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看到一位之前的前辈,我之前有多喜欢呢,他在雪球的访谈,我打印下来,基本也是我投资框架的重要构成之一。

然后,他大概20年从雪球隐退自己干私募去了,他之前也是干过公募、私募,理念,研究能力应该都没有问题,在雪球上的时候还抄过作业,

现在呢,从20年底发的产品,目前单位净值0.6。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建议普通人必须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不经历过一次50%的回撤,不要出来管钱,祝福各位发财。

以下是摘录,可能是短期回撤比较大的原因。

1、我把自己的能力圈框定在了几个现金流稳定性比较好的行业里,大概率是因为我敬畏市场,并且没那么自信吧;不过人也是矛盾体,我单只股票的仓位是比较重的,因为我对基本面研究过后的东西是执着的相信的,并且我要做市场上对公司理解最深的人,超过所有的卖方和买方,甚至超过公司部分管理层和员工。如果深度做不到,大概率这就会变成我持仓组合中一个比例不大的公司

2、如果出现低估的护城河坚固的公司,要么是因为经营短期受挫要么是系统性风险,在选择的时候我会仔细去看未来会发生哪些事情,盈利的季度波动是怎样的。选定一个估值便宜,未来有集中可预期的事件正向催化,股价不涨也有难度。当然很重要的是,未来的正向事件不能太少,且不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我喜欢在低估的股票里找这些催化剂。找到以后,我就会进入到深度研究的模式,然后在安全的位置建立大量的头寸。因为选择范围的关系,我买的一般都是市场不怎么喜欢的股票,热门股很少碰,也是目前的投资框架所限。目前主要是做被动择时,研究清楚觉得低估了就买;根据股价和基本面反映的程度,根据是不是有性价比更高的品种来卖股票。

全部讨论

05-07 21:52

说的是悦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