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电力抢购,小公司被挤兑破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接着,我们聊一聊AI和电力股的那些事。最近市场又开始炒作电力股了,而且似乎在蔓延。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最新的情况。

上周微软宣布和Brookfield Renewable Partners达成协议,计划在2026年至2030年间,在美欧两地,共同开发约 10.5 吉瓦的新可再生能源项目。而微软会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这是笔空前的交易,比当前最大的合同还要大近八倍。体量上,在弗吉尼亚北部的所有数据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总共消耗也不过3.5吉瓦的电力。这个合同的规模是它们的3倍。 Brookfield的股价在消息公布的时候就应声大涨,上周三上涨了11%,周四再涨5.8%,一周累计涨幅超20%,反观过去一年,股价跌了17%。

而Bookfield不是微软达成合作的第一家能源公司,之前公司已经和Constellation Energy达成合作,而Constellation是全美最大的核电拥有者,过去一年大涨了150%。分析指出,当前AI推动的电力热,首选核能,因为核能不仅发电稳定,而且清洁,而核能相关的股票也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涨幅,比如全球最大的铀矿生产商之一Cameco,就在过去一年涨了87.7%。高盛在上周五还上调了公司的目标价,到56美元,代表还有10%以上的涨幅。Global X的铀股ETF过去12个月就上涨了53%。

另一个最近开始热起来的,是光伏,主要是因为微软和Brookfield的大单主要投资的是可再生能源。那么光伏就映入眼帘。First Solar的CEO在财报会议上就说,公司看到了显著的需求增长,主要是因为数据中心驱动。苹果微软谷歌Meta都需要零碳能源。股价在过去一周涨近10%。

阿吉上次提到电力股的时候就说,电力需求上涨是一个极为确定的事件。结论也没有改变,AI、电动车、还有比特币都预示着未来我们的耗电量会持续上涨。但是,发电设施的建造周期长,投资大,所以对于任何投资者肯定首选的是设施充沛,产能大的公司。它们能够马上签新合同开始供电,对于业绩的提升最为快速和直接,也不用面对建造新设施的执行风险,所以大概率股价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认为还需要提醒以下这么几个点。

首先是,绝大部分的电力公司监管都很严格,不能随意涨价,这就限制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如果股价涨幅大大超过未来监管允许的业绩涨幅,那么很可能存在泡沫的嫌疑。

其次对于未来的电力增长,我们需要有个判断,但通常这些分析文章都会拿出数据中心未来年增多少来显示出需求强劲。而这部分我觉得有一些误导人。当前能够投资的电力公司都不是专门给数据中心供电的,而是给所在片区的居民和商户供电,所以,我们不应该单看数据中心的增长,而是要看整个地区电力需求的总增长。不然很有可能高估数据中心给电力公司带来的业绩提升。

另外,我也想提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为什么当初电动车热的时候,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说电动车对电力有 庞大需求呢?2022年,美国大约有240万辆电动车,平均一辆会有50千瓦时的电池,这个总共也需要起码120吉瓦时才能够填满。

而长期来说,我认为技术进步一定会阻止AI对于电力无限的胃口,所以如果投资逻辑是因为AI,那么,电力股的投资或许很难长期持有。

AI庞大的电力需求,也就带来了无尽的成本。最近开始有文章表示,硅谷AI的初创公司撑不住了,无法和巨头竞争。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聊天机器人Startup,Inflection AI,当初从一些知名公司和投资人手里筹集了15亿美元,但知情人士透露,在产品发布一年后,公司依然没有什么收入,而创始人们不想要进一步融资。所以,在今年3月底,Inflection AI关闭了原有业务,而大部分的员工都被微软截胡。等同于并入微软。分析指出,微软有能力打持久战,预计会让Inflection的员工在伦敦建立AI实验室。

图像的生成式AI公司Stability Ai上个月宣布,CEO已经从公司辞职,而一周前,研究团队的3名元老也选择辞职。按照预计,Stability AI在今年有望实现6000万美元的营收,但依然入不敷出,光图像生成系统的成本就要9600万美元。前员工表示, Stability AI一直在没有科技巨头支持下运行的。2022年从风投那边筹到1亿美元后,一下子就花完了,导致去年秋天需要更多资金,但在融资过程中,并不顺利,投资者不相信自己的技术可以卖给企业用户。最终,Stability AI去年年底获得了来自英特尔的5000万美元投资,不过财务上的压力还没有解决。

另一个市场的AI宠儿,就是Anthropic。他每年要花掉20亿美元。而营收大概就是它的十分之一不到,在1.5-2亿美元之间。不过它好处在于有亚马逊谷歌的投资背书,所以大概率不太会有资金的问题。这似乎反映赢家通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和这段时间美股分化的走势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