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落下——英国造船业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25喜欢:27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展开301调查的声音震耳欲聋,姑且不论美国复兴本土造船业的企图是否虚张声势,以史为鉴,让我们看看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不列颠在上个世纪曾做过的同样努力的最终结局。

一、英国造船业兴衰过程

自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作为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大概持续了300年。在1910年以前,英国造船业占据全球造船业的一半以上产量;由于蒸汽机在船舶上的广泛应用,英国发明的三倍蒸汽机和涡轮机成为当时船舶的主要动力,在一战前后,英国造船达到了鼎盛时期,占全球份额达75%。

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柴油机发明并逐渐替代蒸汽机,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也由英国转移到美国,英国造船业开始衰落,但由于二战爆发,军船需求爆发,英国造船业得以续命,维持了50%左右的全球份额。

1957年,航运危机爆发,航运市场萧条,造船业同步进入下降周期,英国造船厂开始去产能;到1970年,造船业逐渐转移到日本,日本的造船业份额达到50%以上。

二、英国造船业的复兴尝试

1966年,英国成立造船业调查委员会,实施了政府主导的造船厂重组方案;成立造船产业局,为重组的造船厂提供资金援助。

1967年,英国颁布《造船业法案》,为造船厂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英国造船业得以维持6%的市场份额。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油轮市场奔溃让衰落的英国造船业雪上加霜。英国实施造船业国有化,试图最后挽救一下本国造船产业。但事与愿违,国营造船厂更加难以跟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效率低下,亏损加剧,英国国营造船厂面临破产。

1983年,英国颁布《新1983年造船业法案》,引入私有化政策。到1991年,英国国有造船厂的所有分公司全部完成出售,标志着英国国营造船厂破产。90年代以后,英国造船业市场份额不到1%。

三、小结

世界造船产业的中心由英国到日本,韩国并逐渐转移到中国,作为一个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到更具备成本优势与效率优势的国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个无需过多解释。

英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任何法案都改变不了一个国家某个必将走向没落行业的结局,美国真的愿意重蹈覆辙?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动力(SH600482)$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船周期# #造船大周期来了?中国船舶冲涨停#

精彩讨论

dodoro04-18 09:02

温竣岩的b站 有个中国造船业的纪录片 讲的非常好了 强烈推荐看

洛克肥乐04-18 12:55

自动化是一方面,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也确实不低。
举一个例子,目前船体的横向焊接已经可以靠机器完成了,但是曲线焊接还需要人工完成,满足国际船级社标准的高级持证专业人员,是船厂最宝贵的资源。
这也是目前暂时无法向东南亚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之一,长期而言,也许会符合产业迁移的规律。
但,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
所以,目前这一轮产业周期,在我们大概率可以抢夺更多韩国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国内船舶公司的业绩应该是有保障的。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动力(SH600482)$ $亚星锚链(SH601890)$

孤独者的游戏-04-18 09:23

这都啥时候了,现在启动调查,不是为了振兴产业,而是为了选票和给日韩一个安慰,实际意义并不大。

全部讨论

产能向低人力成本方迁移的规律能否被科技技术发展所打破?我还是乐观态度。不知道h大对行业自动化发展的展望如何

04-18 09:02

温竣岩的b站 有个中国造船业的纪录片 讲的非常好了 强烈推荐看

这都啥时候了,现在启动调查,不是为了振兴产业,而是为了选票和给日韩一个安慰,实际意义并不大。

04-18 11:46

唉,今天资金吓破了胆

04-18 09:27

这玩意还真和别的不一样,制裁大概率也没半毛钱影响。

04-19 00:28

美国政客不是不懂经济规律,政治操弄而已

04-18 08:54

政客折腾随他去,咬定青山不放松。

04-18 20:15

不是美国要复兴其造船业,而是南朝鲜游说夺回第一,美国可以做利益交换,拿牌打,中国自然也要交换,比如自己买美债等等

船舶的崛起标志着国家,强国强军强装备战略方针。老美一是打压海军装备,二是打压中国经济,三是联合日韩想在船舶制造领域分蛋糕。但是造船是有技术壁垒的 现在中国自主创新研发了很多新能源船型品种,中国船舶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势不可违。

04-18 12:50

亏本卖不要盈利全靠你了