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莪荇

荏莪荇

笔记、心得、同道卓见。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从数学家到基金经理再到慈善家,西蒙斯每一次的转变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于为什么能一次次赢得成功,西蒙斯本人一直很谦虚,只是提到,自己喜欢思考的特质可能是取得许多成绩的一个原因:“我不是世上最机敏的人,要是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的表现也不会特别好。可我喜欢琢磨,在心里琢磨事,...

讨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20GW,而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对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预期为1000GW,这意味着2030年之前增长空间依然存在,供需矛盾随着时间推移和边际产能出局可以得到阶段性修复。

讨论

联储接下来的政策动作是减息,不过既然联储已经作出重设路径的决定,恐怕要等起码六个月。短期内,有可能事件主导减息,不会有数据主导减息。

讨论

今年美国还是会减息的,不过触发点可能不是经济数据,而是出于金融稳定考量。高企的利率和陷入困境的商业物业(写字楼与商场),令中小银行受到流动性和坏账的夹击。

讨论

现在应不应该买黄金呢?金价接近历史高位,而且波动率近来大幅上升,逢低入市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经历过两轮QE政策,世上有太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这是黄金价格上涨的大逻辑。联储减息被后置,利率水平维持在高位,可能意味着在短期黄金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有限。当然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影响金价的...

讨论

黄金的最大买家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央行,时机和美欧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时间相吻合。第二个是中国、印度零售投资者的买金活动。印度有着传统的金饰偏好,而中国投资者则在追求相对稳健的可以赚到钱的投资标的。

讨论

自从去年十月以哈冲突,黄金价格势如破竹,半年里涨了大约每盎司600美元。这种升市与黄金的一般走势不同,背后的买家看来也不同。在过去,央行和ETF是黄金市场的主要买家,购买行为比较克制,避免将金价炒得过高。同时,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高度相关,美元涨则黄金跌。目前看来,西方大央行按兵不动...

讨论

花旗分析师表示,“受脱碳相关需求增长推动,铜已进入本世纪第二次长期牛市,只有价格上涨才能解决这些短缺问题。铜价未来三年有可能再次出现价格爆炸式上涨。”

讨论

黄金后续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 短期来看,国内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脱锚持续,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政策利率下行必要性降低,央行购金需求或有所放缓;长期来看,若内部调控必要性先于外部货币政策转向,为了增强货币政策的操作自主性,央行或有进一步购金需求,并可能...

讨论

央行购金行为主要受稳汇率导向驱动。 稳汇率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央行购金可能是为下一步操作腾出空间、创造窗口。黄金ETF大幅净流入的背后是居民储蓄释放下的资产配置行为,行情的持续增强了赚钱效应,使得黄金的收益特征在近期类似高股息。

讨论

从2022年11月开始,中国央行开始连续购买黄金,截止2024年2月,购买吨重占全球央行净买入的60%。与此同时,中国黄金ETF发生连续净流入,而其他国家的黄金ETF在同期为净流出。

讨论

分解黄金的交易结构,我们发现中国央行和黄金ETF是此轮行情的主导力量。 黄金四大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和工业需求较为稳定,投资需求和央行购金是黄金价格波动的主要推动力。

讨论

市场热议的“去美元化”叙事只能构成趋势性的解释。 一方面,黄金价格与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最相关的期间(2020年),去美元化倾向较高的俄罗斯和土耳其并非全球黄金市场的主要买家,欧美国家的黄金ETF均发生了大规模净流入;另一方面,去美元化无法解释2022年末以来的黄金价格上涨,在此期间...

讨论

黄金的货币属性弱化,不再是定价的主导因素。 货币属性是黄金定价的核心,本质是黄金对美元在货币功能上的替代性,表现在:抗通胀、抗低收益、抗风险。上述三方面的关系均在2022年末后发生了背离。

讨论

金价的下行风险有限,但上涨空间很大。金价达到每盎司3000美元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回落至每盎司1500美元的可能性,”,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将进一步推高金价。

讨论

如果经济陷入衰退——全球实际利率回到2014-2024年的平均水平,股市企稳,美元贬值8%左右,黄金的涨幅更可能是15%,使其进入2,500美元区间。

讨论

在“软着陆”的情况下,假设全球实际利率回到2000年之前的平均水平(高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停滞时期),这将导致美元下跌约12%,金价上涨约10%。

讨论

同时,拜登政府的财政赤字仍在以空前的速度积聚着,政府的发债需求很大,减轻利息成本的压力也很大。财政部支付的利息成本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国防开支。

讨论

软着陆场景下,维持利率不变可能是更好的政策选项。但是资金成本持续高企,可能催生金融风险,纽约区域性银行出现不稳,就是一个证据。

讨论

鲍威尔:“你不会等到通胀回落到2%才减息…那样会太迟了,你想在经济远没有回到2%的时候,就开始调减对经济的抑制。”华尔街笑纳了这份意外的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