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特,A股血透全产业链的践行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0回复:160喜欢:633
宝莱特,A股血透全产业链的践行者
   注意:我已经在9月中建仓此股。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量力而行。除需考虑系统风险,尤其注意末端风险提示,监护仪的不确定性。
    13年5月的时候,当燕金元在股东大会高调宣布进入血透领域,市场随之而来的是猜测,怀疑。
      俗话,隔行如隔山,宝莱特的老本行监护仪虽然与血透同属医疗器械,但分属完全不同的细分领域。与一般的器械行业管制不同,血透为三类设备,审批周期会更长,更严格。
       要切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收购,宝莱特也不例外。通过收购的办法切入血透,除能快速获得技术和市场,更重要是获得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缩短时间尽快抢得市场先机。恒信生物,重庆多泰,天津挚信鸿达等悉数纳入麾下,涵盖了透析液,透析粉,血透机等血透全产业链,于是宝莱特也宣称自己是A股唯一全产业链的公司。
      血透重要性在于他是末期肾病(俗称尿毒症)病人最终疗法。尿毒症病人因为肾功能的衰竭,身体毒素无法排除出去,在肾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血透或者腹腔液置换以维持生命。人口老龄化,三高年轻化,都是尿毒症的重要原因。医保的方向是保重病,血透基本都列入地方门特项目,享受普通门诊医保待遇。以广州为例,血透病人年花费大约7万左右,门特可以享受5000元一个月的报销,对需要终身以血透维持生命的病人是个极大的福音。
      人口老龄化,三高年轻化导致尿毒症所带来的庞大市场,血透无可替代性,医保政策的保驾护航,这一切,都为血透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
       宝莱特的发家业务是监护仪,与理邦仪器老板张浩一样,来自迈瑞的前身安科。20年过去了,前两个还在苦苦挣扎转型,而迈瑞收入已经是前两者的十倍以上了,早从传统的监护仪转型成为含IVD,高端影像等综合大型器械公司。
       监护仪作用是监测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脉搏、血氧浓度等,应用场合主要是二甲以上医院一级护理以上病人。监护仪属于耐用品,如果不是发生摔碰,随便用3到5年不是问题。超长耐用时间,狭窄的应用范围,决定了与监护仪的小众市场。从宝莱特和理邦仪器上市后一系列动作也看到,两者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理邦仪器把希望寄托到它美国的研发团队,走高端诊断仪器发展,而宝莱特把目光对准了血透市场,自13年起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情。
       与 监护仪对比起来,血透除了需要机器,还有透析液、透析粉、过滤器等俗称耗材作支撑,这些都是长期消耗品。监护仪卖完就几乎无生意做了,但血透机器卖掉后,厂家更看重的是后面源源不断的耗材需求。这也是宝莱特决心进入血透市场,大力转型的原因。今日宝莱特的官网上进入第一张图片就是血透全国招商,可想而知血透在宝莱特整个战略规划发展所占据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宝莱特宣称与腾讯的医疗互联网数据合作,还是育儿宝,占据宝莱特战略经营战略规划核心的,还是血透。
       在整个血透产业链中,占据核心的就是血透中心,因为血透中心是所有病人进行末端消费场所。根据美国发展历史,血透中心分医院血透中心和民营资本单独设置的血透中心。在我国,几乎清一色为医院血透中心。威高股份曾经有几个独立的血透中心,但病人数量只有几十个,常山药业也一直在布局独立的血透中心,进展也不顺利,主要是国内民众的心态,都喜欢进入公立医院就医,尤其血透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医院血透中心也有民营资本的身影,他们通过资本方式提供机器,而医院则提供场地和人力。血透中心稳定增长的病人数量,长期稳定消耗的耗材,血透中心等同印钞机。由于历史起步低原因,国内血透市场高端产品长期为德日占据,而且这些产品都有排他性特点,只适合自己的耗材。
       对国内血透厂家来说,机遇在于:1,国产品牌的壮大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血透市场,重庆山外山、宝莱特、蓝帆医疗等等。2,政策的扶植,去年商务部对德日血透机反倾销立案。3,最为重要一点,医保控费需求,国产品牌无疑是首选。
国产品牌如何能迅速切入到血透市场?答案无疑是控制血透中心,但如何能短时间进入这个领域?宝莱特采取了与血透服务商合作的形式。5月8号一纸公告,公司与血透经销商陈连忠签订合作意向书,宝莱特占51%股份,陈连忠占49%。公告提到,陈连忠有二十几年的血透服务经验,向100多医院提供血透服务,自身参与的血透中心有40多家。6月11号的公告里头,进一步对新成立的合作公司进行了业绩对赌和股权转让协议规定。经销商把原来的血透业务合同主体变更为合作公司,上市公司提供现金支持经销商,经销商作出业绩承诺,符合条件,上市公司即启动收购计划,以现金或股份支付形式把合资公司注入二级市场。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1,对上市公司而言,借助经销商的资源,能迅速获得市场,大家都知道,医院的门槛是很高的。要敲开医院的生意大门很不容易。2,经销商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支持,如虎添翼。3,上市公司和经销商利益捆绑,尤其业绩兑现后与其二级市场资产注入,对经销商而言是个极大利益推动。
       于是三季报里,我们看到宝莱特单季度优异的业绩,公司解释为监护仪和血透业务的大幅增长,尤其突出血透,同步增长70%。9月25号,公司再度公告合作计划书,也是采取上市公司和经销商合作的模式。三季度业绩飙升,很大程度是依靠经销商所带来的增长,未来我们还会看更多此类的合作公告。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7500万,1.5倍杠杆形式,大股东兜底保本。技术面看,恰逢股灾,半年报业绩下滑,上市公司股价自由落体一样从72元滑落下来,目前还不够4折。
     因为企业盈利模式不够稳定,无法作利润预测,但由于采取经销商合作的模式,血透业务持续快速放量(50%以上)毫无疑问。
      有人认为腹腔液置换对比血透而言,未来市场潜力更好,而且国外品牌占据的核心地位太重,国内品牌一时难以摇撼。我的看法是,投资,关键是未来的一个预期博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血透需求,医保对重疾的保障,医保控费对国产耗材的支持,血透的市场成长空间无疑是非常巨大。作为投资者,看到的是方向,而普通技术细节,我认为是专业人士去做的。对宝莱特而言,新颖的合作模式,打开了他未来的成长空间。
风险:监护仪的不确定性。

全部讨论

2016-01-10 21:45

这个模式很好,可担心的是宝莱特跟那些合作伙伴的合作情况,因为纯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合作关系很容易散伙,一旦利益不够或当初承诺的没达到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不知道对这方面是否做过调查,个人认为这是最关键的点,因为营销模式谁都可以复制,谁给的条件好就跟谁合作呗,成立公司不算,没制约的。

2015-12-09 10:57

根据宝莱特2015年7月7日公告,大股东计划六个月内增持市值不超过1亿元,六个月期限也就是2016年1月7日,至今只增持了587万元,剩余9413万元未增持,10月27日公告,控股股东燕金元因个人融资需要,质押910万股,当时价格约34元,如果按三折计算,融到自己为9282万元,这部分自己是否用于增持股份?
员工持股计划的平安宝莱特1号资管计划在11月23日成立,何时会买入股票?
顺序是先增持,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因为增持后马上必须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则每月18日公告一次。
因此,猜测2016年1月7日前大股东增持和员工持股计划均完成。公司一起利好消息只会在增持后公布。
未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股价为底部几率较大,静待。。。

2015-12-08 15:43

@大圣-宝宝:国内血透业务相关上市公司,威高上年收入六亿,是国内老大,是和日本合作,有血透机,透析器,管路,缺粉液,三鑫上年四千万,有粉液,管路,缺血透机和透析器,新华现在才增发做血透机和透析器,宝莱特现在有粉液,管路,血透机,透析器研发线已经成功,先开始建透析器生产基地。宝莱特血透产业链是最全的。现在血透业务模式都是送机器卖耗材,所以全产业链的优势最大。

2015-12-08 15:38

宝莱特血透市场快速增长,深圳迈瑞回国借壳

2015-12-04 22:38

在奋达科技同花顺论坛里,被雪球骗入买入的散户都在骂,雪球是骗子,可以去看看

2015-11-30 18:03

$宝莱特(SZ300246)$权哥出品,前期天华超净没有跟上,这次逢调整布局宝来特的机会不要错过。

2015-11-26 21:04

2015-11-25 18:10

感谢权哥

2015-11-20 22:04

国内血透业务相关上市公司,威高上年收入六亿,是国内老大,是和日本合作,有血透机,透析器,管路,缺粉液,三鑫上年四千万,有粉液,管路,缺血透机和透析器,新华现在才增发做血透机和透析器,宝莱特现在有粉液,管路,血透机,透析器研发线已经成功,先开始建透析器生产基地。宝莱特血透产业链是最全的。现在血透业务模式都是送机器卖耗材,所以全产业链的优势最大。

2015-11-20 21:42

和上市公司沟通过了,收购的渠道商要明年才贡献业绩,今年的血透业务都是自己公司跑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