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用笔记记录成长的脚印👣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梁孝永康翻译版
1987

控制回撤

他们的做法发展到极致,便形成所谓的投资组合保险,一个在1986到1987年间广为基金经理人所接受的策略。这种策略只不过是像投机者损单一样,当组合或是类似指数期货价格下跌时就必须处分持股,这种策略只要下跌到一定程度就会涌出一大堆卖单,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高达600-800亿的股票投资在1987年十月中旬面临一触即发的险境。

菜鸟阿东注👣

巴菲特会控制回撤吗?

如果会,那市场普遍的控制回撤方法和巴菲特的控制回撤有哪些不同?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倡导长期持有不卖,所以根本用不着控制回撤。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巴菲特在早期管理合伙人公司时,是会主动控制回撤的。巴菲特早期的努力目标是跑赢道指10个百分点,后来在60年代的牛市中,调整为5个百分点。从13年的经营业绩来看,他确实做到了,而且不论牛熊,每一年都做到了跑赢指数。完全归结于运气好,我想是不足以解释持续13年的结果。

巴菲特对待回撤的方法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结果。

主动控制是指买入前根据能力圈内的机会合理安排资产配置仓位,避免出现因为个股过于重仓波动剧烈影响到整个组合跑输指数,同时随时寻找与市场波动无关的其它投资机会(如套利类和控制类);这一点,芒格和巴菲特风格不同,他的基金波动巨大。

被动结果是指卖出高估或价值回归的企业后,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投资机会,被动持有现金类资产,最终形成了控制回撤的结果。

巴菲特控制回撤的动作发生在下跌之前(但并不知道也不预测什么时候股价会下跌),而市场大多数人的控制回撤是发生在下跌正在发生之时,也许极少数人也能通过精确预测下跌来提前控制回撤(但不知道是实力还是运气)。

巴菲特文中讲到的踩踏现象就是控制行为发生在下跌时的群体效应。

实际上,我认为巴菲特控制回撤不是目的,他的目的是长期利益最大化,如果能够长期利益最大化,过程中颠簸一点,也没有关系。但很多基金经理会把控制回撤当作管理目标,从而牺牲掉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初心。这不能全怪他们短视,因为他们面对的客户是短视的,一旦回撤过大,会造成恐慌性赎回,给基金运转带来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