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所理解的当下的估值体系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2回复:154喜欢:147

讲估值体系之前,得先明确一个概念:这个世界是有定价权的。

你去买房子,结果发现买不起,感叹为什么这么贵。不好意思,房价不是由城市工资中位数决定的,是由买家决定的。也就是说,最有钱的那批人,决定了该城市房价的上限,特别北上广。有钱人才有房子的定价权。

潮玩奢侈品,成本才几个钱,为什么可以卖数十万上百万,因为有人认可,有人愿意出高价。

同样股市,国外的不熟悉就不讲了,就A股来说,也是有定价权的。股龄太短,历史上的事情没有经历过,但是大约看到过。以前的A股,游资盛行。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价投纳闷,怎么垃圾股,一点没有基本面,却可以短期翻倍又翻倍。其实除了投机逻辑人气在,关键在于别人有钱,有定价权。我觉得概念好,我就拿钱翻倍买上去,你能奈我何?要么你有筹码砸死我,那你只能看着酸,即使你手上有再多筹码,我钱更多,照样把你筹码买光买上去。

那么好,想一想现在股市的定价权在谁手上,谁最有钱?答案很容易得到,就是机构,甚至现在游资也开始抱机构大腿,和机构学审美,学估值。

中远海控,雪球最热的股,几位大v豪情壮志,高喊拿下1万亿市值高点。他们错了吗?没有错,他们认为海控就是值这个价。那为什么最近被砸下来,连4000亿都站不稳?是错在他们没有定价权。如果那些大v可以联合所有看好海控的人用足够的钱把海控推高到1万亿,也不是不可行的,可惜他们并没有这么多钱。市场的资金组成是错综复杂的,对某公司的市值估值评判是综合博弈的,市场或者大资金觉得你不值这个钱,那除非你有足够的钱买上去,不然你并没有定价权,你觉得你认为的估值和市值目标都是无效的。当然了,我这里不是说海控就此见顶了,关于海控见顶的范围,之前也瞎讨论过。

好了,以上讲了这么多废话,无非只想说清楚一个道理:这个市场的定价权现在是在机构手上,你想在现在的市场上玩估值,就得学习他们的审美,他们的估值方式。

在赌场玩就要守赌场老大的规矩,你不能说我打双扣,数字2明明比数字3小,为什么你们认为2比3大。不好意思,这就是你不守规矩,那你就很难在这里玩。

那么知道了机构现在掌握了定价权,我们就要试着去学习机构的估值方式机构的审美。

怎么学习?很简单,有各种研报,特别深度研报,多看,理解他们如何看待行业,如何看待企业,如何看待市场空间和企业成长性,如何看待业绩,怎么给估值,等等。

肯定有人会说,你就瞎扯吧,机构都是瞎买瞎玩的,什么贵买什么,什么不贵卖什么,不拿基民的钱当钱罢了,我凭什么也和他们瞎玩。确实,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投资方式,买低估值也能赚钱,但是你没有定价权,无法把现在3/5pe的股票,买成你心目中20pe才合理的估值。就好像你去玩短线玩打板,非说我觉得这个票好为什么不拉板,别的不正宗的票结果拉板了。只能说,你有钱你上,你自己拉板。也许风水轮流转,这些低估值的票几年后确实变成20pe了,那也不证明当下你是对的,将来这些涨到20pe,也是可能风格轮动了风口来了,有大资金带着资金带着定价权来扫货了,而你现在并没有定价权。你能做的,可以继续守着低估,但是它未来可能涨估值,也可能10年都不涨,但是你不能,现在不涨,就埋冤市场是错的别人都是错的没自己有眼光。

可是机构真的是瞎买吗?19年的科技股,20年的新能源,当时都是几百几千pe甚至亏损的估值,现在怎么越来越便宜了,甚至股价涨了10倍现在看也就几十pe。所以机构当时买入那些看起来特别贵的股票真的是没眼光吗?不是的吧,如果不涨10倍,在业绩爆发式增长下,很多赛道股可能现在是个位数甚至10pe+。那你能说机构当时瞎买么,其实并没有。只是机构当时买的时候,大多人用静态的眼光看静态的估值,并没有发现企业潜在的高成长性高业绩增速,往往等到股价涨上天之后业绩出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啊!

上面其实讲过怎么学习机构的思想,机构的估值思维了,就是看研报。但是不多讲点自己总结的经验,好像又对不起文章的标题。那就稍微写点自己浅薄的观点吧,想到什么写什么,不一定全也不一定对:

1.关于低估值和高估值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这里大多人指的都是静态估值。高估值的新能源科技赛道股随着业绩释放估值会越来越低,低估值的地产等随着产业周期的下行企业盈利水平的下行估值反而会越来越高。所以评判“高”“低”之前,首先要用动态的眼光,而不是静态的眼光。高估值不一定是贵的,低估值不一定是便宜的。

2.之前说了定价权,其实资金对不同行业确实是有偏见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老婆明明温柔贤惠勤俭持家照顾起居,为啥你还觉得野花香,对外人温柔对内人嫌弃,这里除了新鲜感,也是有主观偏见吧。明明内人做的更好,你却觉得野花香。同样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明明现在能做的工作是一样的,企业主为什么偏向于给天资和潜力更高的人高工资?老板是傻吗?不是的,老板看重他的成长性,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另外,二级市场本身也是投资,投资投资,资金自然是会天然扎堆新兴行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行业,从而出现哄抬估值,而对传统行业门口罗雀。用一级市场风投的思维更能理解这种现象,风投为什么愿意不惜冒着亏损的风险用很高的价格买入一家现在毫无盈利甚至亏损的企业,却不愿意去收购一家家现在就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中小工厂?因为新兴行业一旦成功回报也是极大的,而工厂就是那么点稳定收益,就类似股市里投资成长股和分红股的区别。所以,别说周期股银行股赚的是假钱不给估值了,首先拥有定价权的人确实有偏见,就是不给你高估值,你是没辙的,其次这些行业本身也具备了极大的行业下行的风险,资本给它们估值折价也是正常的。

3.上面说了学习机构的估值思维,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估值方法是对标,对标同行业的公司,然后根据公司好坏,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和折价。

为什么我昨天中午喊石大胜华短期500亿是高点了,实际上我是从石大50块100亿就开始看好的,昨天是第一次看空。因为作为电解液老大的天赐材料才1000亿,虽然石大是电解剂不是电解液,但是电解液的老大目前就是老大。另外,股价涨了5倍,估值也已经合理。

为什么我说国轩高科算上定增的股份短期最多1000亿,因为宁德时代也就1.3万亿,比亚迪电池给的估值目前也就3000亿,而这三者的装机量和未来的规划产能,大概就是10:3:1,那宁德给点溢价,国轩给点折价,不就是1000亿吗?别说国轩未来扩产很大,大家都很大,国轩要喊2000亿3000亿,先问问比亚迪宁德的市值答应吗。大众入股国轩的预期一直在,为什么之前就不涨,涨了就吹上天?不需要对标同行的估值市值吗?涨了就一直看涨那什么时候是个头?


为什么我觉得小康股份至少值2000亿,因为对标美国的电动车企业估值。目前电动车估值是用的ps,为什么用ps之前的帖子也解释过了。那特斯拉现在的ps是15+,理想小鹏蔚来的ps是10,小康股权激励明年的营收目标是450亿,给10ps是4500亿,小康现在可是华为的亲儿子代表华为造车,就算你觉得再不行,那估值打对折,给5ps,450亿营收也对应2000亿市值。另外从销量上来看,理想小鹏蔚来今年电动车销量10万辆,明年大概率到不了20万辆15万辆左右,小康20万辆的销量也理应比三者之中的最低市值者高。别问为什么传统汽车例如丰田上汽就是10pe,电动车就是10ps,因为新兴市场,电动车市场未来有十倍成长空间,要取代很多燃油车的市场,而且电动车是新的电子出行娱乐化载体,未来的附加消费属性能大大增加,这些都可以弥补企业的盈利水平。要知道,现在长城汽车,每卖一辆车才赚5000块钱,巅峰时期每辆车才赚1万块。电动车要是真的能几万块卖出什么自动驾驶软件什么娱乐化软件,这不比卖车香?所以现在电动车就是按卖车销量估值,简单转换一下就是按营收给估值,因为现在就是抢市场的阶段,不考虑实际利润,你的车数量越多市占率越高生态越好,类似于苹果,未来的创收空间就越大。当然这个事情会证伪吗,也许会的,但至少现在不能。在美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估值不崩塌的情况下,其他企业给点折价,接着唱歌接着舞,至于最后会证伪?管它呢,反正特斯拉和蔚来的投资者,已经赚入了几十倍,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大的投资机会吗。而且,可能真的成了呢?那以未来的视角回头看,现在的电动车企业不就是19年的科技股了吗,觉得高估值买的真香真没错。

先写到这吧,写的累了写的多了,估计读者也看不下去了。不一定对,只是自己对当下以机构为主导的市场的估值的思考。

多用动态的视角发展的视角看待企业,也就更能理解当下机构的行为。

 $宁德时代(SZ300750)$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国平安(SH601318)$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7-16 02:20

睡前再补充两句:首先我日常在说的个股估值都是合理情况下的估值,最后疯狗浪的时候确实会超出合理估值,但也不会太多。如果我手上还持有,那我会看图拿到最后享受泡沫;如果我已经下车了,那肯定不会冒着风险去合理估值之上去追高。觉得空间不大的,也不会追,如果只能看30%空间,那我觉得安全垫不够;起码能看50%以上,算上操作失误市场风险等因素,算下来起码能落袋20%的,那我会去追。
另外,什么时候用pe什么时候用pb什么时候ps什么时候dcf,行业不同用法不同,看的多了就知道了。其次,估值再往大了讲其实是艺术,有一定的标准,也可以超越标准,有时候就刻板的看pe,有时候却可以按行业天花板,直接给一个远期的估值,甚至按战略资源思维给估值。还有,估值也反应了投资者的心理,悲观时给折价乐观时给溢价,都是正常的。
关于估值可以讲很多,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多看几个行业多看几家公司多实践多验证,慢慢的也就看的准起来了。

认真花了时间写的帖子没阅读量啊,随便写的段子几十万阅读量,感觉雪球好坑啊感觉就是花了两个小时搭了半天多米勒,被风吹倒了啊 $小康股份(SH601127)$ $宁德时代(SZ300750)$ $中远海控(SH601919)$

2021-07-15 22:44

我虽然是个极度看多海控的人,相信成长性会弱化周期,相信极强的基本面,但是看了你的文章,我也有了些思考,A股本身价值投资理念不强,都是资金为王。谢谢你的这篇文章,我会重新思考

跟着机构走,其实就是买一份超额收益的基金。拿中远来说,目前资本确实如你所言,按强周期对其定价,但若是这次通胀持续时间长,疫情反复,导致供需错位,机构对其重新估值,我们就赚了,这就是一次对赌,赌机构错,为什么机构可能会错,因为每次周期都不一样,这也是经济有趣的地方之一。

2021-07-29 23:12

中远似乎一直都不是机构在做

2021-07-16 00:08

无敌好文!建议一周来一篇

2021-09-07 21:40

这篇文章也懒得再更新了,估值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去遵循,但也可以是艺术。
买股票和做买卖一样,你觉得值就买,觉得不值就不买,甚至有时候就是赌玉,全看眼光。
买贵了就是亏,买便宜了就是赚,放之四海而皆准。

2021-07-29 23:16

讲了半天,意思是说定价权在机构手里,所以我们要跟着机构的估值方式来买股票。问题来了,那要雪球上这么多分析估值的文章干什么?不是白费力气吗?海控现在PE是1倍还是1000倍有什么关系吗?这不就是以前的与庄共舞的翻版吗?因为庄家能够定价,所以散户只能跟着庄的思路来玩,最后结果肯定是大部分散户亏钱。估值能够给自己一个锚,估值也能够发掘预期差,这才是散户能够长期在市场生存的方法。当然估的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看个人能力。历史上有多少股票曾经贵的让人看不懂,但拉长时间来看,不还是尘归尘土归土了

2021-07-29 22:48

总结一句话,炒股炒预期,炒未来。

2021-07-29 22:13

论点对不对另说,还是有点逻辑自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