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杀的眼科龙头——爱尔眼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爱尔眼科一个最大的逻辑就是中国的老龄化、巨大的近视人口及民营资本投资医疗的放开。老龄化已经已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中国,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非常庞大,当然也包括对眼科医疗的需求,包括白内障等;同样,近视人口在中国的比重也非常惊人,这个不需要官方的数据,看看周围就能明白,而爱尔在近视手术和医学配镜上都在积极的发展,上述两点为爱尔提供了巨大的患者资源,且增长比较快;最后,国家对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有其是专科领域的支持,有利于爱尔的发展。

1、内生增长强劲,并购基金模式未来可期。

连锁模式本身往往需要经过培育,在连锁体系成熟之前,连锁扩张或将带来巨大的业绩负担。而爱尔眼科以核心医院的强劲盈利能力为基础,顺利将非核心医院逐步培育成熟。经过充分培育后,爱尔眼科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开始“反哺”上市公司,并成为未来的增长动力。从发展时间和取得的方式来看,爱尔眼科旗下的医院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成熟医院主要包括上市前已有的医院,它们出色稳定的盈利水平是公司营收的核心来源。而新增医院按内生外延又可分为自建医院和并购医院,两者均处于业绩快速增长时期,是公司未来增长的“动力引擎”。尤其是在并购基金模式下,并购医院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业务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掌握行业核心资源是根本源泉。

2、掌握行业核心的医师设备资源,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为重点。

如果说出色的品牌营销只能在短时间吸引患者,那么真正帮助爱尔眼科赢得患者赞誉的核心还是在于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基于多年的经营经验,爱尔眼科始终强调医师、设备和技术是打造眼科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3、具体增长来源。

(1)、店面数的扩张,分级+连锁=规模效益。爱尔眼科一直在扩张,不仅仅国内扩张的同时还加快国际步伐。在量上面,能够极大的对利润有贡献。同时,体外还有过百家爱尔体系尚未加入到上市公司体系,看公司管理层历年来的做事,以陈邦的高瞻远瞩,把体外继续并购到体内,是不二选择。

(2)、服务产品线的内生进化。从最开始的准分子、白内障,发展到技术含量较高的眼病手术,发展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视光业务,再到现在的眼科美容(公司医院已有眼整形科,包括上睑下垂、双眼皮、眼肿瘤手术后的整形等,将来逐步的会拓展到眼框周围的美容整形服务,包括去眼袋,去鱼尾纹等),公司业务线不断丰富进化。

(3)、产品互联网科技化,消费的升级。众所周知,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老龄化的发展,对眼睛的伤害趋势基本上是有增无减。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这也说明行业远未到夕阳阶段,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还处于朝阳产业。而在技术手段方面,先进科技逐步取代传统手术治疗法,或者说,一步一步在嵌入传统手术治疗当中。比如,患者选择高端准分子手术(飞秒、全飞秒),高端进口晶体的比例越来越多,推动公司客单价的不断上升。再比如,爱尔眼科于2016年1月展开人工智能研究。将同信息化、远程医疗体系一起,帮助爱尔眼科地级、县域医院逐步接近与中心级、省会级大医院的诊疗水平。说得通俗一点,科技的普及化,利用率提高,会极大的提高病人看病的效率,比方原来一个小时看一个病人的,也许半小时就看完了,提高周转率。

(4)、高效的管理运营,对于连锁模式而言,仅仅掌握了行业核心资源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高效管理运营将核心资源和优势辐射至全连锁网络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一商业模式的优势。从这一角度来看,爱尔强劲的增长动力与其运营能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不无关系。

爱尔眼科从2021年6月30日见顶至今,下跌已近三年,为何爱尔眼科跌跌不休,一直涨不上来,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眼科医疗行业的重新洗牌的冲击,近几年眼科医疗出现了较多上市公司,其实从规模上来说,这些企业都不如爱尔眼科,但怎么来讲,总得分一杯羹。对爱尔的业绩会有一定的影响。

2、医疗行业整体杀估值在所难免,2021年以前,医疗行业走出了长达8年的大牛市,大多数医疗公司股票估值过高,有些医疗公司股价市盈率维持一百倍以上,这样的高估值是很难维持股价上涨的。

3、资金撤离了大医疗行业,既然估值高,那资金必然会撤离。这两年,大资金都扎堆涌进了人工智能、算力、公共事业服务等新兴科技板块及传统行业中,既然没有资金的推动,何谈股价的上涨。

以上三点,是近两年医疗行业股票不涨的主要原因,但物极必反,希望总是在绝望中产生的,医疗行业经过三年的调整回归,估值和股价已较低了,我想此时正是潜入的好机会,有道是人弃我进,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却是涅槃重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