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跨界进光伏:谁都想借“光”,结果都输光?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3

2023年报预告完毕,有趣的是,跨界进入光伏制造业的上市企业公告预亏,批量进入亏损潮,未来这些企业列入ST的命运,可能面临退市风险。本文仅对跨界进入光伏主产业链代表作简单的分析,说明这些跨界者巨临生死大考。

1、海源复材(002529)原来是福建的一家轻量化材料和设备公司,后被江西赛维电力收购了,进入光伏制造业。2022年拟在安徽滁州市投资10GW的Topcon电池和5GW的HJT电池和3GW组件。公司2022年启动的定增,至今无法落地,新项目自然没钱购买设备了,项目投产暂时不可能了。三季度末帐户上仅有4000万存款能玩50-60亿投资?估计老家新余2GW的产能难以规模化,上市公司公告2023年将亏损9800-11500万元,那么这个公司扣非将连续4年亏损了。

2、聆达股份(300125)。之前是大连的一家余热发电的公司,近年南迁老区安徽金寨县,实控人为杭州光恒昱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公司近年光伏投资很猛,投资40亿,成立金寨嘉悦新能,建设10GW电池项目,除一期3.5GW的Perc项目外,其余N型Topcon项目尚在建设期中。这家公司更为火的去年下半又与安徽铜陵政府签约,设立铜陵嘉悦新能,投资61亿,建设20GW的Topcon电池产能,除政府代建外,公司先自筹24亿。该公司总资产24亿,三季度未帐上现金仅为7000多万,负债率67%。公司最近公告2023年亏损1900-3800万,幸亏公司有青海的发电收入。那么这家公司如果无法获得证监会的定增批准,那么必然拖延进程或取消项目。这对连续亏损四年的上市公司压力是很大的。

3、国晟世安(603778),前身是北京亁景园林股份,从之前做园林工程的公司跨界光伏行业,主营业务从北京的园林南下徐州做光伏,这家公司更猛,去除州本地1.5GW组件和1GW电池和安徽淮北1GW组件外,计划分别要在徐州、淮北、张家口、唐山、莱州和内蒙、新疆等六省九地投资HJT产业链基地,投资30GW电池和30GW的HJT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到三季度未公司总资产32亿,负债率58%,帐上现金3.6亿元。公司公告2023年亏损3200--6500万元,将连续四年亏损。之前公司启动向大股东定增近2亿股、计划募资近8亿预案。这家跨界公司雄心勃勃,笔者注意到,这家徐州本地大佬加持,资源实力可以,主要领导来自政府,公司的博士团队光环不少。但公司两次收到证监会部门监管函,要想定增获得资金暂时不太容易。

4、琏升科技(300051)。前身为福建厦门三五互联股份公司,被海南巨星科技收购后,实控人是四川巨星集团等企业,从计算机网络业务跨界到光伏行业。近年来在光伏投资较猛,公司在四川眉山投资8GW的HJT电池项目,估计得有25亿以上的投资。去年10月与南通政府签约成立江苏琏升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GW的HJT电池产能,完成项目投资至少50亿以上的资金。之前公司计划预案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募资96000亿,目前尚没有实质性推进。公司公告2023年预亏3000--6000万元,至此,公司至少六年亏损了。2024年不知道是否继续亏损,不过这公司股东背景实力可以,无偿借款给上市公司,眉山项目一期工程最近已经开始投产,但2024年是否盈利尚不淸楚。不过这企业股东有实力,也获得通威股份的支持。

5、金刚光伏(300093)。玻璃行业跨界光伏后……公司计划投资6GW的HJT电池,但2023年又是大亏,连续五年亏损。净资产己经负了,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了,最近拟向大股东定增93000万元,2024大概率还是亏。

6、麦迪科技(603990)。医疗信息化跨界光伏的企业,国进民退的光伏企业,本来每年盈利的公司,投资9GW的Topcon电池,2023年预亏18000--27000万……如果2024年不亏损,已经是国企收购的曲范了。

7、明牌珠宝(002574),从珠宝跨界至光伏,公司总投资100亿,公司在绍兴柯桥投资16GW的Topcon电池和4GW的HJT电池,估计今年可以投产,至于今年是否会亏,还得看黄金珠宝。结果在推演中……

8、……

不想再写了,还有很多很多案例,这里提出连续亏损的公司,按照以前证监会的观定早应该成为ST和退市了。但是有几点可以确定的:

1、这些全是跨界进入,与光伏产业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还是进入了光伏。原有公司都是无资金、无技术、无团队。

2、这些跨界进入的公司,都想在资本市场融资,有的已经投入可以生产了,有点正在投入之中,如果资本市场融资不顺利,后面结局难料。

3、这些跨界企业大多数都是N型产能,技术线路Topcon居多,其次是HJT。目前不完全统计,全国跨界产能可以投产和在建中,约有200GW--250GW,约有70%能量目前无法正常量产,尚有一些PPT产能在路上。

4、如果这些产能暂时不能量产或者正常盈利,那么重灾区依次大摡是安徽、江苏、四川、山东、浙江、广东。行业调整时间越长,地方政府也会面临阵痛。

5、如此多的跨界光伏项目,与某些地方不负责任的招商引资有关,没有认真论证不同投资商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不仅没有如何研究行业发展新特点新格局,而且不顾地方财力条件,出台脱离实际的政策优惠,一旦项目不能增加地方税收,反而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最后借朋友送出的一句话:都想借“光”,结果输光。

全部讨论

02-07 17:02

这个垃圾天天跌停板

02-06 22:40

爱旭的定增能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