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很好,但要等待(2023年财报读后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14

一、经营方向:从视频监控服务商向智能物联的转型

管理层用74页(P12-86)来介绍海康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感受如下:

①赛道的雪很长:物理世界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在常规oa层实现数字化,但是对业务的“数字化采集”需求(物联感知)旺盛且还处于初级阶段。

常见的检测领域:电磁波(X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等)、机械波(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等);应用场景:各类企业对以上波源的的检测需求。

②赛道的雪很薄:海康在10个主行业,近90个子行业的500多个细分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财报数次提及“数字化转型需求具有用户个性化和高度碎片化的特征。不同行业之间、乃至相同行业的不同主体,诉求都不尽相同”。

财报中直观感受是披露的多种图片也可以看到摄像头/硬件设备的多样性,如果对于业务生产线如何能够一条/多条生产线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设备,是一个难题。这也变相降低了股东的收益。但也给行业带来极高的准入门槛,降低后来者进入的可能性。

二、经营结果:

2023年营收893亿(+7.42%),扣非归母136亿(10.83%),经营现金流166亿(+63%)。当前市值2995亿,市盈率22倍。

三、经营情况分析

特点1:现金流回款率逐步提高

作为制造业企业,天然有库存及“货到付款”甚至“延后付款”的特点,所以海康每年“经营现金流金额”一般低于“归母扣非净利润”。举例如下:

从资产负债表看,合同负债未有明显变化(从26亿提升为29亿),且管理层提及系“本期回款增加”(p96)。在经济如此震荡的大环境下,还能完成如此回款,可见历史销售的严格性,回款团队的努力性。

持续关注:未来的回款质量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甚至突破,还要看大环境,也要看海康产品向更多小微企业转型的效果。

特点2:降本增效,结构调整

1、海康的净利润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成本的下降:

腾讯控股近3年(2021-2023)累计增长8%(5601/5545/6090亿),但3年成本均为3158亿。腾讯的故事同样在海康身上体现。

①主业分部成熟了,降本增效,毛利提高了2.6%,拆分来看就是营收增长4.41%,成本-0.42%。

②创新业务还有空间,规模效应带来的提升,毛利也提高了1.08%,主要是营收增长23.11%,成本上升20.95%。

见微知著:G与中小还需求萎靡,大型企业和创新业务发展迅猛

2023年海康收入结果有担忧也有惊喜。担忧的是PBG业务在持续萎缩,中小企业在持平,惊喜的是EBG和创新业务在增长。

特点3:分红稳健,回购有惊喜,管理层增持

关于红利的特别说明:海康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在考虑股东权益,近三年均回馈84亿

特点4:制造业的特点:巨大的存货和应收,但应该知足,毕竟海康已经很优秀了

海康的资产中有41%是因业务增长而天然沉淀的“经营资产”,这部分其实可以理解成因“业务的弱势而被上游占用的资金”。对应的,为了应对456亿的无息负债和110亿有息负债,海康不得不准备496亿现金。

在制造业中,使用184亿生产资产+577亿被占资金,每年能够产生136亿净利润,生产力相当于17%。在制造业中已经属于顶级。

四、估值与买入

翻看个人历史,因2023年1月,因生活资金需求在34.3的价格清仓海康,累计持有3年,收益29%,约等于年化8.8%。

当下的海康,与其他类似的企业比起来。估值相对高一些,再等等吧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海康威视(SZ002415)$

全部讨论

04-21 09:02

随着地方财政的困难,海康的未来增长可能不及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04-20 23:04

几位球友提到10%的增长和看一半的逻辑,确实略微粗暴。
海康依然非常优秀,但相同生产现金能力的企业,不少估值已经在15pe以下。
新增资金如何选择,确实是一个很纠结的难题。

文章写得不错,谢谢分享。
至于还要不要等待,这个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对于优秀且自己又看好的公司,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被套建仓

04-20 20:31

当下海康净利润136亿,后续按年化10%增长,2026年净利润181亿。按20pe算3620亿,砍一半,买入市值为1810亿。当前市值2995亿。还需要继续等待。
…………
你这唐氏估值有点简单粗暴啊。
未来三年年增长10%有点粗暴,依据呢?
砍一半算安全边际,依据呢?砍一半的隐含意思就是你的年必要报酬率为25%。可是你过往在海康上的年收益率为8%,为啥现在就一下子提高到25%呢?

20pe还砍一半,你可真吝啬

04-20 21:02

不认可你的估值

04-20 20:28

都学了老唐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