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鼎,市值一路走低的license in王者(1)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4喜欢:14

$再鼎医药(09688)$

再鼎,国内license in的龙头,跟踪很长时间了,一路带着批判的眼光,近期的下跌更多来自于被剔除MSCI的影响。当所有缺点被审视一番之后,公司的内在价值逐渐呈现出来:前瞻而卓越的眼光、炸裂的管线、极强的执行力、充沛的现金流……License in模式下,再鼎做到了极致,在“自研+引进”双轮驱动的道路上也至少引领国内同类企业一个身位。 当泡沫挤清、利空出尽之后,随着降息预期的临近以及港股流通性的改善,再鼎将重归基本面,业绩持续向上,迎来戴维斯双击。

对比现在不到16的价格,低估实在太多了,说一下我的购买原因吧

1、卓越的BD能力,炸裂的管线储备,先上图

以前只是碎片化的研究了一下再鼎的管线,觉得好,深研之后没想到这么好。快准稳名副其实

快:早于国际各大MNC出手,低价获得授权,后续各大MNC为其背书,收购其相关管线花费近800亿美金,还不包括重磅产品艾加莫德、爱普盾等,由此可见再鼎管线的价值

准:产品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国内竞争格局良好

稳:19条管线,7款国内上市、2款国内今年NDA(美国3)、4款三期临床,从已披露的数据成药基本没问题;三款终止(Odronextamab在FDA拒绝上市前终止、margetuximab比较可惜,美国已批准上市,公司结合市场情况终止合作),总体来看,再鼎在License in方面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了

2、优秀的管理团队

杜莹:1994年加入美国辉瑞,参与了不同疾病领域内的多个前期及后期药物项目的研发,其中两款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她还曾担任辉瑞全球代谢类疾病项目转让及兼并收购部门的科学主管。之后,她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和记黄埔医药及和黄中国医药科技(现更名为和黄医药),分别担任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科学官。她于2012年加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担任董事总经理,负责多项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对于许多人来说,终其一生能完成一项工作就非常不错了,杜莹,医药界有名的六边形全能战士,一名成功的医药研发者、企业家、投资人。

再鼎虽然成立仅10年时间,但整个高管团队深耕这个领域已经有三十年时间了。大家可以去再鼎官网看看人员配置,对于大中华区绝对是超配,当然公司后续规划长远,这是着眼于全球的人员配置了

3、卓越的执行力,再鼎被普遍认为是首选合作伙伴

License-in模式药企也不应该单纯分析所引进管线的价值,投资者还必须关注药企本身的临床推进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引进方公司必须具备三大要求:资金充足,能够承担购买管线所产生的风险;在相关领域具备商业变现的能力,能够将药物成功销售出去;自研能力强,可以完成后续的临床推进。很多“攒局”式的License in模式药企实则并没有太多的投资价值,毕竟这些年中,类似于优秀海外管线引进国内,但是迟迟没有获得临床进展的情况数不胜数,无法转化为产品的管线,即使再优秀也没有丝毫的价值

再鼎的临床推进能力是独一档的存在:尼拉帕利从BD到上市用时不到4年,艾加莫德2年,爱普盾1年半。从NDA的获批时间来看:甲苯磺酸奥马环素历时20个月、尼拉帕利12个月、艾加莫德11个月、瑞普替尼11个月、爱普盾10个月、瑞派替尼8个月

也正是再鼎卓越的执行力,为再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其他创新药企去寻找项目不同,目前是很多项目方主动来找再鼎,这也是为何再鼎能够License in如此之多的炸裂管线的原因,仅仅有钱和眼光是不够的

4、充沛的现金准备,截至24年1季度公司现金储备7.508亿美金,预计25年公司整体盈利,至28年符合50%的年增长

再鼎亮点太多,以后抽时间再写写商业表现、管线潜力等,

个人观点,持股并带有主观意识,不对请批评指正

全部讨论

大佬,对比云顶呢,两个股我都有,再鼎持有美股。

05-20 22:26

老乡,几款药预估销售峰值分别是多少?

蝌蚪老师,逻辑这么好前面走势为什么这么弱

如果商业化方面有类似云顶那种大单品,就更牛了。

05-20 22:38

小作文出来赶紧跑就对了

这些管线能预估未来利润吗?

05-21 04:23

05-21 00:12

大佬看到多少

05-20 22:05

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