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东宝研究】话说胰岛素市场的竞争格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4喜欢:8

刚才,在小群里看到2023年联邦制药财报截图:

早在几年前,我就认为联邦制药胰岛素产品会被公司管理层边缘化,理由很简单:

1)联邦制药胰岛素非公司主营业务,峰值时也只占公司业务营业收入15%-,长期在10-12%左右徘徊。抓大放小是任何企业经营者的合理思维。

2)胰岛素集采前,联邦制药(同类胰岛素产品)毛利率比通化东宝甘李药业低20%+。搞企业的股友都知道,这样的差距非常恐怖,说直白一点,毫无竞争力可言。

3)胰岛素集采后,联邦制药中标价格随之大幅度下降,既有的盈利空间没有了,原有的胰岛素利益驱动丧失。

4)胰岛素集采后,联邦制药胰岛素营业收入进一步下降,业务收入占比重新回归几年前的水平。

股票收藏家(股友):2001年起联邦制药胰岛素上市的前五年都是亏损的,销售额从几千万元起步,一路走来真不容易。

股友:赛诺菲胰岛素也会边缘化,2019年就宣布退出糖尿病研究;礼来应该也不会重视三代胰岛素了,它的赖脯胰岛素报价极低;诺和诺德可能维持门冬德谷胰岛素,但也不会重视。诺和诺德的重点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及周制剂基础胰岛素。

5)近些年,联邦制药主营业务抗生素药品(含原料药)如日中天,增长态势非常明显。

……

在此情况下,取与舍、进与退、得与失显而易见。曾经与我们斗争了好几年的@牛氓的胜利 @十九哥聊临床医学@斛芸珍谈医论股 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

随着国产替代、产品迭代以及价格、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资巨头淡出传统胰岛素产品也已逐步明朗。我国二代胰岛素市场或呈现1+0格局,胰岛素类似物市场或呈现2+2格局(甚至于2+1格局)。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少了。所以,无须太过担心续约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两家公司经营业绩会越来越好。

……

人命关天!胰岛素集采或不单纯药企之间的竞价那么简单,医保局、药监局事前沟通、协调或成为续约、保供的关键。$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通化东宝(SH600867)$

精彩讨论

树旁站桩03-28 14:13

金山老师,我们在县里面调研。
我们了解到,集采操作者是省医保局,要么一个省谈判,要么几省联盟谈判。决策权在省里,但是省里面不一定完全、准确、及时了解基层情况,以至于“脱节”,这就是弊端之一。
还有一个,有的做法只有在落实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比如说药品供应不及时问题,还比如品种少不能满足患者选择问题,这些情况在集采开始时往往难以全部考虑到。
为了及时了解基层情况,省医保局也会到县里面开展调研。据县医保局同志讲,去年省里面就来过一次。但是,一个政策到了省这一级,牵涉的环节比较多,各方面利益纠葛也多,调整起来并不是那么随便和容易。
还有,国家之所以制定基药目录,推进药品带量采购,背后有什么考量,大多数人不一定了解或理解,比如说防止抗生素过度使用对长远发展不利的问题,比如说国产替代问题,等等。有些事属于内情,只有业内人知道,不会到处宣传。
对于集采有些做法,县一级医保部门是有意见的。比如说对于不能及时供货企业调整出集采范围,让其他企业进来,县里面非常希望这样做。因为县医保局直接面对医院,医院经常和他们叫苦,而且有怨言。但县级医保局没有这个权力。县医保局,以及市医保局都是政策执行者。
对于国家为什么搞集采,县医保局同志说的很直接:省钱。一方面为患者省钱,药品降价而且公立医院零差价销售,患者直接受惠。另一方面,医保支付压力也有所降低。
有些时候怀疑,医保局的人是不是都是饭桶?是不是不顾药企死活?是不是专门作恶?面对面谈一下就会发现,医保局的人并不是那么黑或那么无能,他们中大部分人也是想不断改进的。但是,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一项政策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在涉及到具体利益的情况下。
我的总体感觉是,集采政策对所有企业是公平的。企业发展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功,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还是要着眼长远。有些企业投机取巧,一时半会儿可能获得一定成功,但长久下来,画皮会剥掉,原形会露出来,各方面都会鄙视,最终会失败。
集采就是一个考验吧,影响不到企业长久发展的。

树旁站桩03-27 19:41

说说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1,配货问题。胰岛素,或者说其他集采药品,在具体履约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医院有需求,但是药企或者说供货商不配药。为什么不配药?药品生产及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过高,企业和供货商不合算。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甚至县医院,都面临这样的情况。用医保局一个工作人员的话说:“我就是骑上自行车送药也不够本,何况要开汽车。”
2,报量问题。医保局要求,集采药品,医院报量一般不低于上年使用量的80%。对这一条规定,医院非常不满。因为药品使用是动态的,变化的。比如说,疫情期间,感冒类药品用量较高,第二年用量大幅下降,但是还要分配上年用量的80%。如果使用不了,当然可以申请退货,但是,有一顶帽子:没有完成集采任务。现在没有更严厉处罚措施,但是可以约谈,通报。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尽量用各种办法完成任务。完成不了,有的宁愿自己报损也不退货了。
我的理解是,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国产替代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3,质量问题。一般来说,好东西成本高,价格也不会便宜。有的药企一味压价,中标后供应的产品质量较差。不能说不合格,但是他的质量在国家标准的最低限度。比如说现在使用的一种留置针,某家企业最低价中标,医院使用时,孩子们被扎的哇哇哭,原因是针头钝化。这种低价竞标,低质供货的行为让医院极其反感,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4,院外销售问题。原来以为院外不是主战场,但事实上院外销售也非常重要。有些企业药品质量很好,如果参照其他企业集采报价,自己不合算。因为同样规格的药,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有效成分含量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不愿意降低药品质量,就不参与集采竞标,自己还是按原来价格销售,进不了医院就在药店销售,进不了公立医院就在民营医院销售。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有些患者就愿意买高价药。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一些国外企业的进口药。
5,医院的自主权。集采对医院和医生有明显的限制,但医生和医院还是会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于新药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企业与医院及医生的沟通非常重要。

金山之旅03-27 12:58

结合联邦制药年报以及甘李药业集采以后甘精胰岛素销量增长不理想等情况,胰岛素集采以价换量可能是失败的。$通化东宝(SH600867)$

树旁站桩03-27 12:20

通化东宝的三代产品真是太及时了。
另外,上午单位调研组和卫体局、医保局、市场局、医药、卫生院、卫生室座谈,调研主题是药品供应。关于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问题,金山老师前面帖子观点非常符合实际情况。药品推广能否成功,价格仅仅只是一个因素。医生用药习惯、患者使用习惯、药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药品质量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医院药房主任反映,同类药品,有的患者就是要用价格高一点的药;有的患者专拣某个品牌的药品使用。
大家还反映了一个问题,有的药企低价竞标,中标后因成本超过价格,出现亏损可能,因此对医院采购要求不予理睬,不及时配药。
还有一点,实际情况表明,集采给患者带来降价的好处,但是弊病也有,以后有机会专门说一说。相信国家会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全部讨论

李小刀03-28 17:20

采集已经改变了国内医药市场的根本逻辑。胰岛素市场有没有联邦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以后估计没有任何国内企业敢下血本投资和采集相关医药品种了。就算甘李和通宝垄断了胰岛素,他们能挣钱吗?就算一时挣钱了,试问医保局看到您挣大钱了,不在下一次采集中狠宰你一刀,是不是说不过去?再看看甘李和通宝的估值,等他们两货能熬到联邦那样可以大把分红的时候,还不知道有没有,也不知道猴年马月。

金山之旅03-28 16:59

看来药品集采工作的系统性、可操作性还有些问题。

见月03-28 15:58

金山之旅03-28 15:04

感谢,非常好的意见。

树旁站桩03-28 14:13

金山老师,我们在县里面调研。
我们了解到,集采操作者是省医保局,要么一个省谈判,要么几省联盟谈判。决策权在省里,但是省里面不一定完全、准确、及时了解基层情况,以至于“脱节”,这就是弊端之一。
还有一个,有的做法只有在落实过程中才能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比如说药品供应不及时问题,还比如品种少不能满足患者选择问题,这些情况在集采开始时往往难以全部考虑到。
为了及时了解基层情况,省医保局也会到县里面开展调研。据县医保局同志讲,去年省里面就来过一次。但是,一个政策到了省这一级,牵涉的环节比较多,各方面利益纠葛也多,调整起来并不是那么随便和容易。
还有,国家之所以制定基药目录,推进药品带量采购,背后有什么考量,大多数人不一定了解或理解,比如说防止抗生素过度使用对长远发展不利的问题,比如说国产替代问题,等等。有些事属于内情,只有业内人知道,不会到处宣传。
对于集采有些做法,县一级医保部门是有意见的。比如说对于不能及时供货企业调整出集采范围,让其他企业进来,县里面非常希望这样做。因为县医保局直接面对医院,医院经常和他们叫苦,而且有怨言。但县级医保局没有这个权力。县医保局,以及市医保局都是政策执行者。
对于国家为什么搞集采,县医保局同志说的很直接:省钱。一方面为患者省钱,药品降价而且公立医院零差价销售,患者直接受惠。另一方面,医保支付压力也有所降低。
有些时候怀疑,医保局的人是不是都是饭桶?是不是不顾药企死活?是不是专门作恶?面对面谈一下就会发现,医保局的人并不是那么黑或那么无能,他们中大部分人也是想不断改进的。但是,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一项政策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在涉及到具体利益的情况下。
我的总体感觉是,集采政策对所有企业是公平的。企业发展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功,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还是要着眼长远。有些企业投机取巧,一时半会儿可能获得一定成功,但长久下来,画皮会剥掉,原形会露出来,各方面都会鄙视,最终会失败。
集采就是一个考验吧,影响不到企业长久发展的。

金山之旅03-28 11:01

看您最近参加了一些调研,地方医保局官员怎么说?

树旁站桩03-28 10:03

实地调研,这是真实情况——尽管这是药品或医用器材。
某个县医院药剂科主任反映,某家药企以低价竟得留置针供应权,医院采购后发现,该品种留置针针头钝化,病人叫苦不迭,医生只能受夹板气。和药企反映,人家有产品合格证书。但是据医生说,他们的产品就是国家标准的最下限,或者说勉强达标。为什么会这样?一位多年从业人员说,使用的材质不一样,生产出来的针头就不会一样。
药剂科主任还反应,同等规格的药品,不同厂家产品疗效差异明显。原因同上述。
想说的是:一味“灵魂砍价”,最后砍到了谁身上?药企吞下了苦果,当事人的政绩出来了,但患者真正像标榜的那样受益了吗?
$通化东宝(SH600867)$

金山之旅03-28 09:42

便宜没好货

东宝隐性价值03-28 09:10

真不二价,价二不真。

金山之旅03-27 22:52

所到之处,风声鹤唳,他们离罪人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