万的发票贴出来的时候,旁边的女媒体老师就问,这车会卖给个人用户吗?这是一个好问题!如果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个人用户可以购买,那是不是,除了在可以运行 Robotaxi 的区域满足个人出行需求外,甚至还可以让车辆代替出租车司机去跑Robotaxi 去赚钱了呢?

问题来了,这台售价仅 20 万的 Robotaxi ,是否能够支撑起王云鹏在 4 月份Apollo 七周年的内部信提到的,实现 1 亿营收、1 亿利润。特别是 1 亿利润这个小目标。

01

20万的Robotaxi,马斯克看了都想要

准确来说,第六代 Robotaxi 颐驰 06的发票价格是 20.46 万。

如果按照5 月 16 日的汇率,1 美元能兑换 7.2194 元人民币,20.46 万人民币,折合约 2.83 万美元,比特斯拉此前目标推出 2.5 万美元的车型略高。特斯拉的目标价格也是需要大规模生产后,才可能达到的售价,此前的号称3.5 万美元的Model 3 ,也就是老款的 Model 3 在中国售价低于 3.5 万美元。

但是,20.46 万人民币,能买到的可是一款搭载着算力高达 1200tops 双 AI 多核芯片、以及 7 类 40 个传感器、在制动转向驻车等 10 个领域有安全冗余的可无人驾驶的车辆!

实际上,特斯拉已经把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个版本共享设计和共线生产的计划取消,从而全面转向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因为,有人驾驶的设计和无人驾驶的设计要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冲突的,主要服务司机和主要服务乘客的不同设计侧重,让特斯拉的研发人员也无所适从,还有就是造成成本是下不来。

颐驰 06 作为一款专门为 Robotaxi 而设计的车型,虽然还有方向盘,但相信这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法规的要求,毕竟,现在,无方向盘的车辆,在中国是尚未允许在公开道路行驶的。除了还有方向盘这个特征外,更多的是为无人驾驶加了很多的配置。

这些配置,包括了 7 大类 40 个传感器,以及在感知、计算、高精度定位、转向、制动、驻车、网络、热管理、5G、电源等十个领域的冗余设计,所谓的冗余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做了备份,也就是上述领域是有两套设计的,而且的硬件层面的双备份,成本可能直接翻倍。

特斯拉如果要推出 Robotaxi 车型,在安全设计上也是要像颐驰 06 那样进行冗余设计,毕竟,Robotaxi 不是 FSD,没有了人作为最后的安全冗余了。

实际上,除了上述在无人驾驶传感器及安全方面的设计外,作为 Robotaxi,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打车用户上下车及乘坐的体验。在方便上下车上是设计了侧滑门,在乘坐舒适度上是直接在后排安排了两个按摩座椅,虽然车辆的生产企业江铃新能源单丰武在台上宣称该车二排乘坐体验堪比迈巴赫。

对于用户来说,打车打到一辆有着按摩座椅的车,这种舒适体验直接拉满!

可以想象,马斯克看到 20 万的颐驰 06,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大概会感概,价格怎么这么低!不过,在美国推出 Robotaxi,马斯克没必要过于担心车辆成本,因为,美国打车价格确实是高,足以支撑更高成本的 Robotaxi。

为什么颐驰06 价格要做到这么低?因为中国的出租车、网约车的车辆成本价格区间摆在那。

滴滴对网约车的分类标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就是车辆的价格,价格挂钩的就是车辆的配置,大致分为快车、专车、豪华车等,目前,一辆 20 万的车辆,基本上可以摸到专车的车辆标准门槛。但,目前主流的专车车型基本上是没有二排座椅按摩功能的。

根据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尹颖介绍,20 万的第六代无人车,成本相比第五代的 50 万降低了 60%。这种车辆成本的降低,也成了Robotaxi 能够规模商业化部署、能够让更多用户用得起、能够让百度实现1 个亿营收 1 个亿利润最基础的一环。

02

Apollo Robotaxi 该如何赚1 个目标

Apollo Robotaxi想赚钱,颐驰 06 会是好帮手

在 2023 年年底,百度 Apollo 迎来了新的负责人,王云鹏肩负着独立核算的 Apollo 自我造血和自我盈利的重任。

相比百度此前的轻资产互联网业务模式,Apollo Robotaxi 绝对是重资产、重运营的商业模式,每一分的营收都是要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安全的出行服务,潜在的每一厘利润都是用户平安出行后抛掉运营成本的奖励。

在 2024 年 4 月,王云鹏在内部信喊出了 1 亿营收 1 亿利润的目标,车智曾撰文进行拆解。营收好做,利润难赚。百度喊出Robotaxi新口号:1亿营收、1亿利润!

实际上,在推出第六代无人车颐驰 06前,百度 Apollo在武汉部署了 554 台车,其中 436 台是无人驾驶车辆。主力是2021 年发布的第五代无人车 Apollo Moon 极狐版,当时整车成本约为 48 万。

根据发布会信息,百度 Apollo 首批采购的颐驰 06 规模是一千台,光是 Robotaxi 的用车成本就直接下降 60%。接下来,就是要从每一个运营细节里面抠成本、要毛利。

作为一款纯电无人驾驶出租车,颐驰 06 采用了换电的模式替代充电的方式来提高单车运营时长、提高运营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换电模式对运营车辆是有效降本的方式,尤其是对换电的无人驾驶车辆。按照百度Apollo 的测算,萝卜快跑自动运营网络建成后,运营的成本可以降低 30%。根据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介绍,2023 年初刚开始在武汉运营,每辆车每天都要亏不少,到了 2024 年初,随着覆盖范围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萝卜快跑营收增长 9 倍、亏损减少一半多。

陈卓预计,随着第六代无人车千台规模的陆续投入使用,营收增长速度会更快、进而会接近盈亏平衡临界点。目标,是在 2024 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 年全面进入盈利期。争取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盈利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深耕 Robotaxi 多年的王云鹏,感叹道,在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下做 Robotaxi 真心不容易,也友情提醒即将在 8 月 8 日要推出 Robotaxi 并且想入华的特斯拉“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更是表示,特斯拉想在武汉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是需要挺长时间的,可能要三年五载。

实话说,目前,特斯拉 FSD 的一切运营场景,人类司机都是作为最后的安全冗余。在拿掉人类司机的公开道路测试和运营,特斯拉确实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马斯克疯狂的砸算力和算法,这种速度会有多快以及落地到中国来速度又如何,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目前,Apollo在武汉运营的 554 台车是百度单个城市规模最大的,年底可能要突破 1000 千台。除了在武汉耕耘,百度 Apollo 还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运营。随着武汉Robotaxi 商业模式的打通,接下来就会拓展到别的城市。并且,有可能是拓展城市群,如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城市群,从而满足不同城市之间的出行需求。预计很快即将落地。

接下来Apollo Robotaxi 就要面临开城了,开城的速度又怎么样呢?根据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徐宝强介绍,面对一座新城市,完成全域无人驾驶运营准备仅需半年时间。这是徐宝强根据武汉经验得出来的结论,在武汉长江以北从验证到全面放开用了一年半,但是,在武汉长江以南扩展速度就提升了 6 倍。

这里面肯定有武汉当地的大力支持,但是,中国各地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就好像杭州,此前也没有多大规模的 Robotaxi 运营,在4 月 30 日就突然宣布,从五一开始主城区无人驾驶全开放。

一旦百度 Apollo 在武汉验证了 Robotaxi 可规模复制到不同城市,相信会有很多的城市会欢迎 Robotaxi的到来。

03

总结:Robotaxi 真要来了

最近两年,整个 Robotaxi 赛道都很弱势,很多人都不相信 Robotaxi 了。

在这一轮无人驾驶发源地的美国, Robotaxi 最近几年颇多曲折外:

Argo 被股东福特和大众清盘,通用 Cruise 因为事故瞒报就叫停,被亚马逊收购的 Zoox 发布无人驾驶原型车后也没啥大进展。Aurora 基本上声音都比较小了,Aptiv 和现代合资的 Motional 则刚刚传出 Aptiv 因烧不起钱了要撤资并且叫停了和 Lyft、Uber 合作的Robotaxi 服务。

也就剩一个有谷歌支持的 Waymo 还在独立支持,但也是把重卡自动驾驶砍掉了。

在中国,百度支持的 Apollo 也早在两年前就独立核算了,当年错过了独立融资的机会后,现在临自我造血的巨大压力但也还是在努力坚持。

此外,初创公司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自动驾驶、AutoX 还在努力尝试运营 Robotaxi 车队外,元戎启行的周光在喊出做 L4 的是小可爱最近又在喊 L4 不存在了、轻舟智航已经全力做量产了并且试图将 Robobus 剥离融资、Momenta 两个飞轮现在全力以赴的似乎也只有量产飞轮了很久没有 Robotaxi 的进展了。

所以,当马斯克在 3 月底突然喊出要在 8 月 8 日这个在中国看着吉利的日子推出 Robotaxi,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在用嘴炒股。但,随后特斯拉的一系列动作都展示,马斯克正在进行一个疯狂的赌局——All in Robotaxi。马斯克超级赌注:押上万亿特斯拉、全力量产Robotaxi!

这个时候,此前不信的人可能开始相信 Robotaxi 要到来了。

当然了,还有更多的人可能都在等着马斯克公布 Robotaxi 的细节才决定信,还是不信。最近,在密集体验了真正的拿掉安全员的纯无人Robotaxi 后,车智君觉得,Robotaxi 可能真的要到了规模商业化的时代了。

尤其是看到了 20 万的颐驰 06 后,这个比目前绝大多数具备城市 NOA 功能的车辆成本还要低的可纯无人的 Robotaxi车型后,这种预期就更高了。

虽然近期密集体验了各种路况的 Robotaxi,包括时速达到 120 公里的 Robotaxi 后,当然了,是有安全员的,没有安全员,时速 120,实话说,还真不敢坐。是的,这也是目前 Robotax 需要给潜在用户的信心——要相信 Robotaxi 是安全的。

Robotaxi 可能现在限速更低的城区内规模使用,这也是出行需求最旺盛的区域。至于速度更快、运营毛利更高的机场专线、跨城线路,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毕竟,速度上去了,保障安全的难度会指数级增加。

全部讨论

05-17 10:10

所以说百度这几年都吃屎了

百度的东西,呵呵

满头大包的车

05-17 10:10

艹,还比人类更安全这种口号都能说出来,难道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