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熬”的艺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8回复:89喜欢:121

一位前同事不知从什么地方得知我长期做投资,让我向她推荐两只股票,我告诉她,最好还是不要进股市,对大多数人而言,那就是个坑,能爬出坑赚到钱的人不多。

她说,不炒股怎么办啊?家里那么多地方要花钱,光靠上班这点收入,根本不行。

我说,推荐你一个办法,保证能赚一倍。

她马上很感兴趣地问:什么办法?

我说,买大盘,买了就放那儿,不翻倍不卖出。

她说,我6000点时买的股票,至今还套着,这都十多年了,大盘还在3500点,如果当时6000点买了,十多年都赚不了钱呀。

我说,不要在市场估值很高的时候买。

她问:现在3500点,能买么?

我说,还凑和。

她又问:那多长时间能翻一倍?

我说,不知道。

她又问:会不会可能等十年?

我说:不排除,但我知道,极大的概率上,年化收益率高于你在银行的存款利息。

听了我的话,她脸上露出失望的样子。

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投资一夜暴富,而不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收益,这种心理反而成了人们亏钱的原因。

自从进入股市至今,我已经经历了约15个春秋,这十五年里,一路过来,作为一名至少自觉收益还满意的投资者,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我在股市最大的体验,那就是一个字:熬。

在我看来,股市赚钱,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熬”的艺术。

股市投资,为什么要熬?

因为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而言,买入的时机,往往是这只股票价值低估的时候,而一只股票价格之所以低估,一定有它当时负面的一些因素,比如处于行业周期低谷,或者企业正在转型的困难期,或者其他政策上的利空因素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利空因素的影响,你从哪儿捡便宜呀?!而这些负面因素的消除,时间有长有短,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你不要指望一买就涨,你必然需要做好“熬”的准备。

在我投资股票15年的历史上,几只让我赚了最多钱的重仓股票,比如兴业银行五粮液茅台,都至少让我熬了两年,很少出现过买入即开始稳步上涨的,重仓的倒有一只,就是腾讯,四百多元买入后,就开始稳定上涨,以为不会亏钱了,结果三年后的2021年,价格又一度回到起点,让我险些亏钱。

知名投资大V李驰,曾经投资中国平安,人称李平安,买入后持有了六年才赚钱,熬到最后看到低价也不敢再买了,要不神经都要崩溃了,可见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投资赚钱,熬就熬吧,还怎么成了艺术?

那是因为,在投资市场,简单地熬,时间再长,也不一定赚钱。

比如2007年48元买了中石油,熬到现在离成本价还很远。如果踩上地雷股,比如买了乐视网,恐怕熬再长时间也没用。所以需要艺术地“熬”。

怎么才算艺术地熬?

比如:市场估值太高的时候不要进。

又比如:不要死吊着一只“熬”,多耗上几只。

还比如:找行业龙头“熬”......

如此等等。

我从2010年开始在兴业银行身上“熬”,至今已十二个年头了,虽然它已不是我的最重仓银行股,但我依旧还在跟它耗着,我就看最后谁能耗过谁,凡正我的成本可能已经为负(没细算)。

当然,你要有我这样低的成本,恐怕也得学会熬,也许得熬上十年说不定。

如果你真的能这样执拗地跟一组股票耗上十年,不赚钱真的很难很难。

 $贵州茅台(SH600519)$   $招商银行(SH600036)$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2021-09-14 22:29

这篇很朴素的真理,适合我

2021-09-14 21:39

好文章

作为07年入市的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炒股如熬鹰。

2021-09-14 18:50

不想熬~还是想快点

2021-09-14 15:30

什么时候买比买什么更重要

2021-09-14 08:12

熬不如乱炖,一锅炖上50只股票,那个先炖烂了也不知道,时间长了都炖好了。

2021-09-13 22:20

非常不错,应有的心态

2021-09-13 20:21

现在的医疗股估值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扛不住集采的利空,抗住了就是赚钱的时候了。

2021-09-13 17:35

从来不赞成把时间和价值投资挂钩。1季报出来的时候我买了科创50。2季报出来前,大概8月4、5号全部换成了中证500,。逻辑很简单,科创50的价格已经把利润增速完全兑现了,而出口繁荣说明中证500应该二季度还有希望,假如2季报出来中证500也不行,我会毫不犹豫的卖掉。这难道不是价值投资吗。明知道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不会出现增长,还坚持持有,例如什么平安、格力、宁德,不知道价投的目的是什么,告诉别人我一直没卖?

2021-09-13 16:36

选股不是最难的,那么多人在分析;龙头也就那么多。最难的还是熬,能不能坚守住。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信心不足,浮亏,别人的嘲笑等等。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