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底线思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底线思维”在这个各种黑天鹅频发的时间段被频频提到,最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认知底线思维并做好对应的风险防范,以下纯为个人观点记录。

一、认知底线思维

在目前大部分网上的声音中,系统性风险=直接GAME OVER,类比于火星撞地球,好比一台只能外接电源的电脑被直接拔线了一样,就直接结束了,但实际上不是的,系统性风险也存在着演进的过程,同时也受到均值回归的约束。

如果我们把金融资产的大幅崩溃作为初始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毁灭作为最高等级的系统性风险,然后回顾之前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差的非常之远,甚至说如果将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系统性风险的终点,二者同样恒亘着很遥远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进程并不是一定前行,同样也可以倒退,并在倒退形成的新的均衡中维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比如说,驻日大使写的《使日十年》,更极端一点比如《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甚至《牛棚杂忆》之类的,都是一些当时风土人情的参考。

从我国的历史上看,描述1939-1949我国经济运转的《通胀螺旋》、改开之后的《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探路之役》这样的书对过往的决策也有着比较详尽的记录,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政策仍然如此的“有定力”,因为与过去所经历的相比,目前的情况不能说好,但并没有到了必须大力气转向的“底线”,普通人与肉食者对“底线”的定义不同,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无法理解现在的一些行为。

系统性风险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洋葱,是一层一层演进的,普通人在系统性风险扩散的过程中能做的事情绝对有很多,并不是很多大V所说的,一旦系统性风险来了,所有东西都会毁灭,所以对系统性风险不设防也不用担心,这只是安抚客户的话术,每次看到类似的言论,我都会想起之前柴静对丁院士的采访中,丁院士的回应:“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地球气温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灭绝的只是物种,该问的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而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哪怕金融资产崩溃,离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风险其实还远的很,不少年龄大的人自己还亲身经历过,那个时候就真的什么都不做了,什么都做不了了吗?

对普通人来说,看待系统性风险也要避免滑坡谬误,一提到系统性风险就想到地下室、粮食、武器什么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导致这种层次的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在逐渐减小。系统性风险也存在内在的约束机制。例如“倒逼”是一个很有我国特色的词语,很多急刹车和急转弯都是“倒逼”出来的,当风险发生的时候,随着受益者和受害者力量占比的变化,会对最后走向系统性毁灭产生内在制约,直到达成暂时可以维持的新的均衡,事在人为,不要低估人生存下去的动力。

个人认为,未来在金融资产萎缩之上的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会逐渐提高,但在整体秩序崩溃之上的系统性风险概率会逐渐减少,防御到此类以上的风险是性价比不高的选择。个人认为仍然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很多漏洞可以补,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现在做的事情更像是狗熊来了系上鞋带,爬上沉没船只的桅杆,只要能苟的尽量长,就容易等到转向和曙光。

二、当下应对

当下,很多人对股市的纠错机制产生了怀疑,进而对股市的投资价值产生了根本动摇。实话实说,我也有着这样的担忧,很多问题非常棘手,至少在现行框架约束内基本不存在解决的可能。从普通人的视角看,更加多元和均衡的配置长期来看是必要的,要有着抵御金融资产萎缩之上系统性风险的准备。但当下我还是希望可以给这个市场多一些的信心,我的仓位并没有减,一方面是套牢之后所带来的损失厌恶,另一方面是尚有一丝信心。三季度即使最后等不来倒逼所带来转向,起码市场的预期还在,还能吊着一口气,最最起码也可以减缓一些撤退的损失。

至于说在没有贝塔的地方找阿尔法,我觉得很少的人能有这样的能力,我也很难发掘出这样优秀的管理人。现在在雪球看到的是,卷子变的更难,录取的名额更少了,但每位考生仿佛都更有信心自己可以成为那个脱颖而出的人。有肯定是有的,但对于买基金或者说自己炒股的人来说,要选出来对应的股/管理人也更难了,只能说真是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