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用笔记记录成长的脚印👣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梁孝永康翻译版
1987

合理价格+绩优公司

每次我们都试着买进一些长期看好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绩优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公司,查理跟我发现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2002)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依旧没有什么动作。查理跟我对伯克希尔现有主要部位持股越来越满意。一方面由于投资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同期其股价反而下滑。不过我们还是无意增持,虽然公司前景不错,但它们还未被低估。

尽管股市连跌三年,相对地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吸引力。但我们还是很难找到真正能够吸引我们兴趣的投资标的。这可谓是先前网络泡沫所以留下来的后遗症,不幸的是,狂欢过后的宿醉还未完全消退。

查理跟我目前对股票投资还是退避三舍。除非我们能发现至少可以获得税前10%报酬的几率相当高时(扣除所得税后净得6.5-7%的报酬,或税后约15PE以内,税前约10PE以内),否则我们宁可旁观,即使是忍受短期闲置资金不到1%的税后报酬。成功的投资本身就必须要有耐心。

(2011)2010年9月,我们宣布,伯克希尔公司将会以最高相当于账面价值110%的价格回购自己的股票。只有满足两个条件我们才会回购:(1)账上有充足的现金,完全能满足营运需求和流动性需求;(2)保守估算,这家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相对于内在价值打了相当大的折扣。

不论是收购还是回购,资本配置的第一条铁律都是:在某一价格投资是聪明的行为,而另一价格确实愚蠢的。

(2012)我们之前说以账面价值110%回购,但事实上这不现实。因此我们12月将上限提高到了120%。

(2013)去年伯克希尔在“四大”上的投资比例都上升了——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富国银行。以年末持股比例计算,2013年“四大”归属于我们的利润为44亿,而我们的报表上只有14亿的分红。(注:本年底四大持仓总市值550亿,相当于11PE)

(2014)四大2014年归属于伯克希尔利润47亿(三年前为33亿,年化增速13%)

菜鸟阿东注👣

便宜的价格定义是:低于营运资本或清算价值;

合理的价格定义又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用2倍国债利率来定义,而当国债进入零息时代,又该如何?

如果用PE来定义,国债的浮动又必然会影响合理PE的变化;

如果用现金流折现来定义,但是未来现金流究竟是多少、折现率选择多少都是问题。

显然巴菲特的合理价格和大多数人理解的合理价格并不太一样,从他中期以5年“1美元”翻一番的原则来看,至少15%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当然这个预期肯定不是建立在牛市投机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合理价格的标准。

再以2011年晚期1.1PB的回购价格、2011-2021年10年股价年复合16.5%增速计算,也恰好是15%的资本回报率

我对合理价格定义为在谨慎估值的情况下,3年翻一番。我的标准看似比巴菲特高,实则恰好相反,是更低,因为只有更低的价格才能更好保护认知能力不够的我。

2013年的四大增持,假设四大平均ROE20%,留存70%的净利润,那么内在价值增速将是14%,11PE即静态投资资本回报率9%,即如果留存收益再投资收益不佳,9%的资本回报率也可以接受,如果留存收益再投资收益保持以前14%的水平,那么复合收益率就能达到14%以上。这就是成长股的合理价格。(尽管IBM富国银行可口可乐2014年后业绩就不再增长,但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很难判断这种趋势会戛然而止,所以在大量资金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坚持持有也没有毛病,但对于追求超额收益的小投资者而言,坚持持有可能就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