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6回复:24喜欢:91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应用在投资中可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经常有网友问我:“xx股票估值怎么样?”,其实我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知道他因为要买xx股票放弃了其他哪些投资机会。

一般来说,当我们要买xx股票的时候,需要放弃这些投资机会——同样的钱如果不买xx股票的话还可以买,按投资收益率从低到高排序:
国债,即无风险利率;
投资级债券或余额宝;
银行理财;
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别纠结排位);
指数基金或股票基金(基金排在股票前面是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在股票上获得更高收益率);
其它股票(不考虑仓位上限)。

有一个广为传播的错误做法是用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比如说“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和“我个人认为未来现金流折现率应该就是折现期(比如20年或30年)的平均最高无风险利率,通常情况下就是国债收益率。”,进而导致时刻关心宏观经济,时刻焦虑升息/降息。

实际上金融的教科书上也是这么教的,用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但是余额宝它不香吗?银行理财不香吗?北上广深的房子不香吗?指数基金长期8%的回报不香吗?

买xx股票的成本,即买xx股票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起码是8%的指数基金长期回报。沪深300指数约10%年复合收益率(自2004年12月31日,1000点起,包括股息),标普500指数约8%年复合收益率(自1957年,包括股息)。

(感谢 @陈达美股投资   提供的图片)

并且有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在国运没问题的情况下——国运有问题国债也有问题——是无风险投资,也就是前面说的结论:买xx股票的成本起码是8%。

最后,我建议大家不要再用“xx股票估值怎么样?”这种方式去思考,而是思考“xx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是不是有可能超过指数基金”、 “买入xx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是不是有可能超过我现在的持股”,强调“有可能”是因为估值是看胖瘦而不是量体重。


 $大愚基金(P000768)$  

全部讨论

永远好奇的青衫2021-12-29 13:07

我们使用国债利率作为折现率,只是为了方便把这家公司的股权,另一家公司的股权以及国债拉在一起做对比,因为all cash is equal.

2017年6月底2021-12-29 12:40

大家不要再用“xx股票估值怎么样?”这种方式去思考,而是思考“xx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是不是有可能超过指数基金”、 “买入xx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是不是有可能超过我现在的持股”,强调“有可能”是因为估值是看胖瘦而不是量体重

金VS丹2021-12-29 12:30

学习

kentty442021-12-29 12:01

重读体会更深。

NaraEllen2021-09-27 16:38

mark

存股2021-09-18 10:40

机会成本不同,出价自然不同。

辛金小刀2021-09-18 10:19

道理总是很简单,你所有的选择都有一个放弃的最大成本,而且在当时作选择时都是你的最优解。
问题在于最后的结果这个放弃的最大成本是你在事后用后视镜去观察的,我觉得根本问题还是确定性的问题,就是你把所有的选项都放在一起,然后把收益的确定性依次排列作出最优解。
是否对就看你的做题能力。

背锅侠1号2021-09-16 08:21

冒昧说一句,仓老师这话虽然道理上没错,但实际情况是就单只股票而言,只要选择在低估时介入,长期来看是有极大概率跑赢指数8%的年均收益率的;至于需要放弃当前持有个股到底划不划算,这是一个预判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

余生的江湖2021-09-15 22:19

成本要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