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推出秒送业务,最快9分钟送货上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达达集团最新财报出炉

今日(5月16日),承担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的达达集团发布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达达集团总营收达到25亿元,其中达达快送业务营收为12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增速创下了过去八个季度的新高。

达达财报 图源:达达集团黑板报

具体来看,达达快送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为各连锁商户提供的城内配送服务订单量的增加。这一增长趋势不仅体现了达达快送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了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战略布局的成效。

然而,与此同时,京东到家业务的净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18亿元下降至本季度的13亿元。这一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营收的减少,以及京东全面推行的订单金额超过人民币59元免配送费计划的调整。

自2024年2月起,订单门槛进一步降低至人民币29元,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新用户并提高了订单转化率、新客转化率提升20%,7日留存率提升10%以上,老客的复购率也提升了近30%,但同时也导致了履约服务营收的减少。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达达集团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3.3亿元,虽然较2023年同期的3.5亿元有所收窄,但累计近7年的数百亿亏损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一持续亏损的状态不仅考验着达达集团的盈利能力,也对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的稳盘构成了潜在威胁。

达达集团亏损情况 图源:达达集团财报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达达集团在前段时间还曝出了业绩造假的消息。今年1月8日,达达发布公告称,在例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可疑行为,这可能导致公司2023年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的某些收入存在疑问。

随后,京东集团也发布公告证实了这一事件,并表示将委托第三方进行重新审计。

经过三个月的独立审查,达达集团最终确认在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前三季度存在内部虚假交易,导致收入被夸大约5.68亿元,营运成本被夸大约5.76亿元。

虽然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查结果表明此次财务风波公司管理层没有参与策划,为个别员工所为,但这一事件无疑对达达集团的财务真实性和市场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股价暴跌和投资者信心动摇成为直接后果。

面对当前的困境,京东并未坐视不理。在不久前,达达集团董事会已批准启动一项股票回购计划,计划通过自有资金,在今后2年内回购人民币最高约3亿元的股票。

但挽救达达集团的信誉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行动仍迫在眉睫。

京东编织即时零售大网

因此,京东做出了挽救的第一步。

京东宣布将原有的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进行全面整合升级,推出全新的京东秒送品牌,提供最快9分钟送达服务。

目前,京东App中原本“小时达”的各类消费者触点已全面更新为“秒送”,包括顶部双首页入口名称、搜索结果标签等。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App首页也逐步上线了秒送专区,这不仅为商家和商品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也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多样化的优惠活动。

京东秒送专区 图源:京东APP

其实,往回看,京东对于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和决心从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早在去年,京东就开始深度介入达达集团的管理,掌握话语权。去年12月,达达集团宣布了一系列管理层调整,其中京东集团CFO单苏接替辛利军出任董事会主席和提名委员会成员。

同时,原美团S-team成员郭庆成为京东集团CEO许冉的顾问后,也积极参与到了即时零售和机器人等业务中,为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在战略规划和愿景上,京东也展现了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雄心壮志。

去年9月,京东到家启动“双百亿品牌计划”,旨在助力超1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同时,京东还明确表示将聚焦全品类、小时达、平台化三大方向,以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

今年,京东更是将即时零售作为三大必赢之战之一,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坚定决心。

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投入也取得了显著的回报。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App场域的月均下单用户数和订单量均实现了同比超过70%的增长,秒送频道的GMV同比增长超过200%,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

图源:达达集团黑板报

然而,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美团、饿了么等老牌劲旅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而抖音等新兴平台也在不断崛起。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京东需要持续创新、优化服务、拓展合作,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此外,京东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和规划。例如,京东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品牌商和实体门店的合作,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提升购物体验。

总之,京东编织的即时零售大网已经初步形成,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丰收,还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即时零售行业迈向全面繁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时间成为了人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即时零售凭借其“快”和“近”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兴市场,即时零售行业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潜力。

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该行业近年来年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202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5042.86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跃升至2022年的三倍,昭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万亿级蓝海”中,各大巨头纷纷扬帆起航,抢滩登陆。美团、饿了么、京东等行业巨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实力,已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中,美团凭借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其即时配送订单量持续攀升,美团闪购业务亦表现抢眼,去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用户的购买频次及消费额均持续增长,年度活跃商家也同比增长近30%。

饿了么则通过“双百计划”等策略,携手品牌商实现快速增长,稳固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地位。阿里集团最新财报显示,受季度内交易用户和购买频次显著提升所影响,饿了么订单增长强劲,同时带动本地生活集团季度内收入至146.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抖音也迫不及待地上桌了,其通过推出小时达业务和“抖音商城版”APP,积极布局即时零售,成为新兴力量。

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即时零售的品类也在不断丰富。美团与迪卡侬、苏泊尔等品牌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京东则在酒水领域深耕细作,推出“名酒保真”专区,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

然而,即时零售行业在迎来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消费者即时零售消费习惯的培养、本地商家经营思维的转变、电商企业在追求速度与品质之间的平衡等,都是行业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各大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即时零售策略,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此外,供应链的管理和市场竞争也是即时零售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从采购到配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协调,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配送的及时性。

在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各大巨头正升起各自的幡旗,展开新一轮的硬实力比拼。无疑,即时零售的下半场将更加精彩纷呈,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这个行业的全面繁荣。

作者 | 电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