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揽下顶流,富国基金十年给基民赚不到300亿,收310亿管理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日前,媒体报道,圆信永丰基金原副总经理、知名基金经理范妍,已于近期正式入职富国基金。

除签下范妍外,富国基金过去一年多还引入了原中银证券的白冰洋、原大成基金的谢家乐等明星基金经理。

作为权益类基金头部管理人,财大气粗的富国基金自然有底气挖人。2022年、2023年两年即便是熊市,富国基金公司仍实现了21亿元和18亿元的净利润。

但飞瞰财金注意到,2023年富国基金旗下产品却合计亏损248亿元,但稳赚55亿元管理费,导致该基金公司过往十年累计收取的管理费,罕见地超过了基金产品的总利润。换言之,广大基民过去十年通过富国基金赚的钱,还没有富国基金收走的管理费多。

十年产品累赚不到300亿

管理费收了310亿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2023年,富国基金旗下基金产品利润合计亏损247.81亿元,这是该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在2022年创纪录地亏损785.03亿元后,连续第二年巨亏,两年合计亏损额超过千亿,达到1032.84亿元。

与此同时,2023年富国基金旗下的产品合计收取了54.68亿元的管理费,比2022年的61.71亿元仅减少11%,两年合计收取管理费为116.39亿元。

正因去年产品大幅亏损,而管理费却维持高水位,富国基金过往十年收取的管理费,竟罕见地超过了基金产品赚取的利润。

飞瞰财金小编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2014年-2023年,富国基金旗下产品的累计利润总额为294.3亿元,但同期富国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总额却高达309.63亿元。也就是说,整体看,过往十年基民们通过富国基金每赚100元,富国基金可以赚到105.21元的管理费。

更悲催的是,过往十年里,富国基金旗下产品的利润只有5年为正,也就是说仅半数年份给基民赚到钱了,但其收取的管理费,却从2014年的7.67亿元,猛冲到近年的50亿元以上。自2021年起,其管理费收入更是连续三年都稳居55亿元以上,十年复合增长率达22%,堪比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复合收益率。

今年一季度,富国基金旗下产品整体又亏损了12.61亿元,考虑到管理费必为正数,富国基金旗下产品实现的利润与收取的管理费间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扩大。

揽下顶流基金经理范妍

规模再上台阶指日可待?

富国基金持续增长的管理费,与公司对规模的持续追求一脉相承。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2014年富国基金旗下产品资产总额仅为853.亿元。而至2023年末,其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8762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26%,与前述管理费的复合增长率基本一致,甚至要超出一些。

寄托着广大基民财产保值增值的向往,却未给出相应的回报,反而基金公司自身旱涝保收,这也是近年舆论和监管关注的焦点。

此次,富国基金迅速签下顶流基金经理范妍,后续会否迅速为其发行新产品,继续扩充规模呢?值得关注。

可以作为参考的是,去年6月加入富国基金的白冰洋,在监管要求的6个月静默期一过,富国基金便迅速为其募集发行了富国洞见价值。该产品在去年四季度低迷的大市中,成为富国基金新发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明星基金经理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此前市场传闻,范妍出走圆信永丰的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在追求规模上与管理层意见不合。如今范妍加入富国基金,她的金字招牌固然是扩充规模的利器,但如何平衡规模和基金经理自身节奏,无疑是一大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富国基金一方面在明星基金经理的招牌下新开规模,而另一面公司也存在大量无人问津的“迷你基”。

统计显示,目前富国基金旗下资产规模不足2亿元的“迷你基”多达95只(合并份额),其中偏股型的富国大盘价值量化精选、富国沪港深优质资产混合规模已经不足2000万元。

在小编看来,富国基金与其追求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倒不如先将现有产品管理好,才是与广大基民持续双赢的共存之道。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