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割手册:掏空上市公司式分红

发布于: 雪球转发:66回复:87喜欢:157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好事。


为了改变投资者对A股上市公司铁公鸡的印象,监管长期以来都是鼓励现金分红,甚至有些监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不现金分红,不允许再融资。

很多投资者觉得分红要除权,甚至要交税,不如不分红。

其实持续现金分红最大的好处就是证明上市公司没有造假,可以证明上市公司赚来的利润都是真金白银。但是有时候,现金分红也会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割韭菜的工具。



一边分红、一边增发

宁波华翔2021年10月19日晚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20亿元(含税)。要知道,宁波华翔2020年净利润只有8.49亿元,2021年1-9月净利润也只有9.43亿元,一次现金分红超过2年赚的钱,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这种现金分红金额远大于当年实现净利润的我们可以成为特别现金分红计划。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现金分红金额往往根据净利润的比例来计算,比如今年赚了10亿,分红5亿,分红率就是50%,而分红率大于100%很显然不可持续。换言之,宁波华翔这种现金分红不可持续。

其次,宁波华翔分红的金额来源于哪里呢?

当然是以前年度累积的净利润。数据显示,宁波华翔2005年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78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2亿元,分红率约15%。截至到2021年内9月30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63.28亿元,本次现金分红20亿主要来源于这里。

再次,宁波华翔有那么多钱分红吗?

未分配利润余额可以作为计算分红的基数,但是并不代表上市公司真的可以分那么多钱。道理很简单,时间能分多少钱还是要看账面有没有那么多钱,如果上市公司利润并没有转化为现金流流进来,那么未分配利润余额只是数字罢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给恒大做建筑工程,2020年实现收入1000万元,账面利润100万元,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也是100万元,但是由于恒大没有给你钱,你想分红5万元也没有现金。

所以我们看宁波华翔,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1.21亿元,有息负债方面,短期借款7.27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确实有钱分20亿元,但是也有点捉襟见肘。

最后,为什么宁波华翔推出超额现金分红计划?

很简单,变相割韭菜。

原来,2021年2月,宁波华翔推出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向实控人控股公司峰梅实业定增募资不超23.13亿元,发行价格为12.31元/股,待此次发行完成后,周晓峰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公司3.73亿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45.76%(发行前为29.49%)。

这时候,特别分红等于高位减持,等于周晓峰及其一致行动人做了一个T:低位买入,高位卖出。

而且初善君可以肯定,宁波华翔的实际分红时间一定在增发完成之后,因为分红方案特地有一句话“若在分配预案实施前公司总股本由于股份回购、再融资新增股份上市等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分配比例将按分派总额不变的原则相应调整。”

按照发行后分红比例计算,周晓峰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分得9.15亿元。考虑到他们23.13亿参与增发,实际出资仅14亿元,但是获得了1.88亿股,单价仅为7.45元。目前宁波华翔股价24.70元。




掏空式分红

当然,有时候特别大额分红是典型的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比如另一家宁波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银亿股份,2018年披露2017年年报时,披露了特别分红政策,当年净利润16亿,打算分红28亿,分红率176%。然后2018年就开始了巨额亏损,2018年至2020年分别亏损5.7亿、71.7亿、10.9亿,三年亏损接近90亿元。


作为银亿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持有银亿股份78.55%的股权,实际获得分红超过22亿。此后,银亿股份还有持续的大额减持。那么如何判断特别分红属于掏空上市公司,还是与小股东分享盈利果实呢?

很简单,第一看货币资金扣除有息负债加上经营现金流后是否能覆盖分红金额,如果覆盖不了,就等于借钱分红。

比如银亿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账面货币资金41亿,当年经营现金流仅12亿,但是同时公司短期借款27.6亿,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28.5亿,P2P借款4亿,长期借款56亿,应付债券33亿,有息负债合计149亿。账面货币资金远小于有息负债,这就是典型的借钱分红,典型的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此后,银亿股份大额亏损,被ST甚至退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当然也有特别分红不是掏空上市公司的,核心在于没有借钱分红。比如中国神华2016年实现净利润227亿,但是分红高达591亿与,分红率260%。

中国神华2016年年报,期末货币资金508亿元,理财产品334亿元,当年经营现金流819亿元。

同时短期借款44亿,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78亿元,长期借款585亿元,应付债券153亿元。

在手现金+一年赚的现金等于1661亿元,有息负债1060亿元,当然有分红591亿元的能力。

事后看,中国神华依然保持很高的分红率和分红金额,2017年至2020年分别分红181亿、175亿、251亿和360亿元。

考虑到中国神华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分别为952亿、882亿、631亿、813亿和402亿,同时有息负债大幅减少,所以中国神华今年持续大额分红的概率很大。

总结一下大股东大额分红割韭菜的套路:一是一边分红,一边参与增发。二是掏空上市公司式分红,判断的核心要点是上市公司是否事借钱分红。

当然,虽然有割韭菜嫌疑,但是初善君希望所有上市公司都能效仿,多一些大额分红,这比大股东减持好一百倍。

免责声明:作者并不持有文中股票,以上分析仅是个人的跟踪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对您有点滴帮助,欢迎转发或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据说点“在看”的朋友,今年打新都会中签哦。

精彩讨论

芒果阳阳2021-10-20 22:57

交易所对这样的不正常分红为啥不发函?
平时一点屁事就发个不停。

一把偃月刀2021-10-20 23:58

一般几年不分红,突然巨额分红之前都会大股东定增(一般是融的钱),散户股权稀释,大股东获得巨额现金分红,这是挣得第一笔。增发价一般较低,后面股价表现一般都不错(这里有木有坐庄或者提前知道业绩大好就不知道了),待解禁后抛售,这是挣得第二笔。让子弹飞语录:说:豪绅先捐,百姓后捐。事成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风在何处2021-10-20 23:56

其实也能理解,浙商太精明,想从浙商口袋里拿钱简直难如登天。账上有钱,就想着怎么钱生钱,搞投资搞地产,就没想过扩大生产计划和创新研发。像龙盛这种公司,转型精细化工具有天然优势,奈何管理层内斗不断,短视浅薄,政治解读能力太弱。

空山人语2021-10-22 17:28

这种观点真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一次分红,小股民每股分1毛,大股东每股分5毛?又,退一万歩来说,想掏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直0分红就不会掏上市公司了?

宓悦2021-10-22 19:19

割肉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割。疼,却是自愿的,就像下围棋,为了大局,不得已放弃小利。还有一种是被动割,就是屎到屁股门,不得不拉,那就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是否斯文是否儒雅,什么后果,都顾不上了。
在房地产这个畸形市场,很难想象在二十年高速暴涨的红利期。各家房企却都是微利。有人说钱都让卖地的挣了,房企只能喝汤。但是就有那么一家李氏房企,在吃尽了房价上涨红利,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人家是怎么做的?
很简单,拿一块地,先盖成房子,捂着过十年,等价涨上天再卖。有人说不对啊,禁止捂盘惜售啊。可以变通一下,先招租嘛,等租够十年,再精装一下,顺便给提价增加点砝码。
那为什么其他的房企不这么做啊?因为贪啊,买一块地的钱,加上杠杆就能买十块地,这种好事谁不干?四海龙王来了,虾兵蟹将来了,小鱼小虾来了,最后连虾皮贝尖鱼子酱都来了,在这片红海里,大家备齐子弹用足杠杆争抢着拿地,谁拿的少谁吃亏,甭管多高的价先拿了再说。一轮轮的抢又造成价格猛涨,然而谁还管价格,反正拿了地盖了房就能出手,出手了就稳赚,傻子才不上呢。
然而银行是有风控的,到点得还。刚性还款前提下。房企们,只得盖好了赶紧出手,甚至没盖好,就先预售期房,回款了赶紧给人家还了。虽然知道再等等还能涨,但谁也等不起,而且利息都把利润吃的差不多了,趁还能赚点赶紧出手,拿了钱再投入下一轮抢地大战。就这样在这二十年的大牛市里,房企们进进出出,拼了老命挣钱,却错过了整个大牛市,手续费倒没少交。听起来倒挺像散户炒股的。这还没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牛市虽然你没吃着肉,但毕竟牛市来过了,而世间万物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牛市过了一定是熊市,靠这种玩法赚钱的人还能玩得下去吗?
这时我们的两大主角登场了,一位是王老板,一位是许老板。王老板是江湖的一哥,坐拥无数内外优质资源,且善于对外资产配置。将他国文娱企业买了个遍。嗅觉灵敏的他感知风向逆转,凭借江湖关系打探各种消息,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此时的风向是降杠杆。
暴风雪还未吹到,但整个办公室却像预见了不详的征兆,空气阴郁凝重。他点起一支烟,使劲吸了一口,却无心下咽,手微颤着,任凭带着热气的烟灰砸在手上,又像无形的云弥漫在视线中。从不抽完整根烟的他,却由着那团微弱的红点,若隐若现嗞嗞地吞噬完每一丝烟叶。决定是困难的,但决定又是事关生死不得不做。
吐出他国资产,向自己竞争对手出让核心资产。曾经白花花掏银子砸下来的,却像卖破烂出手了。自己都懒得再多看一眼,明明是再转头就存不住纵横的老泪。壮士不仅断腕,只要要不了命的都要断,直到顺应了风向。他不是螃蟹,既没有足够的腿,断了也不能再生。但为了活,只能断,必须断。自己从老大的地位栽下来,从前十的榜单被踢出来,现在前百的榜单也是若隐若现……
而后起之秀许老板,才不管什么风向,别人恐惧我贪婪,蒙着头加足马力上足杠杆搞生产。很快就跻身一线,并稳坐老大位置。暴富的和暴亏的其实是一拨人,成就他的素质也必然成为毁掉他的原罪。
这天在办公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他,隐约感到那个结果就要来了。虽然办公室有他设下的秘密逃生通道,他却不想放手这栋由他命名的帝国大厦。以前都是请请客送送礼,什么事不是一顿酒能解决的。虽然知道这次可能不一样,但是还是心存一丝侥幸,也许这次还能过去。他坐在老板椅上,助理递上现磨的咖啡,他抿了一口,不知是浓香还是苦涩。突然,他的嗓子眼被一股热腾腾咸腥味占据,来不及喊助手拿垃圾桶,一口鲜血喷出。助手吓了一跳,尖尖的高跟鞋乱转着,身体却不听使唤僵在那里,几秒后才缓过神来,抽出几张纸巾,在桌上慌乱擦着。老许摆了摆手,她怔了一下,好像要说什么。“已经来不及了”老许慢慢站起身,用纸巾简单擦拭两下,显然这满桌子的鲜血是不会被这么两下对付过去的。他好像也预感到早晚要出事。“就没有其他办法吗”带着点哭腔,她是许老板的贴身助理,是她看着他起大楼,看着他迎宾客,现在又要眼睁睁看着他楼塌了。“他们要的不仅是我的帝国,还要我……要我不存在”。他又尝了一口咖啡,暗淡的血色,与鲜亮的咖啡交融成一幅诡异的图画仿佛再昭示某种不详的结果。
嗵嗵嗵几声急促的脚步声,来者不少也更不善。而那杯咖啡好像起了安眠药的作用,让他慵懒地歪在真皮的老板椅上,仿佛下面发生的与他无关了……
若干年后人们提起当初的老王总是一脸嘲讽,“有钱的没有一个好人,这就是报应”“这就有点钱烧的,吃进去的都得吐出来。”“富不过三代,这刚一代就玩完了”。而同样是老许却赚足了同情——毕竟谁还不会给死人一点怜悯呢。而此时半拉身子骨的老王却在偷笑,身在国外的老李一声唏嘘……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1-10-20 22:57

交易所对这样的不正常分红为啥不发函?
平时一点屁事就发个不停。

一般几年不分红,突然巨额分红之前都会大股东定增(一般是融的钱),散户股权稀释,大股东获得巨额现金分红,这是挣得第一笔。增发价一般较低,后面股价表现一般都不错(这里有木有坐庄或者提前知道业绩大好就不知道了),待解禁后抛售,这是挣得第二笔。让子弹飞语录:说:豪绅先捐,百姓后捐。事成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2021-10-22 17:28

这种观点真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一次分红,小股民每股分1毛,大股东每股分5毛?又,退一万歩来说,想掏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直0分红就不会掏上市公司了?

2021-10-22 19:19

割肉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割。疼,却是自愿的,就像下围棋,为了大局,不得已放弃小利。还有一种是被动割,就是屎到屁股门,不得不拉,那就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是否斯文是否儒雅,什么后果,都顾不上了。
在房地产这个畸形市场,很难想象在二十年高速暴涨的红利期。各家房企却都是微利。有人说钱都让卖地的挣了,房企只能喝汤。但是就有那么一家李氏房企,在吃尽了房价上涨红利,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人家是怎么做的?
很简单,拿一块地,先盖成房子,捂着过十年,等价涨上天再卖。有人说不对啊,禁止捂盘惜售啊。可以变通一下,先招租嘛,等租够十年,再精装一下,顺便给提价增加点砝码。
那为什么其他的房企不这么做啊?因为贪啊,买一块地的钱,加上杠杆就能买十块地,这种好事谁不干?四海龙王来了,虾兵蟹将来了,小鱼小虾来了,最后连虾皮贝尖鱼子酱都来了,在这片红海里,大家备齐子弹用足杠杆争抢着拿地,谁拿的少谁吃亏,甭管多高的价先拿了再说。一轮轮的抢又造成价格猛涨,然而谁还管价格,反正拿了地盖了房就能出手,出手了就稳赚,傻子才不上呢。
然而银行是有风控的,到点得还。刚性还款前提下。房企们,只得盖好了赶紧出手,甚至没盖好,就先预售期房,回款了赶紧给人家还了。虽然知道再等等还能涨,但谁也等不起,而且利息都把利润吃的差不多了,趁还能赚点赶紧出手,拿了钱再投入下一轮抢地大战。就这样在这二十年的大牛市里,房企们进进出出,拼了老命挣钱,却错过了整个大牛市,手续费倒没少交。听起来倒挺像散户炒股的。这还没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牛市虽然你没吃着肉,但毕竟牛市来过了,而世间万物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牛市过了一定是熊市,靠这种玩法赚钱的人还能玩得下去吗?
这时我们的两大主角登场了,一位是王老板,一位是许老板。王老板是江湖的一哥,坐拥无数内外优质资源,且善于对外资产配置。将他国文娱企业买了个遍。嗅觉灵敏的他感知风向逆转,凭借江湖关系打探各种消息,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此时的风向是降杠杆。
暴风雪还未吹到,但整个办公室却像预见了不详的征兆,空气阴郁凝重。他点起一支烟,使劲吸了一口,却无心下咽,手微颤着,任凭带着热气的烟灰砸在手上,又像无形的云弥漫在视线中。从不抽完整根烟的他,却由着那团微弱的红点,若隐若现嗞嗞地吞噬完每一丝烟叶。决定是困难的,但决定又是事关生死不得不做。
吐出他国资产,向自己竞争对手出让核心资产。曾经白花花掏银子砸下来的,却像卖破烂出手了。自己都懒得再多看一眼,明明是再转头就存不住纵横的老泪。壮士不仅断腕,只要要不了命的都要断,直到顺应了风向。他不是螃蟹,既没有足够的腿,断了也不能再生。但为了活,只能断,必须断。自己从老大的地位栽下来,从前十的榜单被踢出来,现在前百的榜单也是若隐若现……
而后起之秀许老板,才不管什么风向,别人恐惧我贪婪,蒙着头加足马力上足杠杆搞生产。很快就跻身一线,并稳坐老大位置。暴富的和暴亏的其实是一拨人,成就他的素质也必然成为毁掉他的原罪。
这天在办公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他,隐约感到那个结果就要来了。虽然办公室有他设下的秘密逃生通道,他却不想放手这栋由他命名的帝国大厦。以前都是请请客送送礼,什么事不是一顿酒能解决的。虽然知道这次可能不一样,但是还是心存一丝侥幸,也许这次还能过去。他坐在老板椅上,助理递上现磨的咖啡,他抿了一口,不知是浓香还是苦涩。突然,他的嗓子眼被一股热腾腾咸腥味占据,来不及喊助手拿垃圾桶,一口鲜血喷出。助手吓了一跳,尖尖的高跟鞋乱转着,身体却不听使唤僵在那里,几秒后才缓过神来,抽出几张纸巾,在桌上慌乱擦着。老许摆了摆手,她怔了一下,好像要说什么。“已经来不及了”老许慢慢站起身,用纸巾简单擦拭两下,显然这满桌子的鲜血是不会被这么两下对付过去的。他好像也预感到早晚要出事。“就没有其他办法吗”带着点哭腔,她是许老板的贴身助理,是她看着他起大楼,看着他迎宾客,现在又要眼睁睁看着他楼塌了。“他们要的不仅是我的帝国,还要我……要我不存在”。他又尝了一口咖啡,暗淡的血色,与鲜亮的咖啡交融成一幅诡异的图画仿佛再昭示某种不详的结果。
嗵嗵嗵几声急促的脚步声,来者不少也更不善。而那杯咖啡好像起了安眠药的作用,让他慵懒地歪在真皮的老板椅上,仿佛下面发生的与他无关了……
若干年后人们提起当初的老王总是一脸嘲讽,“有钱的没有一个好人,这就是报应”“这就有点钱烧的,吃进去的都得吐出来。”“富不过三代,这刚一代就玩完了”。而同样是老许却赚足了同情——毕竟谁还不会给死人一点怜悯呢。而此时半拉身子骨的老王却在偷笑,身在国外的老李一声唏嘘……
网页链接

2021-10-20 22:52

尔虞我诈

2021-10-27 17:04

请教一下,我有些疑问:1.对于第一种“一边分红、一边增发”的情况,只有低价增发的时候才能占到便宜吧,否则增发价和当时股民的股价是一样的,其实也没损害小股东利益吧?2.对于第二种“掏空式分红”的情况,其实就是让上市公司背负上债务,然后股东把钱分红分了,前提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否则小股东一样也享受分红了,没什么损失吧?
有知道的回答一下吗,我不懂

2021-10-21 06:17

中公教育就是这样干的

2021-10-20 23:41

也要提防$浙江龙盛(SH600352)$ 看似估值低的票。账面大量现金也不分红,行业天花板看得见的情况下却又拿着现金去搞房地产,不仅自己开发还举牌地产公司。

2021-10-21 23:53

我知道你还想说某大,哈哈!

2021-10-21 00:43

汤臣倍健,分红11亿,增发30亿属于掏空式分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