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换下的形象感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9喜欢:0

坐地铁和出去玩的时候,我喜欢看大家以及每个人的表情和神情,大家似乎都是眯眯眼,这很符合西方对我们的刻板认识,而我们在荧屏上面所看到的国人形象不是这样的,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其实也察觉不到。

以及我所看到的大家的眉头其实都是眉头紧皱。一种不易察觉到的状态。眉头是否舒展开来呢。

不同环境下看到的对方给你的感知也不一样,在上次抖音刷到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有来我们学校,其在美声领域是行业大拿,妥妥得,可是到中国好声音节目上面,看到了对其的表演,我突然觉得他也很普通,在传统流行乐的视角下面,他表现的并不能取悦到我,或者说他没有优势,在传统美声学视角下的滤镜加成就破碎了。

以及我对导师得形象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通过各种资料的查找,得知其各种行业大拿地位的兼职,会长,专家,人脉关系,这些节点共同构成了我对他的叙述,然后我就以手机号对导进行了开盒,查到了老师的微博,通过微博我了解导的老师,突然也觉得是个普通人,很奇怪的视角。

其实我在想前苏联解体的那一刻,那套框架内的叙事是如何破碎的,,

全部讨论

03-29 22:37

明天去探讨人在贪欲的影响下的状态

03-29 22:30

似乎国内的文科研究欠缺逻辑,某种程度上。今天看到将逻辑单书重在讲述三段论,演绎和归纳,但逻辑并不只是简单的这些
因果关系,类比关系等等

03-29 20:43

在不同视角下去看待以及感受我自己也是不同得身份
高学历研究生?破烂打工人?阴险狡诈的人?多重身份的人?
每一种语境下我的生存方式都不一样,就例如我在社交软件上面碰见师姐的理解也不一样了。

05-12 00:13

尊重规律,尊重人性。
最近细数了一下自己的积蓄,差不多一万二,然后就开始飘了,觉得自己能够很有钱。因为没什么压力,在学校可以花很久的程度。但实际情况应该不是这样子的,大多数的钱还是爸妈给的,自己实际能够攒下来的应该更多。
打新债自己就赚了3000多,股票亏损了2000多,笑死;大创和榕树基金赚了17000左右,爸妈大学期间给的差不多也能有六七万,正常花销下来应该可以花的挺舒服的;然后之前做twitter的时候还赚了万把左右吧,正常来说应该留着一些;代写和搭子业务应该也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
所以自己赚到过的钱,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一年,五年应该是四万左右,很一般的水准啦,不够伯伯一个月得租金

04-17 00:41

小源,你不要害怕你做出的任何事情
也不要羞愧于你展示的自己的任何一面
你任何的一面都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存在
你明明还很年轻,多去体验多去成长
不要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