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用笔记记录成长的脚印👣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梁孝永康翻译版
1987

什么时机去借钱

我们比较希望能够预先准备而不是事后补救去借债。一家公司如果能同时管理好资产负债表两侧,就会有不错的成绩,这代表一方面要能够将资产的报酬率提高,另一方面要能够将负债的资金成本降低,若是两边都能碰巧兼顾那就太好了。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情况刚好相反,当资金吃紧时,负债的成本上升,这正是对外并购的好时机,因为便宜的资金成本会让并购价飚上天。我们的结论是,在举债的时机选择上,有时应该跟配置资产方面的动作分开做。

当然,何为吃紧、何为便宜的资金很难有一个清楚的分野,我们无法预测利率的走向,所以我们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随机地在市场还没有那么悲观时借钱,期望之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并购或投资标的。我们一个基本原则是,如果你想要猎捕那种罕见且移动迅速的大象,那么你的枪支就要随时上膛准备。

这种先准备资金,之后再买进扩张的政策,虽然会对我们短期内的盈利造成影响,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年息10%的2.5亿借款,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数目,不会迫使我们从事一些短期高风险的投资,只要我们能在未来五年内找到理想的目标猎物,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菜鸟阿东注👣

不计短期得失、在恐慌前的事先准备,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融资渠道非常有限,提前准备恐怕很难做到。但我们也许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做到在股价远低于价值时,有能力开启合理且安全的融资仓位,在顶部时,果断卸掉任何融资仓位。因为融资仓位与股价有连带关系,所以越谨慎越好。

第二点,我们不能像巴菲特一样在熊市恐慌到来前预先借入现金等待,但我们可以在牛市期间不再新增资金买入,而把收到的股息、卖出的高股价证券换回的现金、其它资产或工作收到的闲置现金囤积起来,等待出现群体性恐慌带来了好机会时,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