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GDP增速比美殴日高,为什么中国居民对经济的感知比美欧日差了好多,股市更是冰火两重天?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3

现在中国报道的GDP增速还是比美国、欧洲和日本报出来的GDP增速高一些,但是普通的中国居民对经济的感知却和美欧日居民不一样。中国普通的居民感觉经济特别差,GDP增速不如中国的美日欧居民感觉经济还可以。股市那更是冰火两重天,美欧日的股市一直在创历史新高,而中国的股市已经是十几年不涨,而且最近还在苦苦地在新低附近挣扎。 $标普500 ETF-SPDR(SPY)$ $恒生科技ETF(SH513130)$ $沪深300ETF(SH510300)$ #香港三大股指逆势上涨,港股走出独立行情#

有人怀疑是不是中国的GDP统计数据上有水分?GDP的统计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基本上还算科学,不会出现很大的出入。中国的GDP增速比美欧日高,但是跟前几年比已经下降了不少,这也是事实。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GDP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产的总产出,而不是收益和财富的增长。对于中国这种以投资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只要中国的各项投资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增速,GDP增长是可以达到4%-5%的。但是投资驱动的产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能转换为居民的消费增长,也不一定能转换为企业的盈利水平。即使中国的GDP增速快于美欧日,但是中国居民对经济的感知却比美欧日差,中国的股市比美欧日差的根本原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建一条高速公路,它能够产生很大的GDP。但是这条公路每天必须有1万辆车通过,才能够保证能够正的回报。目前中国在推动GDP增长的项目中,有些是这样的:虽然这条路只有 5,000 辆车通过,这个投资还在进行,这个 GDP 还在产生,因为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建设,中国经济就业税收的情况会更差。这样的GDP增长不能带来消费/财富的增长,总体上还是亏损的。这实际上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方法。还有一些项目是这样:几年前建的高速公路,本来以为每天会有1万辆车通过,能回本;现在每天只有 5,000 辆车通过,这条公路是注定亏损的。这种情况下,必须从目前其它能够有正收益的项目中拿出钱来补贴这个亏损的高速公路或者向未来大规模举债。这就是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处的困境。

所以即使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快于美欧日,但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一部分的投资实际上是负收益的,同时正收益的部分也不一定惠及到其居民,而是用来去偿还坏账。这就是投资驱动型经济遇到瓶颈时的情况。日本几乎用了30年才把坏账还清。而美国是消费经济为主,GDP增长基本上是居民消费的增长。即使2%的GDP增长,居民对经济繁荣的感知也是明显的。

投资驱动型经济在改革开放过去40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曾经有个说法,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早期和中期通过借债来修路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效率,所以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利润以及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各种建设投入逐步过剩,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后再进行的投入可能就是亏损的。现在中国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加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过去几年的各种投入就会产生很多坏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产生的效益会去弥补那些坏账。这也是日本失去三十年曾经发生的事情,这一幕在中国继续上演。

至于中国为什么非要走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体制,为什么不能做相应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问题。不管怎么样,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几千年来,都是集中社会资源的。当大部分资源都在中国政府的手上,政府就会有非常强的驱动力去搞投资,即使出现投资亏损。

从投资的角度,在中国没有出现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没有出现大的,提高生产力的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在没有出现大的新的市场的情况下,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不会大规模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企业盈利情况。中国股票和中概股票的估值当然就比较低了。

未来什么情况下中国股票或者中概股票会出现大幅上涨呢?除非美元利息大幅下降而且中国不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因为美元利息大幅下降的时往往美国也出现了经济萧条,而美国的经济萧条会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产出又产生很大的压力。所以这个情况也很难。

一鲸落,万物生。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基础设施、最有效率的工业体系。但是一旦被排除在世界市场之外,这些最强大的基础设施、最有效率的工业体系可能反而是一大笔坏账。其它国家反而得利于供应链重组。这就是中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滔滔一片潮流经济,投资,股市,房产,旅游1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部讨论

请教先生,那就是死棋了?棋眼在哪儿呢?

恶意提问

04-11 15:29

1

有一定道理,期待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