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要趁早,长见识也要趁早!你一定没听过的“乘法”原则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35喜欢:61

写于:2023-12-19

在我们这个江湖里,所有人都喜欢走捷径,而这些捷径,基本都是方法层面,也就是“术”的层面。

我们国人特别痴迷于“术”,尤其是相比于“道”。

因为“道”更像是内功,很难一蹴而就,而“术”则是好上手学的东西。

不过,即使是内在,也不完全等于内功。

比如无崖子能够把毕生功力传授给虚竹,但是身怀绝技的虚竹,心智却也跟不上,所以最开始还是傻头傻脑,江湖经验极差,还是要靠自己历练和成长。

他真正的成长,其实是亲生父母刚相认又阴阳两别,这种事儿特别历练心境,也很残忍。

道、法、术、器,越到后面越容易痴迷,因为更外在了,看似好掌握。

比如“器”,倚天剑屠龙刀在手,很多人就认为江山他就有了,但事实上,没有能力驾驭的,最终还是引火上身。

走捷径的招式,特别容易吸引眼球,只因为这是一件顺人性的事情。

比如书店里摆放的:七天减肥大法,三天速记单词。

再比如健身房里:一个月帮你塑型成功,七天魔鬼身材训练法。

大家看,这种标题特别吸引人,也非常好起,就是前面强调时间短,后面强调效果好,一组合就行了。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尽早去屏蔽这些事情,因为欲速则不达,这些东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终还会让你失去心气。

就像一个孩子,天天痴迷几天速成法,最终他肯定在学习上面没有韧性,成绩也不理想。

大家凡事,都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孩子是不是鼓励,然后再反过来思考自己,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孩子的心更为赤诚。

即使是抢劫犯,也会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

能传世的,才是你们应该去做的,而不能顺着自己的人性,因为人性有弱点。

其实,应该趁早接触高级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好作品,好的思想,这样你就不会过多的消耗精力去花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面。

我举个例子,比如战争片,有些就拍的热血沸腾,贴近真实,可能演员为了靠近人物还会提前减肥几十斤,你能身临其境体会战争的残酷。

但是,也有些神剧,穿着皮夹克涂着口红就上战场了,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如果你没有看过上面的优秀作品,你会觉得这个神剧也行,因为欣赏水平就在这。

但是,如果一个人最先看的就是好剧,那么后面的剧他是看不下去的,也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了,那么精力就能用在更值得的地方。

就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即使是00后去评价,也是最经典的版本艺术水平最高,说实话,我是看过比较经典的版本,后来的再次翻拍,就有点看不下去。

这还真不一定是先入为主,有些神剧即使先拍,它也是个烂片。

所以,吃亏要趁早,长见识也要趁早。

当你读过苏东坡,白居易,杜甫,李白,你就很难对现代人写的打油诗感兴趣,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读过经典著作,他有可能对现在的诗也觉得不错。

比如网上的打油诗,还有某些教授诗人作品。什么她尿了一个坑,他尿了一条线,哎呀,这是诗么。

还是接受高级点的吧,要不然审美一步步走,很消耗的。

做人,真的没有必要一步步往上更新经验,这是最浪费时间的,有时候一步到位是最高效的。

就像我当年,就是想出人头地,所以我就直接去北京了,我也没必要找几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去过度。

我认为的捷径,不是利用别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博眼球,比如什么七天减肥法。

而是节省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专注去攻克自己喜欢的领域。

路上有个漂亮的男生或者女生,就会吸引异性的回头率,这些人回头看的时候,都有可能头撞电线杆,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专注了,把精力分散在了那个高颜值的人身上。

我认识一个北京本地的朋友,90年代就玩摇滚,后来做起了买卖,承接一些演唱会,帮着艺人搭线接剧等等。

我就发现他,对任何高颜值的美女帅哥都没兴趣,有一次我们吃饭,饭店里进来个漂亮的女孩,他真的是很自然一秒钟都没停留,后来我问他,他才意识到说:“刚刚有漂亮的么?没注意,我实在见太多俊男靓女了,都审美疲劳了。”

后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见识的越少,就会好奇,就会想去体验,然后就会把心思和精力消耗在这里。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各种美好,所以就要让自己不断长见识,然后把自己关注的点提高,把精力用在该有的地方。

老钟曾经说过:“其实很多女人选男人的思路是错的,有些男的恋爱经历丰富,甚至花花公子,婚后可能非常专一,因为吃过见过了,这种男的之所以见识多可能还是相对优秀。反而一些男的看着老实,实际上只是没有土壤或者条件,如果婚后有钱了,他们满脑子就是想着去体验体验。”

有的人需要身体力行去体验,悟性高的人多读书,听人教诲也会少走弯路,就像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要么就是让他玩到吐自己戒了,要么就是父母教诲,悟性高的孩子就能听进去,从而觉得这事儿没有意思。

当然,前提是父母口才不错,而且确实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所以父母经历也很重要。

我今年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一开始时候他很激动,有时甚至睡觉都睡不着,这就是没有见识,浪费时间和精力。

后来去的地方多了,也就没有前一夜睡不着的情况,坐飞机也不一直望着窗外了,就坐在那边休息。

江湖里的层级特别多,往上走一步,都有一层的东西去体验,你完全不必担心什么都体验过会丧失好奇心,其实好奇心一直在,只不过在换目标罢了。

在欧洲很多贵族的孩子,其实对钱财看得根本不重,他们更多精力放在了求知,信仰等精神层面,所以很多你们听过的大科学家,思想家,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家境很殷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层面,其实书读多了的人也有见识,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更容易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有时候就是做减法,增长见识就是被动在做减法。

人只有知道,什么事是能力以外的做不了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其实剩下的,就没那么多了。

所谓,不值得做的,其实就是自己带的层面筛选的,或者长了见识之后不痴迷的。

大家记住,一个孩子,小时候喜欢吃棒棒糖,结果吃了,这个棒棒糖的事儿也就过去了,他不会想着,大了也不会再吃了。

如果他一直没有机会吃,即使长大了,也会弥补这个遗憾。

其实,司空见惯的事情,经历过无数次的,除非是兴趣所在,否则一般人就不会去做了,就像去景区,导游和司机一般都懒得转了,因为去过太多次,不过导游有工作在身,不得不去罢了。

说到刚刚的道、法、术、器,其实这些东西可以简化,就是内在和外在,亦或者是人和物事的组合。

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乘法的原则。

一个人如果是负数,即使术法器再厉害,也于事无补,反而反噬的力量就越大。

比如一个三岁孩子,他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就可以看成负数,成事不足。

因为太小了,这个时候你给他一把AK47,确实是好的器,但是结局一定很差,因为负数乘以正数,最后就是负数。

如果一个上阵杀敌的人,他能力就是正数,你给他一个AK47,就很匹配,说到底就是当事人要能驾驭外界的事或者物。

孩子是负数,什么也是负数呢?也就是没什么用处的东西,比如小鸭子啊,小皮球啊,这些其实在实用性基本等于零或者负数,但是负负得正,孩子+小鸭子,这俩看似没什么用的相乘,就能得到很多快乐,结果就是好的。

当然,一个上阵杀敌的人,你给他一个小鸭子,他也就是炮灰了,因为乘起来,也是负数。

你们看,我这个逻辑,是不是挺厉害的,我自己觉得还不错。

同理啊,很多事情都能套用这个公司,负数与正数,不一定是能力,还有可能是人品道德,比如一个道德差的人,掌握了术器,最后也是负数,因为他是个祸害。

所以,如果有智慧,就应该明白,一个人怎么样,他的内在如何,才是关键,然后才是匹配好的外在因素,还有就是不要去过分在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上,消耗精力。

这篇文章,希望老读者能明白,我们任何思考都要从自身和外在多角度考虑,也要想一下乘法原则,不合理的搭配,就是负数。

(之前写于公号文章,统一复制过来)$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2023-12-24 21:30

越早体验越容易放下

2023-12-26 07:16

老师,我发现一个规律:股性如人性。

2023-12-25 08:4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层面,其实书读多了的人也有见识,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更容易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有时候就是做减法,增长见识就是被动在做减法。
人只有知道,什么事是能力以外的做不了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其实剩下的,就没那么多了。
所谓,不值得做的,其实就是自己带的层面筛选的,或者长了见识之后不痴迷的。

2023-12-25 12:49

写于:2023-12-19
在我们这个江湖里,所有人都喜欢走捷径,而这些捷径,基本都是方法层面,也就是“术”的层面。
我们国人特别痴迷于“术”,尤其是相比于“道”。
因为“道”更像是内功,很难一蹴而就,而“术”则是好上手学的东西。
不过,即使是内在,也不完全等于内功。
比如无崖子能够把毕生功力传授给虚竹,但是身怀绝技的虚竹,心智却也跟不上,所以最开始还是傻头傻脑,江湖经验极差,还是要靠自己历练和成长。
他真正的成长,其实是亲生父母刚相认又阴阳两别,这种事儿特别历练心境,也很残忍。
道、法、术、器,越到后面越容易痴迷,因为更外在了,看似好掌握。
比如“器”,倚天剑屠龙刀在手,很多人就认为江山他就有了,但事实上,没有能力驾驭的,最终还是引火上身。
走捷径的招式,特别容易吸引眼球,只因为这是一件顺人性的事情。
比如书店里摆放的:七天减肥大法,三天速记单词。
再比如健身房里:一个月帮你塑型成功,七天魔鬼身材训练法。
大家看,这种标题特别吸引人,也非常好起,就是前面强调时间短,后面强调效果好,一组合就行了。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尽早去屏蔽这些事情,因为欲速则不达,这些东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终还会让你失去心气。
就像一个孩子,天天痴迷几天速成法,最终他肯定在学习上面没有韧性,成绩也不理想。
大家凡事,都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孩子是不是鼓励,然后再反过来思考自己,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孩子的心更为赤诚。
即使是抢劫犯,也会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
能传世的,才是你们应该去做的,而不能顺着自己的人性,因为人性有弱点。
其实,应该趁早接触高级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好作品,好的思想,这样你就不会过多的消耗精力去花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面。
我举个例子,比如战争片,有些就拍的热血沸腾,贴近真实,可能演员为了靠近人物还会提前减肥几十斤,你能身临其境体会战争的残酷。
但是,也有些神剧,穿着皮夹克涂着口红就上战场了,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如果你没有看过上面的优秀作品,你会觉得这个神剧也行,因为欣赏水平就在这。
但是,如果一个人最先看的就是好剧,那么后面的剧他是看不下去的,也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了,那么精力就能用在更值得的地方。
就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即使是00后去评价,也是最经典的版本艺术水平最高,说实话,我是看过比较经典的版本,后来的再次翻拍,就有点看不下去。
这还真不一定是先入为主,有些神剧即使先拍,它也是个烂片。
所以,吃亏要趁早,长见识也要趁早。
当你读过苏东坡,白居易,杜甫,李白,你就很难对现代人写的打油诗感兴趣,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读过经典著作,他有可能对现在的诗也觉得不错。
比如网上的打油诗,还有某些教授诗人作品。什么她尿了一个坑,他尿了一条线,哎呀,这是诗么。
还是接受高级点的吧,要不然审美一步步走,很消耗的。
做人,真的没有必要一步步往上更新经验,这是最浪费时间的,有时候一步到位是最高效的。
就像我当年,就是想出人头地,所以我就直接去北京了,我也没必要找几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去过度。
我认为的捷径,不是利用别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博眼球,比如什么七天减肥法。
而是节省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专注去攻克自己喜欢的领域。
路上有个漂亮的男生或者女生,就会吸引异性的回头率,这些人回头看的时候,都有可能头撞电线杆,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专注了,把精力分散在了那个高颜值的人身上。
我认识一个北京本地的朋友,90年代就玩摇滚,后来做起了买卖,承接一些演唱会,帮着艺人搭线接剧等等。
我就发现他,对任何高颜值的美女帅哥都没兴趣,有一次我们吃饭,饭店里进来个漂亮的女孩,他真的是很自然一秒钟都没停留,后来我问他,他才意识到说:“刚刚有漂亮的么?没注意,我实在见太多俊男靓女了,都审美疲劳了。”
后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见识的越少,就会好奇,就会想去体验,然后就会把心思和精力消耗在这里。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各种美好,所以就要让自己不断长见识,然后把自己关注的点提高,把精力用在该有的地方。
老钟曾经说过:“其实很多女人选男人的思路是错的,有些男的恋爱经历丰富,甚至花花公子,婚后可能非常专一,因为吃过见过了,这种男的之所以见识多可能还是相对优秀。反而一些男的看着老实,实际上只是没有土壤或者条件,如果婚后有钱了,他们满脑子就是想着去体验体验。”
有的人需要身体力行去体验,悟性高的人多读书,听人教诲也会少走弯路,就像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要么就是让他玩到吐自己戒了,要么就是父母教诲,悟性高的孩子就能听进去,从而觉得这事儿没有意思。
当然,前提是父母口才不错,而且确实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所以父母经历也很重要。
我今年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一开始时候他很激动,有时甚至睡觉都睡不着,这就是没有见识,浪费时间和精力。
后来去的地方多了,也就没有前一夜睡不着的情况,坐飞机也不一直望着窗外了,就坐在那边休息。
江湖里的层级特别多,往上走一步,都有一层的东西去体验,你完全不必担心什么都体验过会丧失好奇心,其实好奇心一直在,只不过在换目标罢了。
在欧洲很多贵族的孩子,其实对钱财看得根本不重,他们更多精力放在了求知,信仰等精神层面,所以很多你们听过的大科学家,思想家,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家境很殷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层面,其实书读多了的人也有见识,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更容易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有时候就是做减法,增长见识就是被动在做减法。
人只有知道,什么事是能力以外的做不了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其实剩下的,就没那么多了。
所谓,不值得做的,其实就是自己带的层面筛选的,或者长了见识之后不痴迷的。
大家记住,一个孩子,小时候喜欢吃棒棒糖,结果吃了,这个棒棒糖的事儿也就过去了,他不会想着,大了也不会再吃了。
如果他一直没有机会吃,即使长大了,也会弥补这个遗憾。
其实,司空见惯的事情,经历过无数次的,除非是兴趣所在,否则一般人就不会去做了,就像去景区,导游和司机一般都懒得转了,因为去过太多次,不过导游有工作在身,不得不去罢了。
说到刚刚的道、法、术、器,其实这些东西可以简化,就是内在和外在,亦或者是人和物事的组合。
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乘法的原则。
一个人如果是负数,即使术法器再厉害,也于事无补,反而反噬的力量就越大。
比如一个三岁孩子,他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就可以看成负数,成事不足。
因为太小了,这个时候你给他一把AK47,确实是好的器,但是结局一定很差,因为负数乘以正数,最后就是负数。
如果一个上阵杀敌的人,他能力就是正数,你给他一个AK47,就很匹配,说到底就是当事人要能驾驭外界的事或者物。
孩子是负数,什么也是负数呢?也就是没什么用处的东西,比如小鸭子啊,小皮球啊,这些其实在实用性基本等于零或者负数,但是负负得正,孩子+小鸭子,这俩看似没什么用的相乘,就能得到很多快乐,结果就是好的。
当然,一个上阵杀敌的人,你给他一个小鸭子,他也就是炮灰了,因为乘起来,也是负数。
你们看,我这个逻辑,是不是挺厉害的,我自己觉得还不错。
同理啊,很多事情都能套用这个公司,负数与正数,不一定是能力,还有可能是人品道德,比如一个道德差的人,掌握了术器,最后也是负数,因为他是个祸害。
所以,如果有智慧,就应该明白,一个人怎么样,他的内在如何,才是关键,然后才是匹配好的外在因素,还有就是不要去过分在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上,消耗精力。
这篇文章,希望老读者能明白,我们任何思考都要从自身和外在多角度考虑,也要想一下乘法原则,不合理的搭配,就是负数。
(之前写于公号文章,统一复制过来)网页链接{$上证指数(SH000001)$} 网页链接{$深证成指(SZ399001)$} 网页链接{$创业板指(SZ399006)$}

2023-12-25 04:31

能传世的,才是你们应该去做的,而不能顺着自己的人性,因为人性有弱点。

2023-12-25 05:23

寿老,如这些人能早早克己复礼,世上应该会少一半出轨,或少小三小四。因缺德和缺信仰,导致出现很多不伦不类!

2023-12-25 09:28

我认为的捷径,不是利用别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博眼球,比如什么七天减肥法。
而是节省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专注去攻克自己喜欢的领域。
路上有个漂亮的男生或者女生,就会吸引异性的回头率,这些人回头看的时候,都有可能头撞电线杆,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专注了,把精力分散在了那个高颜值的人身上。
我认识一个北京本地的朋友,90年代就玩摇滚,后来做起了买卖,承接一些演唱会,帮着艺人搭线接剧等等。
我就发现他,对任何高颜值的美女帅哥都没兴趣,有一次我们吃饭,饭店里进来个漂亮的女孩,他真的是很自然一秒钟都没停留,后来我问他,他才意识到说:“刚刚有漂亮的么?没注意,我实在见太多俊男靓女了,都审美疲劳了。”
后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见识的越少,就会好奇,就会想去体验,然后就会把心思和精力消耗在这里。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各种美好,所以就要让自己不断长见识,然后把自己关注的点提高,把精力用在该有的地方。
老钟曾经说过:“其实很多女人选男人的思路是错的,有些男的恋爱经历丰富,甚至花花公子,婚后可能非常专一,因为吃过见过了,这种男的之所以见识多可能还是相对优秀。反而一些男的看着老实,实际上只是没有土壤或者条件,如果婚后有钱了,他们满脑子就是想着去体验体验。”
有的人需要身体力行去体验,悟性高的人多读书,听人教诲也会少走弯路,就像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要么就是让他玩到吐自己戒了,要么就是父母教诲,悟性高的孩子就能听进去,从而觉得这事儿没有意思。
当然,前提是父母口才不错,而且确实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所以父母经历也很重要。
我今年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一开始时候他很激动,有时甚至睡觉都睡不着,这就是没有见识,浪费时间和精力。
后来去的地方多了,也就没有前一夜睡不着的情况,坐飞机也不一直望着窗外了,就坐在那边休息。
江湖里的层级特别多,往上走一步,都有一层的东西去体验,你完全不必担心什么都体验过会丧失好奇心,其实好奇心一直在,只不过在换目标罢了。
在欧洲很多贵族的孩子,其实对钱财看得根本不重,他们更多精力放在了求知,信仰等精神层面,所以很多你们听过的大科学家,思想家,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家境很殷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层面,其实书读多了的人也有见识,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更容易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有时候就是做减法,增长见识就是被动在做减法。
人只有知道,什么事是能力以外的做不了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其实剩下的,就没那么多了。
所谓,不值得做的,其实就是自己带的层面筛选的,或者长了见识之后不痴迷的。
大家记住,一个孩子,小时候喜欢吃棒棒糖,结果吃了,这个棒棒糖的事儿也就过去了,他不会想着,大了也不会再吃了。
如果他一直没有机会吃,即使长大了,也会弥补这个遗憾。

2023-12-25 07:27

要去做大概率能做成的事

2023-12-25 00:37

乘法原则 这样说 太方便理解了

后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见识的越少,就会好奇,就会想去体验,然后就会把心思和精力消耗在这里。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各种美好,所以就要让自己不断长见识,然后把自己关注的点提高,把精力用在该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