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苹果与可口可乐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茅台,对于A股股王而言,总是自带一份神秘,好奇感不断驱使我去了解的更多一点,最近在阅读吴晓波老师的《茅台传》,里面有一段内容深有同感,现摘录如下。

----- 摘 -----

茅台行走在可口可乐苹果之间

在全球消费品市场,年营收超过 100亿 美元的公司不到 100 家,年营收超过 100亿 美元的单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几乎都是当年的现象级产品。譬如丰田的卡罗拉和 RAV4、特斯拉的 Model Y、福特的 F-150猛禽、比亚迪的宋系列、华为的 meta 30 和 三星 GALAXY 系列,都在 2022 年达到过这一目标。

而单一产品连续多年营收超过 100亿 美元,则是极限式的挑战了。放眼全球范围,只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苹果手机和茅台酒完成了这个挑战。

它们实施的都是单品战略,所不同的是:"两乐"以低价为壁垒,长期价值靠品牌来滋养;苹果以高价为策略,竞争力靠创新来维持。

可口可乐公司在 2022 年的全球营收为 430亿 美元,营业利润为 109亿 美元。它每一天在全球各地卖出 16亿瓶可乐,全年约 6000亿瓶,按收入单瓶比,每瓶的价格约为 0.64美元。



苹果手机在 2022 年的全球营收为 1648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手机总收入的 44%,营业利润 998亿美元,占利润总额的 75%。全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约为 322 美元,而苹果系列手机的均价为 825美元。

在单品的技术路线上,可口可乐苹果截然不同:前者自1886年诞生以来,配方从未改变;而苹果手机则基本每年发布一款新品,不断迭代。

再过100年,这两家公司如果都还存在,可口可乐很可能还是可口可乐,而苹果公司则肯定面目全非。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类是否还在使用手机这种产品?

茅台酒行走在可口可乐苹果之间。

它在配方策略上与可口可乐相似,一旦定型,恒久不变;它在定价策略上则近似苹果,以超过同行的价格扛住了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线。

1988年,巴菲特以13亿美元入股可口可乐,从此没有减持过一股。在2021年,他从这笔投资中获得的现金分红是6.67亿美元。在被问及“为什么会长期看好可口可乐”时,巴菲特淡淡地说:“因为它与周期无关。

周期,无论是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还是技术周期,都会引发剧烈的波动,成王败寇起伏其中。而可口可乐则熨平了周期,繁荣高昂的时候要喝可口可乐,萧条低迷的时候,你还得喝。

在地球上,要找到可口可乐这样的抗周期产品很不容易,茅台酒似乎是其中的一种——不景气的时候“借酒消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景气的时候“举杯相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如果再深入地分析一下,可口可乐与茅台酒还有几个极其类似的特点。

其一,它们都属于非技术型驱动的产品。可口可乐的配方从1886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而茅台酒的技术工艺也非常成熟。所不同的是,前者的配方被锁在保险柜里,而后者的“12987”酿酒工艺是完全公开的。

其二,它们的原材料成本几乎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可口可乐的主要成分为水、糖和咖啡因,茅台酒的配料为水、高粱和小麦。这些原料都没有资源瓶颈,也不太受到成本波动的干扰。

其三,它们都带有强烈的“国家文化”属性。可口可乐代表了美国新大陆的快乐文化,而茅台酒则是中国白酒文化的标杆。它们的流行,本质上是国力和国运的象征之一。

----- 完 -----

以上为《茅台传》中部分内容,苹果公司如果百年以后还存在,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因为科技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迭代,才能占领消费者心智,而可口可乐和茅台,作为食品类消费品,占领消费者心智可能相比科技公司更为艰难,但是一旦占领,便会相对稳固,例如可口可乐和茅台,不必像苹果一样不断投入研发资金来维持品牌形象。

一直认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不仅仅只是白酒的国际化,白酒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背后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出海,再背后是中国国力的提升,例如唐朝国力的兴盛,中国丝绸、瓷器、文化随着丝绸之路广泛传播;而如今国力排行第一的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圣诞节等等,随着美国的崛起,在全球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