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投资策略年终总结----分化大年,静等花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2020年底净值1.9533,2021年底净值2.1813,全年收益率11.67%
----------------------------------------
(一)
我的策略:较佳商业模式的公司+高ROE+合理股息+低PE/低PB/低负债+分散+轮动,前两个证明是好企业,中间两个证明当前相对低估,最后两个是抵御风险的手段之一。低价买入好企业才是未来有确定性收益的两个保证,如果企业不够优秀,那么就需要估值更低来弥补,但不能是平庸公司更不能是垃圾公司。而分散轮动实际上就是再平衡,总的原则是:在正常的估值区间,进行高卖低买(再平衡);在明显低估和高估的时候,逆向进行仓位调整。
(二)
回顾过去: 今年全年的收益为11.67%,沪深300的收益率为-5.21%,借着今年多中了几只新股堪堪跑赢了沪深300。去年结构分化非常严重,本想今年来个翻身,没想到分化更严重了。今年整体上没有太好的加仓机会,大多都加在了地产上了,万科在今年超越兴业成为第一重仓。其余的在老板上也加了一些。投资以来已经有了整整6个年头,虽然收益一般般,但是投资的体系和技能却是越来越完备了,这一点我非常欣慰。从16年追随格雷厄姆、施洛斯的脚步到加入巴芒的思想,逐步从完全的定量开始转为先定性再定量的过程,对企业的基本面也有了小小的进步。经历了这两年的极度分化,又加入了资产配置的概念,希望未来自己的投资是非相关分散且各自能够保证基本的收益率的,期待未来能够更加稳健并体现出长期优势来。
立足现在:
1.2021年年末我的组合整体持仓PE为11.3,低于沪深300的13.4pe,处于历史中枢偏下,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比较安全;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持仓比例相比去年优化了不少,目前持仓我更加满意了。
2.目前十年国债的收益率为2.8%,和国债收益率的2倍(17.86pe)相比较也有优势。
3.巴菲特指标为从80.56%继续增长至90.17%,处于合理状态,还低于100%这个高估指标(沪深总市值/2020年GDP)。
综合以上三点,现在的持仓安全性还是可以的,根据仓位管理现金仓位调整至15%是比较合适的,但目前由于市场分化实际现金仓位只有3%,故后续低估值三傻有机会需要减配来增加现金仓位更加进退有据一些。
展望未来:目前除了自己重仓持有的银行、地产,肉眼可见的可加仓的是中概ETF以及快到建仓的医药ETF,其它的暂时还看不太清楚,只能等待市场走出来才知道。2021年市场继续分化成这个状态,市场往上走往下走都有很大可能;实际上做投资也不需要判断未来市场怎么走,我只要知道我持仓的估值并不高,完全没有到大幅卖出的时候,“持股收息等待过激”仍然是最好的总结语。
(三)
前五大重仓股以及重大失误点评:

万科:地产行业选它是最稳健的了。从各种指标来看都是五星公司,难能可贵的是估值还偏低,所以今年理所应当的继续加仓加到了第一重仓,把兴业第一的宝座拉下了马。商业模式还不错+长期高ROE+不错的分红+低pe/低pb+有息负债较低+靠谱的管理层和优质的企业文化,虽然目前有三道红线等政策打压,但我依然还是把它提高到了20%+的仓位比例。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市场上很多人认为万科的管理层各种不好,我倒是认为评估管理层是否合格,主要还是看他们是否带领公司取得较好的成绩以及资本配置能力。万科的经营业绩是明显的,说明管理层是有足够的能力和担当,未来我也继续看好。它的分红、财务稳健保守,不盲目扩张,这些态度都是我很喜欢的类型,所以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反而是个很大的优势,是我坚定持有的信心之一
兴业:持有兴业已经有了完整的6年了,这6年基本上就是获得了理财的收益。虽然业绩年年都在增长但是架不住估值一直下降。目前看待兴业的逻辑仍然没有变,还是高ROE、低pb、低pe和高股息。戴维斯双击是需要很大的耐心来守候,来得越晚,双击的收益会越大,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奥秘!希望能够在市场都不看好的情况能够实现这个愿望。这两年买公司的理念有点小变化,低估的比重会少点,公司的优质会更加看重一些。目前这么低残的估值,实在卖不出手,继续拿着,毕竟它的业绩开始反转了,更值得继续等待下去
老板:上市以来比较完美的一家公司,不管是从管理、品牌建设、历年财报数据都堪称完美,也是我的五星优质公司。今年老板由于是地产产业链相关,又有了恒大6亿多的应收有可能坏账风险,今年也是跌幅不小,我继续增持了一些仓位至15%,是第三重仓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从各个渠道了解到老板电器现在开始发力洗碗机以及集成灶,加之小老板的成熟稳重的风格,这样的公司值得拥有,目前处于合理估值偏低的位置,未来还是有期待的。明年要是能够达到30pe以上则可逐步卖出了(和它同类型的比如洋河伟星新材和凌霄,有机会可以互相切换)
平安:保险这个行业长期还是可以期待的,平安又是里面的龙头,所以跌成这样买入作为配置还是不错的。不过鉴于平安的产业过于庞大以及看不懂,重仓还是不应该的。虽然是第四重仓,不过也只有6%的仓位(配置上限是10%),所以就先这样了
新城:维持之前对新城的观点,小王和老王比较保守了一些,双轮驱动做得也是不错。当然还是有很多瑕疵的,让我不敢象对万科那样的重仓,但作为地产中成长速度快一些公司的配置,也是对万科的有利补充,继续持有等待时机
荣盛发展和华夏:今年在地惨暴雷的惊吓下,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两个公司给清仓了。华夏幸福亏了70%出局,荣盛发展亏了20%斩仓。和之前的安信信托一样,单单看历史优秀的指标来买入肯定是不对的,这已经是很大的教训了,这两年来自己买公司的标准也在改善,后续应该可以尽量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四)
2021年的得与失:
收获:1.今年在股票上增加了部分资金,并适当提高了地产股的仓位,资产又增厚了一些
2.投资理念以及实践有了更深的认知,投资体系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对于优质公司商业模式的思考
3.全年看了大概2本优秀的投资书籍,对财报有了进一步的分析能力,同时对商业模式理解加深了一些
4.今年通过可转债的大涨又认识了很多,未来持仓配置会有可转债的一席之地
缺失:1.财报分析虽有进步但还很欠缺,公司定性分析能力严重不足,继续学习
2.全年锻炼身体效果不错,游泳35次,同时跑步达到日均8000步的目标,今年体检身体多处出现了一些毛病,未来需要更加注重身体适当的锻炼、保养,毕竟复利还是需要时间的,我想做个有钱的老头,哈哈
(五)感悟:今年和去年相比结构分化继续加大,到年底略有回落。今年继续加强了学习优秀公司的商业模式,做投资并不仅仅看几个指标就可以了,而是要明白这些指标背后公司的经营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才能尽量避免踩雷。今年换掉了手上不好的牌,目前基本上持有的标的自认为都还不错,持仓体验更加舒服了。今年我的买与卖的次数总和历史新高,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用。后续在做决定买和卖的时候还是需要慎重,多看少动比较好,就像巴老说的打孔一个道理。一年有个几次买卖的机会就足够了,要学会耐心等待。
--------------------------------------
1.资产年度收益情况
2021年共投入100(加上之前620,总共720),无支出,年终资产共计 1109,21年收益率为11.67%达到超越指数的目标。由以下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当指数大涨的时候我很难跟上,当指数大跌时我反而跑赢很多,说明我的配置防守不错,进攻不足,后续策略还需要再微调一下来改善


2. 净资产股息率
分红如下: 平安1.4*0.5+0.88*1.4=1.844;生益电子0.33*0.5=0.165;凌霄泵业1.3*0.5=0.65;老板电器0.5*2.5=1.25;伟星新材0.5*0.5=0.25;兴业0.802*8.5=6.817;中建0.2147*7=1.503;招行1.253*0.7=0.877;新城控股2.05*1.5=3.075;荣盛发展0.35*10=3.5;东吴 0.157*0.13=0.204;保利0.73*3=2.19;伊利 0.81*0.5=0.405;万科1.25*9.5=11.875,共计分红34.2;净资产股息率=34.2/720=4.75%
未来目标:分红达到100




全部讨论

2022-01-20 17:39

真是稳健!又进步了,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